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株距配置对大蒜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018-02-03 22:03王伟刘泽洲高莉敏陈伟王清华杨妍妍孔素萍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株距农艺性状大蒜

王伟+刘泽洲+高莉敏+陈伟+王清华+杨妍妍+孔素萍

摘要:以大蒜品种‘金乡紫皮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行株距种植对大蒜产量及农艺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行距(20 cm+20 cm)种植相比,宽窄行(10 cm+30 cm,两小行内错位种植)栽培增加了小区内大蒜植株的叶宽和假茎粗,蒜薹和鳞茎产量也显著提高;3种株距下,随着株距的加大,叶宽、假茎粗、蒜薹性状(薹长、薹粗、单薹重)和鳞茎性状(鳞茎横径、单头重)均增加,而蒜薹和鳞茎小区产量下降,虽然在9 cm株距时蒜薹和鳞茎小区产量较高,但蒜薹较细、较短,鳞茎较小,商品性差;在同样行距种植条件下,株距越小,蒜薹和鳞茎的产量越高,但单株蒜薹和鳞茎质量也越差。本试验条件下,宽窄行(10 cm+30 cm,两小行内错位种植)种植、11 cm株距为大蒜最优种植模式。

关键词:大蒜;宽窄行;等行距;株距;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S633.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8)01-0063-04

Abstract Different row and plant spacing patterns were used to study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garlic variety Jinxiang Zipi by split-plot desig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equidistant row spacing (20 cm+20 cm), the leaf width and pseudostem diameter increased under the wide-narrow row spacing (10 cm+30 cm, stagger planted in the two narrow rows), and the yield of garlic bolts and bulbs also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 spacing, the leaf width, pseudostem diameter, garlic bolt traits (length, diameter, single weight) and bulb traits (transverse diameter, single bulb weight) were all increased, but the plot yields of garlic bolts and bulb reduced. Although the plot yield was higher at 9 cm plant spacing, the commercial quality was lower with thinner and shorter garlic bolts and smaller bulb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quidistant row spacing pattern, the smaller the plant spacing was,the higher the yield of garlic bolts and bulbs were, but the lower their quality were. In the conditions of this study, the optimal cultivation mode of garlic was wide-narrow row spacing pattern with the plant spacing of 11 cm.

Keywords Garlic; Wide-narrow row; Equidistant row spacing; Plant spacing; Agronomic traits; Yield

大蒜(Allium sativum L.)为百合科(Liliacaea)葱属(Allium)植物,常年用鳞茎进行无性繁殖。我国大蒜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面积占世界第一[1]。大蒜是劳动密集型栽培作物,从种植到收获需要大量劳动力,尤其在播种和收获时期。目前,大蒜生产机械未能应用于生产,而玉米、水稻、花生等大田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已广泛应用[2-5],油菜等也采用了机械种植和收获[6]。虽然也有关于大蒜播种和机械收获的报道[7-10],但尚未见实际应用效果。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11,12],但大蒜播种机械尚不能完全与大蒜农艺特性和栽培模式相结合,这是大蒜播种机械化不能普及的主要原因。前人对有关适于机械化生产的大蒜栽培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是集中在密度、施肥、播期等方面的研究[13-15]。本试验研究不同行株距配置对大蒜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适宜大蒜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旨在为大蒜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保存的大蒜品种 ‘金乡紫皮。

1.2 試验设计

试验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核心试验基地进行,按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试验以行距和株距为2个因素,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不同行距,副区因素为不同株距,试验设计见表1。行距采用等行距和宽窄行两种种植模式,等行距为20 cm;宽窄行种植:窄行距10 cm,宽行距30 cm,两小行内的大蒜错位种植。种植株距分别为9、11、13 cm。每个处理试验区段(小区面积)为12 m2,重复3次。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endprint

各小区选取代表性健株10株,蒜薹甩尾期测量株高、叶宽、叶长、假茎粗,蒜薹收获后测量蒜薹长度(不包括花苞长度)、蒜薹粗和单薹重等性状,鳞茎收获1个月后测量鳞茎横径、鳞茎单头重等性状。蒜薹和鳞茎收获时,各小区随机取点测定产量,每点取3 m2,称重,折算成小区产量。

