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的措施

2018-02-04 12:37虞明艳
智能城市 2018年11期
关键词:监测数据合理性污染源

虞明艳

云南省临沧市环境监测站,云南临沧 677000

环境监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监测数据质量能够直接反映出环境监测工作水平。要做好环境科学研究工作,首先要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以及可靠性。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监测数据向环境质量的转化,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深入分析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相关资料,以此提高环境建设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文章主要分析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的措施。

1 环境监测数据的特征及重要性

1.1 环境监测数据的特征

环境监测数据对每次监测获取的数据适用范围进行了限制,如果超出这一限制,数据就会被认定为不合格。代表性是环境监测数据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完整性是环境监测数据的另一重要特征,数据遗失、缺漏现象是需要尽量避免的。要达到环境监测目的,代表性和完整性是环境监测数据必须具备的特征[2]。

1.2 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现阶段,环境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在于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数据,便于环境评价、管理以及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环境监测数据的整理要求

在获取环境监测原始数据资料之后,还要对其进行整理以及归类,便于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选择标准的记录表格进行环境监测数据的填写,在填写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内容具有规范性、专业性和准确性特点。采取逐个确认的方式检查原始数据,除去那些无法对真实监测情况进行反映的数据,数据整理工作应当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以此实现环境监测工作效率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监测数据的采集工作不能有监测数据确认人员的直接参与[3]。

2 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的措施

2.1 统计规律分析

统计规律分析涉及多种数学模式评价方法,即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模糊数学方法以及其他相关数学和物理方程方法等,在质量层面上进行环境要素的评价,同时分析环境监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评价数据的规律性。统计规律分析法主要适用于环境规划、环境评级以及课题评价等工作。

2.2 合理性分析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引起环境要素变化,但是实际应用到的监测数据具有限制性。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需要对环境污染源参数、环境各要素等进行全面考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除此之外,还要对环境要素之间的影响作用、监测项目的相关性等进行充分考虑,对监测数据的合理性进行综合分析,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合理性,具体分析方式如下。

2.2.1 根据项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监测项目种类很多,包括有机物质及无机物质,但是物质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也就意味着监测项目之间的固定关系是存在的,便于对已实施质量控制措施的单个监测数据进行准确性分析,以直观的方式判定部分例行监测数据。比如:氟含量和硬度之间的关系。氟和钙、镁反应形成的沉积物具有较小的容积度,在中性溶液以及弱碱性溶液中,当氟含量处于(mg/L)级时,可以看出氟含量和钙、镁含量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即氟含量越高,硬度值越低。因此,在检测高氟区水质时,其硬度值通常较低。在氟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如果硬度值也较高时,则需要重新分析相关数据,找出其中误差。三氮和溶解氧之间的关系。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环境中氮的存在形式也会出现相应变化。水体内部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氮含量,当水体内部溶解氧质量浓度较高时,水体中氨氮含量要低于硝酸盐氮含量,反之亦然。但是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则基本不受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影响。在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时,物质之间的相关性是技术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通过分析物质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判断数据在分析过程中是否出现差错,确保数据分析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便于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4]。

2.2.2 根据掌握的资料对监测值进行判定

在综合分析环境监测数据时,首先要对采样地点的本底值范围进行明确了解,尤其是例行监测计划和年度监测计划。为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这种工作需要持续进行,如果同一点位的数据出现较大变动,需要将其先列为可疑数值,之后进行数据合理性的分析。在分析数据合理性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确保不存在新的污染源介入其中;第二,确保采样全过程没有异常现象,包括水流流量、水的气候以及颜色等;第三,新采集的数据和原有数据作比较,确保采样流程的规范性以及采样容器的标准化程度;第四,进行实验室分析,确保显示剂在有效期限内,及时准确地绘制出标准曲线,并且做好分光光度计的调零工作。如果是气体,在采样时需要对当时风向、采样仪器的校准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如果存在可疑值,在数据合理性分析阶段需要及时将其去除。在复查过程中,如果可疑值出现的原因已经找出,也要舍去该数值;如果可疑值出现的原因尚未找出,不能对可疑值进行随意舍弃,需要再次通过实验室分析进行确定,或者采取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5]。

2.2.3 根据监测项目的性质判定监测值

对于同一水样,可以通过项目性质对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判断。例如:根据悬浮颗粒含氮量和可溶性进行总氮的判断。在监测同一水样时,如果总氮和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出现数据倒挂现象,即可判定监测结果错误,应当及时找出错误的原因;除了总氮外,这一方法还可以应用于总磷和可溶性磷、无机磷之间数据的倒挂、大气中氮氧化物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之间数据的倒挂等,如果出现以上现象,均可说明数据监测出现错误;再比如在监测噪声时,从理论上来说,监测数据L10比L50、L90、Leq要大,一旦出现Leq的监测结果大于L10的监测结果时,可以确定监测结果不正确,此时需要检查监测仪器的运行状态,或者分析噪音值是否存在瞬间增加的情况,对数据进行修正后使用。

2.2.4 通过了解污染源对监测值进行判定

监测数据包括多方面内容,例如空气、水体等,同时还包括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种类很多,不同行业产生的污染物也有一定差异,许多行业都可能产生特殊污染物。在这种情况下,监测人员需要了解和掌握管辖范围内的污染源,尤其是重点污染源,综合考虑不同行业的特点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环境监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效益分析

环境监测数据种类较多,包括例行监测、环评监测、验收监测以及监督监测等。对于监督监测而言,无需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容易判断数据合理性;对于例行监测和环评监测而言,其数据分析量较大,使用综合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对数据的短时间可靠分析,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企业在环境管理工作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十分必要。监测人员需要重视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不断探索和研究先进的分析方法,并将其合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培养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除此之外,数据监测人员还要深入了解监测区域的过去环境状况以及现在的环境状况,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推动国内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1] 何跃君,韩秀茹,凌盼.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与评价技术研究[J].青海环境,2016(1):16.

[2] 吴旻妍,薛媛媛,王亚超,等.实用型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系统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3(1):19.

[3] 罗庆俊,张艳军,王陆潇.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综合管理平台设计[J].四川环境,2017(6):82.

[4] 杜新黎,杜涛,李养养,等.城市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污染综合分析报告—以西安市城区2013年环境空气臭氧监测数据为例[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5):55.

[5] 王应珍,刘亚梅.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环境科学导刊,2017(1):82.

猜你喜欢
监测数据合理性污染源
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废气中的苯系物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奇遇
GSM-R接口监测数据精确地理化方法及应用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试论《反异教大全》取名“哲学大全”的合理性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 青政〔2017〕23号
法律确定性的统合理性根据与法治实施
甘肃:放射卫生监督员配置的合理性
GPS异常监测数据的关联负选择分步识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