对A高职院校教务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2-02 17:44李昌林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务管理高职院校信息化

李昌林

摘要:教务信息化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务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将学生成绩、考试考务、毕业审核、实验室管理等多方面信息。该文通过对A高职院校教务信息化系统存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方案,促进高职院校教务管理规范化,加快信息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1-0273-02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教务信息化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实现教学资源对有效利用,对于高职院校,加快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规范教学管理流程。

1 A校教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领导在引入信息化系统之初,想通过信息化能够低成本、高效进行教学管理,由于软件设计对流程和功能理解和实际应用存在差异,在系统引入之初,需要磨合,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信息化一般被认为一次性投资,不能够实时对系统进行更新。系统设计方一般为软件开发公司,在功能设置时以通用功能为主,但每个学校教学管理流程不同,受制于资金和人力成本等因素,系统缺乏维护升级。

1.2 教学计划问题

A校现阶段信息化系统仅具有成绩管理、学生信息管理等功能,不具备课程安排、课表查询的功能。教务人员需要重复两遍录入教学计划,教师需要在两个进行相关信息查询。

由于成績录入系统和排课系统不是实时对接,教务管理需要人工将教师授课计划和成绩录入进行输入,会出现课程与任课教师信息更新延迟、授课计划与实际上课不符(多课程或者少课程)。

1.3 成绩管理问题

由于新疆实际情况,双语学生录取后编班在汉班,需要学习高职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但是双语学生英语水平比较薄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班的学生,一部分上高职/专业英语,一部分上专业汉语,在最后成绩单中,有些学生未上的课程会显示为0分,早上成绩管理中的问题。

成绩管理中的筛选功能,统计结果非实际不及格人数,教务人员需要手工挑选不及格学生;评优秀及奖学金时,教务人员需要手工对成绩高于80分\75分等筛选功能。

1.4 安全问题

现在使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网页版成绩录取,针对不同员工设定不同权限,学生可以通过个人账号查看自己的成绩。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对学生开放,也就存在账号权限被修改的潜在的隐患,安全需要更加重视。

2 教务信息化完善建议

2.1 系统整合对接

建立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将排课、成绩管理、试卷管理等功能进行整合,学生可以进行选课、成绩查看等内容,老师在一个系统可以查看课表、成绩录入等。同时可以减少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高和工作准确率。

2.2 考试及成绩管理

成绩是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业的评定,教务人员在非特殊情况下不应该具有成绩录入的权利。教师对学生毕业前课程的历次考试成绩进行录入,教务人员根据系统操作(非人为挑选成绩),筛选出不及格学生、需要学业处理学生(四门及四门以上)、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学生成绩管理中,增加成绩分析功能,对不同类别学生进步情况进行统计,以便于老师因材施教,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

电子题库试卷重组功能,对于教考分离的试卷,不同的老师通过客户端提交题目,通过老师对题目难易程度的标明,结合历届学生答题情况,系统对题目进行评级,根据试卷要求,系统抽题组卷。

闭卷/开卷考试试卷有些可以转换为题库考试试卷,一些项目设计书、产品结构图等绘图等资料,也可扫描成PDF或者图片文档进行存档。电子化试卷存档可以快捷方便查找试卷,同时,促进纸质考试向电子化考试的转变(电子考试电子阅卷,提高阅卷效率和准确率)。

对于补考试卷,实操试卷学生通过学生客户端可以直接提交给教师进行评分,无论几次考试,教师可以有充足的资料对学生成绩进行判定。纸质试卷教务人员可以扫描成图片形式上传,发送给教师,教师进行评定给分,同时,电子试卷作为学生进行各种处理的证据。

2.3 课程资料与作业

现阶段,教师的教案、工作手册均为纸质资料。完善教务信息系统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一卡通课前课后双重刷卡点名,既可以减少点名时间,又可以提高点名效率。

教师教案可以只在课前上传到信息系统,不仅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学习,课后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教务处、督导办可以不集中实地检查,通过网络进行检查。

学生作业可以上传到信息化系统,逐步将学生的纸质作业(图纸等可以通过扫描),上传到信息化系统,设置作业查重机制,提高作业质量,同时,各种检查时,不需要对电子版文件打印检查,节约纸张。

2.4 点名及课堂互动功能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手机端进行点名,教师通过密码、或者区域学生扫描搜索等方式掌握学生到课情况,手机端点名效率较高。

通过客户端给学生布置课堂学习任务,学生小组讨论后提交结果。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方便教师对其一对一辅导。

2.5 系统安全

在满足相关技术指标的情况下,不断完善系统安全性,确保系统具有先进的防御能力;加强用户权限设置和用户密码的管理,通过用户权限设定,保证信息被需要的人掌握,加强用户密码管理,强制用户定期更换密码,避免密码泄露风险;定时、规律备份文件,保障系统信息安全。

3 教务信息化的效果

3.1 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教务信息化系统,可以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使用教务信息化系统,可以减少教务管理人员重复性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有效解决在教学管理中的各项问题。endprint

在数据平台填报、教师绩效考核等工作中,教务管理人员只需要对教务系统数据进行导出加工,就可以获得相对准确的教学信息,避免二次收集,提高工作效率.

