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是落实师爱的重要条件

2018-02-05 22:07李健新
师道·教研 2018年1期
关键词:内心世界师爱师生关系

李健新

著名的班主任工作者任小艾说过:“没有爱,没有感情,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天职就是爱学生。在新时代教学目标的要求下,教师必须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才能形成真正的教学共同体。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必须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交流。

一、尊重学生,是落实师爱的前提

数千年来,“尊师重教”在我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到近年来更演变为“唯师独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认为自己处在支配的地位,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学生只是受支配者,老师要求学生怎样做,学生就必须怎样做。不能提出疑问,更不能提出反对,否则被视为挑战教师的尊严和威信。这是这种“师尊生卑”的扭曲心态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隔阂,甚至是对立的情绪。当前,国家教育部委提倡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虽然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老师起着引领、指导和辅导的作用,但如果这个过程不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学生参与。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残缺的。只有教师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合力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来,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纵观当今很多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的学校,他们都比较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因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了,那么“师”和“生”这两个角色才能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更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来。记得在今年暑假参加清华研修班的时候,我有幸去到清华附小参观。当我们进入校园的时候,赫然入目的是“儿童站立在学校正中央”这10个字。这说明清华附小不单单追求师生平等的关系,更是把学生摆在了一所学校的核心位置。

二、平等交流,是落实师爱的保证

在今年8月底的时候,我校有幸请到广州技术师范学院的张辉教授到我校进行了一场关于师德教育的假期培训。在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的部分,她说了这么一句话:“90%的老师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里,老师给予学生的爱可以说是灌输式的,强加给学生的。我们在要求学生怎样做的时候从来就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没有尊重的。只是指挥者和被指挥者的单向流动而已。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主观个性感受被忽略,情感的交流被抑制。许多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厌恶的心理。更有的老师抱着一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心理,把师爱演变到更扭曲的程度。只要学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或没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对学生进行粗暴的体罚。他们认为这才是真的爱学生,对学生就要像对孩子一样苛刻严格才能学得好。但对学生来说他们内心感受到的却是抗拒和恐惧。

走进校园不难发现这种情景:学生见到老师敬礼甚至鞠躬问好时,老师的反应呢?有的视而不见,昂首挺胸走了过去;有的只是礼节性地点点头,却不曾仔细看看是谁在向他问好;只有少数的老师会充满真诚地回应:同学好!小朋友好!有多少个老师知道学生的这一声“老师好”是凝聚了一个学生对你的敬畏之情。从中折射出的却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缺失,理解缺失,没有把学生当一个“大人”来平等看待。如果教师心中有“平等”,就应该懂得孩子们同样渴望被爱被尊重。当今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的情感、思想、爱好和要求的个体,而不是把学生看成任意摆布的工具。老师们要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一切。平时与学生的交往中,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从爱出发,以交流为手段,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予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一个值得交流和信赖的朋友,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的接受老师的教育,进一步形成得到学生认可的师爱。

三、新型关系,是促进师爱的保障

1.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要换位思考

冷静思考今天老师们对学生的爱,我们就会发现:这爱带有太多的功利色彩,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一种虚假的爱,其真正爱的是教师自己而不是学生。有的教师整天为学生加班加点,没完没了地搞“题海战术”,抢占了学生的所有时间和空间。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爱学生。而事实上教师更多的是为自己着想,是为了自己的考核不至于落在别人的后头。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你是学生,遇上这样的老师你会感到是爱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的爱,也不是出于个人需求的功利的爱,而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爱。这种爱就要求教师對工作不浮躁,不虚华,不功利,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只有能懂得换位思考的老师才能懂得“师爱”真正的含义。

2.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要有度

这里所说的“度”它包含两层的意思。第一、是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要为交流而交流,不管什么事情都要与学生交流一番。我们与学生的交流要以学生的喜好和实际情况作为交流的着眼点,从而更有效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多的无意义的交流只会令学生厌恶,同时也会使到老师们倍感劳累。第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要定好“师”与“生”这两个角色。有些老师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交流,过低地俯下身子,甚至把“师”和“生”这两个角色倒置了过来。我们追求的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师”和“生”这两个角色是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不可动摇的。我们是在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追求平等性,而不是为了追求平等性而放弃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注重师生角色的定位,从而更容易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3.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目的更多的是通过交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客观需求。从而更好地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把师生交流变成老师向学生灌输理念和提出要求的手段。交流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更乐意与老师交流下去。

我们面对的是一颗颗纯真、无暇的心灵,但他们每一个都有着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只有老师们深切的关爱和真心的尊重,感受他们的感受,学生才会向我们敞开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大门。从而更近距离地接近他们,更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强而有力的教学合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地关爱学生,努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就一定能让90%的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师爱。

责任编辑邱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心世界师爱师生关系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问解民族舞 让孩子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以师爱诠释教育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
师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