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乐于提问

2018-02-05 22:15梁锦莲
师道·教研 2018年1期
关键词:竞争机制花生米分量

梁锦莲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乐于提问,有利于发展个性,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让学生乐于提问?

一、激发未知欲,让学生肯提问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容易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总愿意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产生许多疑问,进而愿意提出问题。作为教师,不仅应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且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提问、思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教学时,教师应使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引导,激发学生进行提问。如“看谁最聪明,能提出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谁想知道什么就问什么!”……每教学一篇课文,我都让学生围绕课题展开讨论,进行分析,提倡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为了让学生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我还教他们怎样提问的方法,使学生提问的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坚持这样的训练,时日一长,学生就养成爱提问的习惯。

在分析课文的重点段落时,教师适时地点拨设疑,让学生勤于思考,以激发学生迅速地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而学生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讲读《鸟的天堂》一文中描写大榕树生命力旺盛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阳光下绿叶在风中颤动的视频片段,然后在轻柔的音乐中,配上有感情的朗读。正当学生沉醉其中时,我神秘地说:“大榕树枝繁叶茂,生命力多么旺盛啊!这部分写得特别美,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找出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学生甲:“为什么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呢?”

学生乙:“每一片绿叶上是不是真的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学生丙:“‘堆字能不能换成‘放字?”

学生丁:“‘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了什么?”

……

二、培养自信心,让学生想提问

自信心是人生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师应从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正确对待提问,积极提问,乐于提问。有相当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上多次失败,导致他们“自我怀疑”,以至“自我否定”,从而萎靡不振。要他们在课堂上提问比登天还难。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坚持不歧视、不放弃,耐心启发、鼓励他们提问,要让学生感到提问的自由和轻松;不能对学生提问采用威胁、恫吓等手段,避免学生对提问有惧怕、厌倦、紧张等情绪。当学生有细微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使其取得若干次“成功经验”,那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就会进一步发挥,产生自信心,从怕问、不想问到想提问、自觉提问。如后进生小张平时上课易分散注意力,学习成绩很差。可意想不到的是,一次上语文公开课《鸟的天堂》时,快要下课了,我让学生质疑。没想到小张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人人都去打鸟,还会有鸟的天堂吗?”我走到他身边,真诚地注视着他的眼睛,微笑着夸奖他:“你真了不起,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很认真。”及时的表扬让小张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树立起自己的信心。以后,他上课逐渐变得专心,注意力大大提高,变成爱提问的学生了。

三、创设激疑情境,让学生要提问

创设激疑情境的方法很多。例如:导入激疑,即每一节课的导入,使学生激发思维,产生怀疑,想要提出问题。二是悬念激疑,即在教学过程,提出使学生产生疑惑的问题,激起学生未知欲,使学生对“疑惑的问题”提问。三是比较激疑,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两种或多种性质相似、相同、相反、相异的不同问题进行比较鉴别,引起学生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要求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用幻灯片出示两个句子:

1.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2.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学生边读边比较出两个句子的异同,很快就能提出以下问题:

1. 花生米实际上有没有增加了分量?

2. 花生米增加的分量多不多?

3. 第一个句子用上“好像”说明了什么?

4. 这两个句子区别在哪里?

四、建立竞争机制,让学生抢着问

建立竞争机制,就是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采取提问竞赛措施,借此激发兴趣。其次,利用小学生很强的“自我表现” 的特点,根据有关竞赛规则,让学生在竞赛中表现自己。每节语文课上,我从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敢于质疑等方面对每个学生进行课堂评价。如果学生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则奖1分,提出的问题有讨论价值的则奖2分。每周统计一次,并評出最高分者为当周“提问冠军”。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就不愁课堂上没有学生质疑、提问。这个竞争机制建立后,我所教班级的学生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处处留心皆学问,打破砂锅问到底,对产生怀疑的问题,自己找不着答案,就记下来,适时向老师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爱提问的习惯。

五、适时组织讨论,让学生互相问

讨论是带有探讨性的思维活动,它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也是打开学生提问思路的手段。老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和问题的需要,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解答,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我让部分学生扮演参加开国大典的小记者,先设计好要采访的问题,再到各小组去采访。此时,学生问的问、答的答,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轻松愉快积极的氛围中,学生不再拘束,提问就很自然,变成了一种学习乐趣。

责任编辑王思静endprint

猜你喜欢
竞争机制花生米分量
帽子的分量
四粒花生米
花生米翻跟头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四颗花生米
菠菜花生米
分量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如何调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
基于频域的无线网络并行信道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