3.2 拓展学习资源

互联网时代,网络学习空间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平台的建设,使课程建设、资源共享、教学管理等内容更为便利。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协同备课、集体研修、学习指导等内容等活动;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内容,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上课情况,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使教师更好因材施教进行备课;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3.3 便于教务教学检查

现阶段,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均需要督导、教务处在统一时间到各分院进行检查,若信息化系统完善,在规定时间内开放教师资料、学生作业、试卷等资料权限,检查人员在规定时间段内,检查各位教师的资料。采用教务信息化系统系统,可以随时(在系统开放时间内)对教师对准备情况进行检查,且检查内容不仅仅是教案等打印出来等教学材料,还可以对教师准备的各种资料进行检查。

在纸质资料的报关中,一般是教师工作手册、学生考卷、学生作业等资料集中打包入库,采用电子化档案存储,对资料进行保管,则可以完善资料保存,提高工作效率。试卷类的考试,有像电子化考试转变的可能性,完善的阅卷系统,可以促进教师从笔试向机试的转变,节约纸张。对于一些图纸类的资料,通过电子文档存储,可以提高存储的质量。

3.4 实习、实训管理

现阶段,对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管理比较分散。对于校内实训,一般检查纸质的实训资料,但是对于整个实训过程比较难把握,完善的教务信息化系统,可以将实训过程资料甚至动态的成果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保存,便于各项检查。

对于校外实习,一般学校通过QQ、微信或者蘑菇丁等实习管理软件,QQ微信的联系指导记录一般通过截图体现,不能动态反应实习过程,蘑菇丁等实习内容通过签到、周记等形式体现出来,指导教师也可以进行评分,但是数据不能直接导入现有的教务系统,两个系统需要对接。如果功能能够进行整合,将更好地对实习实训进行管理。

4 教务信息化系统发展的途径

4.1 加强教务信息化建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使其更适合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在电脑端或网页端的基础上,开发手机端等产品,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都方便地使用此系统。

如果学校进行重建平台,需要先根据教务人员、教师等实际需求进行统计,根据这些反馈的需求,对购买或者新建的系统进行二次开发。教务系统建设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对系统进行持续更新,逐渐完善其功能。

4.2 完善管理功能

在教務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对平台对管理流程进行细化,明确具体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学校需要对平台尽力完善的管理流程,对流程节点和流程中的管理人员及职责进行明确,使平台数据更规范。

对信息源进行统一编码,避免出现数据重复等问题,在数据信息源头采集时,需要制定平台数据录入规则,并设定审核权限,保证信息采集的正确性。

审核分为系统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内部审核是开发系统数据检测功能,自动完成数据审核,比如A专业的课程在B专业课程表中时,系统默认为错误;外部审核是外加账号的审核权限,比如在安排任课教师时,分院教务人员录入完后,由分院领导或教务处主管课程安排的权限人员对信息进行审核,避免出现认为错误。

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完善信息发布功能,对于课表、考试安排表等内容,均有指定权限人员进行发布,对于教师提出的调课申请等内容,由分院领导审批报教务处同意后,进行执行,避免信息被修改,增加信息的权威性。

4.3 信息安全教育

在信息化系统使用中,需要对教务人员、教师等进行使用教育,明确各自账号的权限和操作流程;同时对账号持有人进行安全意识教育,避免账号被盗或站好信息错误。

学生需要了解教务系统的操作流程,熟悉选课、查看成绩、查看排名等功能,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系统使用人掌握操作的基础上,信息化与日常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教学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件一蹴而就对事情,通过结合实际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务系统进行完善,才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更高效地完成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黎明. 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及优化策略分析[J]. 才智, 2017 (3):51-51.

[2] 邱小雨. 关于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4):234-234.

[3] 管恩京, 林健, 任传波. 教务管理者视野下的高校教学信息化改革实践[J]. 现代教育技术, 2017(4):92-97.

[4] 张欣.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6,(12):224-22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务管理高职院校信息化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有关开设跨文化课程优化教务管理的讨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