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阳南曲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8-02-03 04:25余沁毓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传承人

余沁毓

摘要:长阳南曲传承至今已有七代,虽一直在缓慢的发展传承,但其传承现状仍需我们担忧。南曲艺人的现状,既有艺人年龄不断偏大,青年艺人少之又少以外,又有艺人生活条件差,难有表演传承南曲的情况。同时还存在由于文化水平不够,精力不够,南曲传承人不能够很好总结归纳演唱和学习南曲的精髓以及要点及教授徒弟。

关键词:长阳南曲;传承人;青黄不接;形式化;传承建议

南曲,是宋元时期我国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与同时期的“北曲”相对应。本文所指的南曲是指流传发展传承于鄂西地区的“南曲”。

从发展时间及发展脉络来看,南曲与鄂西南曲(巴曲)是长阳南曲的生长“土壤”。長阳南曲是湖北地方小曲中一个较为古老的曲种,主要流传在鄂西南山区的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境内。

一、前尘旧梦——南曲的产生与盛衰

(一)南曲的产生期

南曲也被称作“丝弦”,民间常称作弹三弦子。据传南曲传入长阳的时间大约是在清代中叶,距今约200余年的历史。

史料上最早的记载是在同治版资丘田氏谱序中载的,南曲为明朝年间曾在浙江湖州为官的长阳人—田海潮,告老回乡时带回了南曲的雏形。后田家将南曲代代相传,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二)南曲的定型期

南曲自清代中后期开始大量吸收土家族民歌中的乐汇及旋律音型,还吸收了皮影戏的唱腔丰富了曲种的音乐表现力,逐步形成了现今人们听到的大部分曲调。

(三)南曲的繁盛期

建国前的南曲在民间是一种农闲以及饭后闲暇时的自娱自乐的民间表演形式,在节日、婚宴等喜庆日子里人们坐在一起相聚弹唱。上世纪60年代后,南曲被搬上舞台。

(四)南曲的衰落期

1980年至20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日趋便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南曲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新媒体的产生发展吸引了人们更多的精力,也使得人们大大减少了对传统戏曲的关注。且南曲这种曲调优美缓慢的曲种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现状有所冲突。

但也正是在此时,随着文艺工作者对南曲的挖掘整理工作,新南曲应运而生。“新南曲”是相对于传统南曲而,指建国以来新创的各种南曲曲目。

(五)南曲的再生期—21世纪初至今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在这个过程中,南曲得以再生,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再次回到大众的视野,受到关注和保护。

二、“郁香的山花”——长阳南曲的艺术价值

长阳南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其唱词文雅·曲调优美·腔韵独特。

(一)演唱题材

其演唱题材主要有取材于小说戏本的段子,如取材《三国演义》的《长版救主》、《关公辞曹》,取材《水浒》的《武松杀嫂》《宋江杀惜》;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的段子,如《螳螂娶亲》等;取材于应酬劝诫的段子,如《贺新婚《八仙庆寿》;取材于咏景,抒怀的段子,如《春》《夏》《秋》《冬》等。

(二)唱腔曲牌

长阳南曲属曲牌体唱腔,曲调质朴委婉,适应性大,音乐表现力较强。其唱腔可分为“南曲”和“北调”两类,艺人们称之为“南腔”、“北调”。

(三)演唱特色

1长阳南曲的演唱者均用长阳地方方言演唱,方言与普通话的音韵字汇有所不同。在地方语言制约下,长阳南曲保持了醇厚质朴的民族风味。

2唱腔是曲艺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剧中人物的性格刻画与情感表达的任务。长阳南曲声腔婉转动听,复杂多变,韵腔悠长,一字多腔的反复揉匀(似古琴的吟挠),一韵三叹,顿柔摇送的缠绵音韵是长阳南曲腔韵的最大特点。

(四)演唱形式

南曲传统的演唱形式为:坐唱为主,有一人自弹自唱;有二人以上分角色对唱;有多人齐唱。现代演唱形式为:在传统之上,加入了表演动作,演员手中有了道具(折扇,筷子,云板等)

三、南曲保护传承之政府主导

政府作为非遗保护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起到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阳县政府高度重视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始终坚持按照非遗保护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管理职能。它们主要的保护策略为: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非遗提供传承及展示平台;出版民族文化丛书供人们阅读等。

