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促阅读,课内课外提素养

2018-02-05 04:33吴洁仪
师道·教研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外课文文本

吴洁仪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段教学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师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内容,这种认识和操作上的错误就成了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质量差、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长而久之,就使我们的学生形成了“阅读面过窄,视野不开阔,思维能力弱”等明显的缺陷。而且越到中高年级这种不利影响越为突出,即使利用课外阅读也不能有效弥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文本,有效拓展阅读,优化学生学习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有效的拓展阅读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让他们那美丽的童年因为阅读而放射出动人的光彩。

一、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享受阅读快乐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利用拓展阅读作铺垫,能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尽快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把拓展阅读安排在课文讲授之前,教师可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或是对作者的介绍,或是和课文背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获得知识基础,拓展语文学习之前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为学习课文储备能量。更重要的是,这些或生动,或真实的材料能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欲望,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在《地球爷爷的手》一课中,由于本节课是有关地球引力的知识,相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怎样才能为孩子们的学习做好铺垫呢?我利用“资料城”里的若干篇资料,再用几个问题穿插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先通过拓展阅读了解课文的相关知识:“听说我们的小朋友很喜欢科学家的故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名字叫《苹果落地》。请小朋友读一读。”适时引入《苹果落地》这篇资料让学生阅读,读完后再指名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有了学习前阅读的铺垫,再让学生打开课本去读课文,教师不必多讲,只需稍加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很好地解决了学习的难点,从而使拓展阅读资源成为学习课文的基石,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领悟课文主题及教学目标要求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们栽下了“梧桐树”,自然而然为课堂引来 “金凤凰”。

二、行动要看时机,开船要趁涨潮——拓宽阅读空间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每一篇文章都有相似的或者同类的文章,而拓展阅读要根据课文的类型、教学的需要,因地制宜,适时为教材的补充和延伸而开展。因此,文本的拓展阅读可以灵活地安排在教学的不同时段。

1. 课中适时拓展阅读,突破重点难點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难点、疑点,这时利用拓展阅读材料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无师自通”。因为在对原有课文理解研读的基础上,又呈现了另一个信息、另一种认识、另一种思维,学生在阅读这些拓展的材料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对比、整合,信息之间互相渗透、相互补充,这有助于学生较为准确而深入地理解阅读文本。看好时机的拓展与延伸,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心中激起了圈圈涟漪。

2. 巩固学法拓展阅读,促进学法迁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选择与课文在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内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引入新的阅读素材,指导学生运用阅读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能力及读书方法举一反三,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巩固扩展点等,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课堂效率。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棉花姑娘》等一系列儿童科普文章,都是运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些科学知识。此时,我出示《苍蝇借尾巴》《大自然的清洁工》等结构相似的文章,组织学生运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来阅读这些文章,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自主阅读”的效果。

3. 课后指导拓展阅读,深化课文理解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悬而未决的时候,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如学完《识字4》一课,我又进行了相应的拓展。我向学生推荐了《蚂蚁》《蜻蜓》《蚯蚓》《蜘蛛》等文章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昆虫的认识。

三、禅房花木深,奇峰报晓春——书写精彩篇章

在低年段依托文本,寻找随文练笔的落点,适时适度地进行读中积累,读中提炼,读后练笔,这样既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独特作用,更对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发挥着持续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让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整体构建,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进入“禅房花木深,奇峰报晓春”的另一重佳境。

二年级上册中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是一篇用童话诗的方式表现的科普作品。读完课文后学生意犹未尽,我趁机问:“你们还想知道其他植物妈妈的办法吗?”“想!”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道。于是我出示《种子的旅行》《靠种子繁殖的植物》等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不仅了解各种植物传播种子方法,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紧接着我又问:“我们也来学着像课文这样介绍给大家。”经过思考,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纷纷发言。有学生说: “柳树妈妈有办法,她请风婆婆来帮忙。孩子随风飘一飘,就把家安好。”有学生说:“葡萄妈妈的办法不一般,她东张西望,请小鸟来尝一尝,就把葡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看着学生兴致高涨,我趁热打铁马上让他们写下来,一首首精美的小诗就此诞生了,真是“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

教师是课外拓展的主导,文本是课外拓展的客体,方式是课外拓展的载体,学生是课外拓展的主体。四者相互制约,彼此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共同完成课外拓展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任务。总之,拓展阅读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绝不是指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简单了解,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自觉地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因此,拓展阅读应该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从文本出发,讲求有序、适度、高效,找准信息的链接点,切实地探寻和发挥信息链接的功效,重组整合,优化教学,发展能力,培养情感,形成品质,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发挥最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思静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