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扬民革优良传统 筑梦伟大新时代

2018-02-06 13:45万鄂湘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革参政议政中共中央

万鄂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北京 100006)

2018年1月1日,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民革”)成立70周年纪念日。七十年来,民革亲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协商建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在各个时期都以自身的努力奋斗,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七十年来,民革形成了许多无比珍贵的优良传统,其中有四点,即“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携手前进,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发挥优势,积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这是民革优良传统的核心,也是民革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值得每一个民革党员好好学习和继承,从中不断获得启示和鼓励。回顾总结民革70年的历史成就和优良传统,我们深刻领悟到: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是民革的立党之本、发展之基

民革是1948年1月1日在香港宣布成立的。民革在酝酿和成立的伊始,就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广东省委、香港工委做了大量工作,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也对民革的成立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指导。不久,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民革积极响应,并致电中共中央领导人,公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得到毛泽东的复电欢迎。1949年9月,民革各方面的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民革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一员。

在新中国的各个历史阶段,民革始终坚定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围绕国家中心任务努力奉献。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发布后,民革成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参政党,自身建设进入了新的境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参政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树立了民革良好的参政党形象。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瞻远瞩、举旗定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重大部署,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多党合作制度的不断巩固和完善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方向指引,为民革的自身建设和参政议政奠定了更为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平台。

当年,民革前辈在十分恶劣、危险的环境中聚集到香港成立民革,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决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就是民革的初心,是民革七十年来始终坚持、不断传承的立党之本。习近平同志谆谆告诫中共全体党员“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也是对民革全体党员干部的告诫和激励。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同志的教导和期望,大力弘扬民革优良传统,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

二、不断加强参政能力建设,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和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利益问题理性建言、热诚献策,是民革的成事之方、奉献之道

为国家利益、为人民利益、为执政党的治国理政献良策、建真言,是民革存在发展的价值和理由。人民政协历史上的第一个提案,就是由民革主要创始人李济深等44人联名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民革带领全体党员及所联系的社会人士,通过参加最高国务会议等形式,积极参加关于国家管理和重大决策的讨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革更加注重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发挥集体作用。民革中央和各地组织相继设置专门负责参政议政的调研机构,参政议政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并日益完善。经过长时期不懈探索,民革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形成了社会和法制、“三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等参政议政工作重点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调研成果,形成大量参政议政意见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

过去五年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民革围绕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司法体制改革、农业扶贫、遏制“台独”等重大课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特别是2016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明确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分别对口八个中西部省区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民革中央明确了“寓监督于帮扶之中,寓帮扶于监督之中”的工作原则,在开展民主监督的同时,积极调动民革有生资源投向贫困地区,形成了民主监督与脱贫攻坚相互促进、相向而行的生动局面。

从民革参政议政的历史和成绩可以看到,不忘合作初心、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凝集全党智慧,不断提高参政能力,脚踏实地履行职能。惟其如此,才能“把所联系成员和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三、孙中山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蕴藏在他理想和实践中的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是民革的理想之核、情怀之光

作为由原国民党左派和民主派为主创建的民主党派,民革对孙中山先生一向怀有崇高的敬意和深厚的感情。每逢孙中山的诞辰、逝世纪念日,民革各地各级组织纷纷举行纪念活动,缅怀伟人的业绩和精神,抒发爱国的情怀和志向。为弘扬孙中山精神,早在20世纪80年代,经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批示,民革中央就成立了当时国内第一个研究孙中山的学术组织——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许多地方组织也相继成立了分会,联合学术界专家、学者,努力拓展学习、研究和宣传孙中山的新境界。此后,民革中央又成立了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以孙中山爱国思想和精神为纽带,促进两岸学者专家的交流交往和海内外各方面人士的交流互动,为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力量。“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作为民革的基本特色,被郑重写入了民革章程中。

民革十二大以来,我们学习和发扬孙中山“博爱”的理想,积极探索开展社会服务和扶贫帮困工作的有效形式,通过兴教办学、智力支边、物资资助、项目扶贫、教育培训、产业对接、法律援助等多种方式投身到扶贫帮困的活动中,相继建立以孙中山先生命名的基金会、医院、养老院、学校、书画社(院)、服务机构等机构,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近几年更是打造出“博爱·牵手”、“博爱图书·十年百馆”、“宝贝回家”等众多有影响力的社会服务品牌。这些体现民革对孙中山先生情怀的社会服务活动,吸引了众多民革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同时又加深了他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感情,增强了继承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精神的自觉性。

七十年来,民革几代人始终以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理想照亮自己,始终以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激励自己,并把这一理想和精神落实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履行职能的实际行动中,把对孙中山“振兴中华”理想的情怀,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动力,激励民革全体党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以不忘初心的坚守、理想、情怀和奉献为引领,团结全体党员共同奋斗,是民革的聚才之法、兴家之要

七十年来,民革组织逐步发展,人才不断聚集。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革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始终发挥着独特的积极作用。民革事业继往开来、不断发展,依靠的是不忘初心,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最高政治准则、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奋斗理想、以孙中山爱国精神为深厚的情怀、以无私奉献为高尚的风范,也就是以坚守、理想、情怀、奉献为引领,吸引和凝聚着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不断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共同奋斗。

多党合作事业需要人才支撑,人才是事业的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民革就一直狠抓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早年的注重党员思想教育和自我改造,到近年来开展“我的精神家园”演讲比赛、“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主题教育活动、“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其主要经验,就是要在民革的各项工作中,始终把党员的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置于基础性地位,将坚定的政治准则与理想情怀相结合,引导党员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与关心党员的精神需求相结合,把民革打造成为吸引参政议政人才、凝聚党员人心的有温度的精神家园。惟有如此,才能增强民革全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持民革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不久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共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中共十九大报告系统阐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深刻分析了新时代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未来五年,民革全党要认真贯彻落实刚刚闭幕的民革十三大会议决议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继续奋斗。

猜你喜欢
民革参政议政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研究——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为例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优秀民革党员之家的决定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第一批民革示范支部的决定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时政类直播:如何更好搭建参政议政新平台
民革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剪影
万鄂湘参加民革基层支部活动
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