株高:植株从土壤表面基部至叶片拉直后最长叶片顶部的高度;叶长:植株最长叶片基部至叶尖的长度;叶宽:最长叶片最宽处;假茎粗:假茎近土壤基部最大直径;薹长:正常收获后蒜薹基部至花苞基部的长度;薹粗:蒜薹基部直径;单薹重:随机取50根称重,算出平均值;鳞茎横径:鳞茎横向最大的直径;单头重:随机选取小区中50头鳞茎,称重,算出平均值。

1.4 数据统计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种种植行距对大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2.1.1 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两种种植行距对大蒜植株性状的影响表现不同,由表2可以看出,两种种植行距对株高和叶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对叶宽和假茎粗存在极显著影响,宽窄行种植的叶宽和假茎粗分别比等行距的叶宽和假茎粗增大3.1mm和0.7 mm。

2.1.2 对蒜薹、鳞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3看出,两种行距对薹长、薹粗、鳞茎横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单薹重、蒜薹产量和鳞茎单头重、鳞茎产量影响显著,宽窄行栽培的蒜薹和鳞茎产量分别比等行距栽培的提高7.5%和4.5%。

2.2 不同株距对大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2.2.1 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不同株距对大蒜叶宽、假茎粗均存在极显著影响(表4),并随着株距的增加而增大;株距为9、11 cm时,大蒜株高极显著高于株距13 cm时;叶长在11、13 cm的株距下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9 cm时。

2.2.2 对蒜薹、鳞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株距对蒜薹、鳞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见表5。薹长、薹粗、单薹重随着株距的增加而增加,而蒜薹小区产量随之下降,株距9 cm的产量显著高于11、13 cm,11、13 cm间差异不显著。鳞茎横径和单头重随着株距的增加而增加,且鳞茎单头重在不同株距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株距为13 cm时最大,为80.6 g;鳞茎小区产量随着株距的增大而降低,虽然在9 cm时蒜薹和鳞茎小区产量较高,但蒜薹较细、较短,鳞茎较小,所以商品性比株距11、13 cm时差。

2.3 不同行株距配置对大蒜产量的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蒜薹和鳞茎产量影响不同。株距为13 cm时,等行距和宽窄行种植的单薹重均较高,分别为10.5、11.4 g,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株距为9 cm时两种种植行距下的单薹重;宽窄行种植株距11 cm的单薹重和单头重均高于9 cm株距;宽窄行种植株距为9 cm时,蒜薹小区产量较高,为4.55 kg;等行距种植株距9 cm、宽窄行种植株距9、11 cm时,鳞茎小区产量较高,分别为32.37、33.36、32.05 kg,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蒜薹和鳞茎小区产量上看,宽窄行种植下,不同株距间对蒜薹产量的影响大多差异不显著, 9 cm株距下鱗茎产量虽显著高于13 cm,但与11 cm株距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3 讨论与结论

合理的种植密度与作物的产量密切相关[16],不同行距和株距配置对作物产量和农艺学性状都有重要影响[17]。卫晓轶等[18]研究表明0.6 m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穗位高较低,产量最高,0.8 m等行距种植,株高较低,第8、9节的节间长度较短,雄穗分枝数较少,产量最低。不同的株行距(种植密度)栽培对大蒜蒜薹和鳞茎产量有显著影响[14]。姚明华等[13]以“二水早”大蒜品种为材料研究表明,不同密度条件下蒜薹、鳞茎产量差异明显,密度最大即株行距为6 cm×10 cm时,蒜薹和鳞茎的产量均最高。本研究结果也表明不同的株行距对大蒜蒜薹和鳞茎产量影响不同,在相同行距种植条件下,株距越小,鳞茎产量越高,但鳞茎质量越差。

不同行距栽培方式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农艺性状[19-21]。前人研究认为,宽窄行种植能提高作物产量[22,23],也有研究指出宽窄行和等行距种植对作物产量没有明显影响[24,25]。罗兴录等[26]认为宽窄行种植对于木薯机械化生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相同密度等行距种植方式相比,宽窄行种植产量增加了8.07%。王洁等[27]研究表明,与30 cm等行距对照相比,在宽行行距适宜范围内,宽窄行机插水稻增产1.1%~6.5%。针对大蒜机械收获对行困难的问题,王小瑜等[28]采用错位宽窄行种植,研究发现,该方法种植的大蒜其产量高于传统种植方法。本试验结果也表明,宽窄行种植方式的大蒜蒜薹和鳞茎小区产量显著高于等行距种植。对于两种行距种植方式和3种株距不同处理,在等株距条件下,3种株距的宽窄行种植的蒜薹小区产量均高于等行距种植;而对小区鳞茎产量来说,株距为9、11 cm时,宽窄行种植与等行距种植差异不显著,株距为13 cm时,宽窄行种植的鳞茎产量显著高于等行距种植。