四、南曲保护传承之活态传承

常言“非遗保护最关键的是要对人进行保护,保护好传承人,就是做好了保护非遗工作的一大半”,可见传承人的保护在非遗“活态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南曲的传承人总体现状为南曲传承人青黄不接,生存条件艰苦,部分传承人思维的固守导致南曲难以传承等。

(一)南曲传承人青黄不接

长阳南曲传承至今,公认的共有7带宗师:第一代宗师龚复让(1736-1795);第二代宗师田世雍(1847-1920),以及有影响的艺人代表有长阳的田开池和向大毕、五峰的王魁延等;第三代代表人有田启西(1860-1939)、黄德煊、雷明富、张世强等,第四代艺人代表有覃秉令(1889-1966)、黄传珍等;第五代艺人代表有田科高(1925-1983)、田卜洞等;第六代艺人代表有袁新秀(1942-)、谭宋兰等;第七代艺人代表有覃远新等。

未进行深入调查前,笔者认为很多南曲艺人需以传承南曲为生。常认为南曲没有专业的演唱艺人,多为农民教师等。这些群体在现今社会看来或属于弱势群体,但明清时期存在“地主阶级”,当时农村经济相对发达,能够演唱南曲的农民也绝对不是今天“目不识丁”“经济拮据”的农民,而是能够舞文弄墨拉三弦唱南曲的高雅之士。

相比前代演唱南曲的高雅之士,现代南曲传承人更多的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识字不多,也大多不懂乐理常识,经济上亦不富裕,但他们凭借着自己对南曲的喜爱,对南曲这一湖北的“纳西大乐”“郁香的山花”的乡土文化认同感,以传承土家族优秀文化结晶为目的而学习传承南曲至今。endprint

长阳南曲传承至今已有七代,虽一直在缓慢的发展传承,但其传承现状还是让人担忧。可以从部分南曲传承人分布图中看出南曲主要传承地资丘镇的南曲艺人分布情况,以村庄和年龄来划分,可以明显的看出,南曲艺人的年龄大多在50-70岁之间,40-50岁之间有小部分,30-40岁以下的更少,30岁以下的就完全没有。

(二)南曲传承人生存条件差

南曲艺人的现状,除艺人年龄不断偏大,青年艺人少之又少以外,还存在艺人生活条件差,难有表演传承南曲的情况。从部分南曲艺人收入表中,可看出南曲艺人家庭情况富裕的是极少部分,大部分南曲艺人家庭经济收入状况都是较差贫困的,可见南曲艺人的生活现状是艰难的,远不如一般耕作的劳动或者小手工劳动者。

(三)部分南曲艺人思想固守

南曲艺人现状除了青黄不接,生活条件差以外,作为南曲传承人,他们存在由于文化水平不够,精力不够,不能够很好总结归纳演唱和学习南曲的精髓以及要点,不能够很好的教授徒弟。又由于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一定义,很多传承人空有传承人的名头,却并不愿意做传承南曲的实事。

(四)南曲传承人代表-覃远新

覃远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人士,第七代南曲艺人代表,南曲省级传承人。身份为农民,小生意个体户。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开自己的“白事商品店”,偶尔进行“算命”等活动。除此以外,其全部精力用在演唱表演南曲之上。

覃远新学习南曲师从其亲戚及村镇里的老前辈,然后自学自唱,虚心请教年老的南曲传承人,后来自成体系,演唱特点鲜明。

覃远新,作为一个国家级项目的省级传承人,传承南曲这一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他的重要使命。

其传承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家族传承南曲。覃远新会教授家族成员南曲演唱及拉三弦,在家族中形成学习继承传承南曲的氛围。让自己的子女能够哼唱南曲,进行简单的南曲演唱。

2.收徒传承南曲。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方式—收徒传承,在很多非遗项目传承中都十分重要。覃远新在配合国家各级政府的政策下,收薪带徒,选取了几位有资质的年轻人,教授他们南曲的基本演唱和南曲唱词文化等。他也会带领其徒弟们参与南曲师徒大赛、南曲百友会、南曲知音会等一系列的民间赛事等。

