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的培智语文课堂体态语言支持策略

2018-02-05 22:31丛子伟
师道·教研 2018年1期
关键词:体态语体态手指

丛子伟

体态语言是指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用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特定身体态势。教师的体态语言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动态有形的眼语、头语、手语、身姿等,一类是静态可感的仪表风度、人格魅力等。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灵活机智、优美传情的有声语言外,还要借助生动形象、及时巧妙的体态语言来强化课堂感染力。亲和友善的表情、平易近人的态度、赞赏鼓励的眼神、阳光健朗的形象、温文儒雅的仪表、沉稳干练的个性、大方得体的举止,都是体态语言的外显表现形式。针对智力落后学生自控力差、易受暗示、注意力分散、逻辑思维能力弱等特点,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作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支持策略和辅助技术,胜过千言万语,渲染着课堂的氛围,拨动着学生的心弦,发挥着联络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补偿语言缺陷、增进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

一、巧用生动鲜活的体态语言,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柔声细语、春风满面,巧用鼓励性体态语,诠释敦促、催发和企盼的心情,用期待信任的眼神注视每一双热情的眼睛,以真挚诚恳的态度鼓励每一株迟开的蕾朵,用友善亲切的目光传递一种轻松民主的讯息,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智力落后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与关注、肯定与理解、鼓舞与安慰,从而树立信心,自发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师还要巧妙运用体态语言调控课堂,用大拇指、颔首赞许等姿势表达褒奖表扬、再接再厉等态度,将促进、拉动课堂的积极因素调动唤醒、升华激发;用颦额蹙眉、目光停留等方式表达否定不满、批评限制等信号,让干扰、阻碍课堂的消极负面因素悬崖勒马、化于无形,引导课堂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诸如此类的默契会意,将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融通和理解信任,比口头说教更加生动有效。

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究、互为提高的过程。由于智力落后学生在各方发展都相对迟缓,表象十分匮乏,认知能力欠佳,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需细心琢磨讲课采用的表情、手势和动作,力求用丰富得体的体态语言在学生脑海中形成鲜活灵动的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锦上添花。例如,在学习《手指歌》一课时,我用声情并茂的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形象演绎课文内容,使学生增进了对“一个手指变成毛毛虫,两个手指变成小白兔,三个手指变成小花猫,四个手指变成小螃蟹,五个手指变成大老虎”的立体感知,并通过“毛毛虫爬爬爬、白兔跳跳跳、花猫喵喵喵、螃蟹爬爬爬、老虎跑跑跑”的动作模仿对五种小动物的习性特点有了直观了解,激发了智力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孩子们竞相踊跃上台表演,学得兴味盎然,学得快乐忘我,学得深刻扎实。

二、善用形象直观的体态语言,启发学生思维促进知识理解

课堂上,主观灌输的“言传”有时会禁锢思维的脚步,而余音绕梁的“意会”则能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联想空间。语文教学是语言与思维协同互促的活动过程,有时,再丰富生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也有言不盡意的情况,需要通过体态语言的象征性与模仿性来进行情意感染、暗示替代、辅助补充和重点强调,帮助学生弄清关系、掌握知识。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的体态语言,将抽象单调的课文转换成直观可视的造型和画面,营造活跃的思辨氛围,根据培智学生的特殊需要,在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文字学习创造条件。教师要适时进行疏导点拨,启迪引导学生质疑、析疑、解疑,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培智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词汇可以用体态语来表达,比如“小猫”,可以将手掌置于脸颊两侧代表小猫的胡须,形容词“怒”,可以鼓腮嘟嘴代表生气。教师在表达时表情动作要尽量夸张一些,使学生加深记忆,感受乐趣,增进理解。体态语言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情景化、个性化的语言学习体验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能动发展[1]。可利用智力落后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将较为难懂的课文改编成浅显易懂的课本剧,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用特定的肢体动作、神情腔调展现课文内容,再现课文情境。如《世界多美呀》一课,我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用身体动作来揣摩“蹲”、“啄”、“撑”等词语的意思,同时从诗情画意的课文中获得美的享受,加深对自然之美的感知与理解,高效掌握课文学习的重难点。

三、活用简约精当的体态语言,畅通信息传递补偿发音缺陷

在培智语文教学实践中,体态语能模拟诸多形态的造型,传递教师潜在的想法和内心的感受。如,手指竖直放在唇前表示“请安静”,一手指垂直抵在另一手掌间表示“请停下,到此为止”。再如,多次互动之后,勿用口头点名和表达指令,只需向学生轻轻抬手示意,学生马上能意领神会,默契地起立回答提问。当教师用摇头表示否定意思时,应注意头部动作要缓和,面带温和的微笑,向学生传递一种“慢慢来,再想想”的等待与包容。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信息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适时运用体态语言的同时,也要智慧“破译”学生的体态语暗含的反馈信息,捕捉学生转瞬而逝的心理活动,及时做出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如果眼神专注、目光追随,表示学生紧跟教师的授课节奏。如果眉头紧皱、若有所思,说明学生没听懂,教师应该及时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释疑解惑。如果口唇微张、眉梢上扬、双眼放光、身体前倾,代表学生兴致盎然、学兴正浓,被教师的授课深深吸引了。如果神色不定、目光游离,暗示着学生“走神”了,教师须通过提高嗓音、开展游戏、播放教学动画、提问等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另外,师生间还可通过微妙的信息互递,悄然解决一些课堂突发状况。比如,上课时一位学生肚子痛要如厕,面露痛苦的表情,做了一个“WC”的简化手语,指指自己的肚子又指指教室外,教师就能顺利明白学生的意指,只需心有灵犀地微笑、点头、默许,教学继续。可见,师生运用体态语进行信息交流互递,既免除了学生的难堪尴尬,又保证了教学连贯进行的课堂秩序。

责任编辑邱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态语体态手指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手指操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初中英语教师体态语应用建议
跨文化交际中教师体态语研究述评
浅谈节目主持人体态语的运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