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明星绯闻隐私炒作行为

2018-02-06 01:08文丨何玉梅
遵义 2018年6期
关键词:绯闻八卦网络空间

文丨 何玉梅

2月2日,中国网信网发布消息称,针对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平台、机构和个人大肆炒作明星绯闻隐私和娱乐八卦等低俗之风,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公安部、文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新闻传播广电总局等六部门,对热衷炒作明星绯闻隐私、涉嫌违法违规的各类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排查清理和依法综合整治。与此同时,相关网络平台永久关闭“卓伟粉丝后援会”“全明星通讯社”“娱姬小妖”等账号。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肆炒作绯闻隐私已是娱乐圈顽疾,是该好好管管了。”“小道消息满天飞,娱乐八卦无孔不入令人厌烦。”……这一重磅消息引发网民热议。

近年来,以号称“中国第一狗仔”的卓伟为代表的一些网络账号,专门炒作明星绯闻隐私,早已超出舆论监督的底线,游走在侵犯隐私权、名誉权等法律灰色地带,更是通过流量变现、资金交易、炒作热度等方式形成黑色利益链条。这些行为打着“新闻自由”“舆论监督”的旗号,干着违法违规的事情,从规则角度来看严重扰乱网络传播秩序,从价值层面来说传递了错误的导向。

一方面,明星绯闻炒作经常占据媒体重要位置,成为网民群体热议的话题。这些明星的绯闻炒作,内容诸如“女演员被包养”“当红明星婚内出轨”“某某明星离婚又复婚”“某某明星公开恋情”“女星绯闻男友现身”“明星吸毒”……这些被炒作得扑朔迷离的绯闻八卦,大多是未经证实,可能也无从证实的传闻,分不清真假。在某种程度上,因为这些低俗、庸俗的明星绯闻炒作屡禁不止,娱乐圈成了一个“八卦圈”“绯闻大染缸”,这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尤其不利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当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重磅新闻在某明星的奢华婚礼面前“变成次要新闻”,当世界级“一代宗师”去世,领导人致电哀悼,但网络热度几近为零,而某新闻平台推送《娱乐圈又一对低调情侣疑分手》,评论几分钟就过了1000条,人们不禁会想,我们最需要的到底是明星八卦,还是积极正能量的精神营养?

问问大学生“你获取社会热点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哪里”“你会比较关注什么”,很多大学生会告诉你“我会常刷微博”“我每天会看微博热搜榜”。可悲的是,微博热搜排在前十的多为“某某明星出轨”“某某明星劈腿小鲜肉”等隐私绯闻。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处于叛逆期,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很好奇,而且学习模仿新事物的能力极强,同时辨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又差。在这个群体中,大部分人既是手机控、电脑控,又是明星的资深粉丝,极易受所崇拜的明星影响,将明星的一言一行奉为“真理”,加以模仿。而出轨、小三、婚外情、离婚等八卦新闻,无疑传输着错误导向,会将青少年“带到沟里”。

久居茅厕而不知其臭,网络原住民是否会毁于他们热衷甚至“热爱”的东西?以炒作明星绯闻隐私、八卦吸眼球撬起注意力经济,曾在不短时间内牢牢占据着微博热搜榜前列、成为网媒不厌其烦的话题,被媒体反复关注甚至消费。上班族、青少年见面,必谈话题之一往往是“某明星出轨”“某星奢华婚礼”“某小鲜肉和谁又咋了”。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是否真的是被“明星绯闻隐私的大规模供给”带偏了。

事实上,这些把“低俗当通俗、把邪路当正途”的无底线明星绯闻炒作,是一种社会病态,甚至是人性的扭曲。为了追求更多的关注度,一些明星及背后的团队主动策划,故意迎合媒体,绞尽脑汁制造一些情感问题,以出轨、离婚、三角恋等为关键词不断编撰所谓的故事公开传播,将“丑闻越多,就蹿红越快”当成出名的“法宝利器”,一轮又一轮,常炒常新,不厌其烦。

而一些网络平台、自媒体,缺失最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与伦理,一味靠炒作明星个人隐私、情感纠纷来提升点击量。无论是这些明星个人,还是个别媒体机构,都是经济利益至上,而将“社会效益”抛在脑后。其结果是,这些低俗庸俗的丑闻绯闻,成为影响那些追星族的迷魂毒药,有些甚至触碰了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近年来加大网络空间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成果显著。从关停整改新浪微博热搜榜,打击花钱买热度的娱乐圈“潜规则”,到如今惩治违法违规的狗仔队,破除过度炒作明星绯闻隐私的娱乐圈顽疾,这些举措体现了网络行为有法纪、网络炒作有尺度、网络言论有底线,折射出政府在网络空间治理上的态度和决心。

显而易见,如何坚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全面抵制炒作明星绯闻、低俗庸俗,营造和谐、有序、健康的网络环境,仍然是今后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必须引起关注与重视的问题。

猜你喜欢
绯闻八卦网络空间
伏羲创八卦
布朗大学 『绯闻女孩』赛琳娜梦寐以求的名校到底魅力何在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云作战”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
世相八卦
世相八卦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
真实的谎言
田亮、郭晶晶:如临大敌的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