3.走进校园传承南曲。覃远新担任长阳县多个乡镇的兼职音乐老师—南曲老师。每周会定时定点的教授部分同学南曲,给他们讲讲南曲的历史,南曲剧本中有趣的故事,带他们哼唱南曲等。

4.积极参与南曲学术研讨传承南曲。覃远新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是由于其虚心好学的态度,他一直在不断地研究众多关于南曲研究的书籍和论文。也积极参与南曲学术研讨会等,如参与“首届长阳南曲学术研讨会”。

5.研究南曲唱腔唱词传承南曲。覃远新在其长期的南曲演唱表演过程中,对南曲的曲调进行研究,且在2009年写有《长阳南曲“空约调”研究——也谈南曲曲牌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一文,文中从其传承人的角度研究阐述了他对南曲“空约调”的思考,以这种方式继承传承南曲。

6.参与政府社会组织的文艺活动传承南曲。覃远新积极参与政府和社会组织组织的举办各类民间艺术比赛(如南曲师徒大赛、南曲百友会、南曲知音会等一系列的民间赛事)

作为一名南曲省级传承人,覃新远一直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南曲,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传承南曲,但是这种传承依有一定的局限性,虽能够使南曲的曝光度增加,但是却并没有真正的解决到南曲传承的问题——培养继承人。

现今50多岁的覃远新,虽然走进校园教授中小学生哼唱南曲,虽然会教授家里的亲人哼唱南曲,虽然会收取几个徒弟,但是却并没有真正的做好“培养再传者”。这一点没有做好不仅仅由于其个人原因,同时由于社会原因及政府等多方面因素。

五、关于南曲发展所提的几点建议

在前文中,提到过南曲艺人青黄不接,生活条件差,思想觉悟不高等现象,笔者认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南曲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传承效率。若想让南曲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这几点问题要能够得到真正的解决才可能实现。如何让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作为传承人的南曲艺人们,应放下心中的芥蒂,去除“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种思想。要认识到培养继承人对于传播传承南曲的重要性。通过口传心授,悉心指教,培养几个优秀的继承人,让他们能成为下个10年后南曲的优秀传承人。

2作为学习南曲的“准南曲再传者”——南曲学徒而言,应该从心底热爱南曲,抱着把南曲发扬光大的思想去学习传承南曲。而非将南曲作为一种盈利方式,实际上,南曲的艺人传承人的生活状况并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虚心请教老师,学习基本乐理知识,研究南曲唱词,阅读大量南曲剧本,提高自身文化内涵知识水平,不断地让自己更加靠近“南曲传承人”,以便日后真正的担负起传承南曲的重责任。

3作为保护传承非遗的重要主体-政府,在保护传承过程中也不应该再仅仅起到出台文件,下达政策命令和指标这种作用。更多的应该认识到,南曲作为长阳县民族文化的结晶,保护传承南曲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不应该把眼光局限在其是否能够提升政绩。要切实的关心传承人的生存现状,想尽办法帮助他们改善生存现状,使其更有精力进行传承活动。开展传承人培训班,提高传承人的文化知识水平,使得其能够好的研究传承创新南曲。

六、结语

长阳南曲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都是很高的,这也是笔者将目光投到南曲之上的原因。

长阳南曲作为一个地方曲艺形式,在现今的发展中定会遇到一定的瓶颈,全靠其自然发展可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笔者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人士和政府相关部门给予南曲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其逐渐能以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方式继续传承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朱祥贵;戴曾群;李金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与对策[N].《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15.

[2]叶宣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地方政府责任研究[D].《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2015-10-13.

[3]譚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2011.

[4]骆艳梅.旅游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研究——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个案[D].中南民族大学 2010.

[5]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局.让民族文化的光辉照亮“中国梦”的征程[J].《民族大家庭》 2015年z1期.

[6]张国伟.长阳南曲的传承研究——以资丘传承人群体为例[D].中南民族大学 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人
蔡李佛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生存现状研究
庐陵民俗体育传承人的现状发展
数字化保护视野下徽州民歌传承人的传承方式研究
阜蒙县蒙古包文化的法律保护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
赣西武宁“打鼓歌”传承人传习基本现状与人才培养对策思考
浅论“非遗”技艺传承中的现场培训
藤县牛歌戏的传承及生存状况
关于包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的思考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