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宽窄行种植方式(10 cm+30 cm,两小行内错位种植)是适合大蒜生产的种植方式,对于宽窄行不同株距来说,蒜薹产量差异不显著;鳞茎产量9 cm和11 cm株距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13 cm株距的鳞茎产量,且11cm株距的蒜薹单薹重和鳞茎单头重高于9 cm株距。因此,宽窄行(10 cm+30 cm,两小行内错位种植)种植、11 cm株距为本试验条件下大蒜最佳栽培模式,这为大蒜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Food and agria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http://www.fao.org/faostat/en/#data/QC.2016.endprint

[2] 陈孟超. 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及配套机械发展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2):52-53.

[3] 刘华,陈卫灵,邹诗洋,等. 南方水稻收获机械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 现代农业装备,2014(1):37-40.

[4] 沙得尔·木沙. 花生收获机械发展与应用现状[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2):48.

[5] 施智浩,胡良龙,吴努,等. 马铃薯和甘薯种植及其收获机械[J]. 农机化研究,2015,37(4):265-268.

[6] 秦顺创,宋慧平. 油菜生产机械装备与技术推广策略[J]. 现代农机,2015(2):1-4.

[7] 蒯杰,卢泽民,饶勇. 分段式大蒜收获机械研究进展[J]. 中国农机化,2012(1):100-103.

[9] 卢泽民,蒯杰,饶勇. 分段式大蒜收获机械试验研究[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1(1):28-31.

[10]胡良龙,胡志超,吴峰,等. 国内大蒜种植及其生产机械[J]. 江苏农业科学,2010 (6):576-578.

[11]杨永武. 浅析农业机械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 (3):86.

[12]万书波,张智猛,郭峰,等. 花生优质高效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的必要性与发展趋势[J]. 花生学报,2013,42(4):1-6.

[13]姚明华, 王飞, 陆秀英. 不同播期及密度对大蒜产量构成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07,46(6):948-950.

[14]刘艳芝,徐祥文,刘国伟,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蒜蒜头和蒜薹产量的影响[J]. 蔬菜,2014(12):13-16.

[15]张久远,周世洋,吴庆桃. 不同播种密度对大蒜蒜瓣蒜薹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5(6):42,46.

[16]秦军红,李文娟,谢开云.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2017,53(5):831-838.

[17]李燕山,普红梅,姚春光,等. 行距配置和密度对云薯401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4,46(12):47-50,53.

[18]卫晓轶,马俊峰,洪德峰,等. 不同行距配置对新单38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5,47(3):37-38,41.

[19]童淑媛,杜震宇. 宽窄行种植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3):30-31.

[20]袁刘正,柳家友,付家锋,等. 不同密度及行距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6,48(1):61-63.

[21]梁熠,何文寿,代晓华,等. 株行配置对春玉米根冠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6,24(6):97-102.

[22]駱景霞,侯慧颖,申振宇,等. 小麦播种量、行距配置对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1(9):142-144.

[23]何景新,徐喜国,宋多义,等. 大豆宽窄行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 大豆科技,2009(5):27-29.

[24]段秋宇,廖方全,刘士山,等. 种植密度及行距配置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35(2):167-171.

[25]秦国成. 机械收获条件下行距配置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8):200-203.

[26]罗兴录,樊吴静,韦承坤,等. 木薯不同方式机械化种植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产量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0):130-135.

[27]王洁,周有炎,邢志鹏,等. 南粳9108机插秧宽窄行种植方式适宜密度探讨[J]. 中国稻米,2016,22(6):98-101.

[28]王小瑜,崔荣江,付乾坤,等. 大蒜错位宽窄行种植方法试验研究[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5,53(8):5-8.endprint

猜你喜欢
株距农艺性状大蒜
介绍几种适宜北方设施葡萄栽培的高光效架式
大蒜生长日记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An Affair to Remember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巧解“植树问题”
奶奶的生活小窍门
2BJQ系列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