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强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2018-02-07 14:42施京京
中国质量监管 2018年10期
关键词:计量

计量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控制质量乃至创造更高质量的基础手段,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计量技术的发展,支撑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计量技术的创新,引领了科技和产业的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计量技术基础持续夯实,计量“红利”惠及更多百姓,计量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并应用到产业中,计量事业经历了从融入世界到赶超先进的辉煌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计量工作。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正式确定了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制定的计量单位为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这也意味着我国计量单位与国际单位制接轨有了法律意义上的保障。1985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正式颁布,我国的计量事业从此由行政管理走上了法制管理的新征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以国家、省、市、县四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成的计量行政监管体系,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为龙头、8件计量行政法规、19件计量部门规章、30余件地方性计量法规以及20余件地方政府计量规章构成的计量行政法规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计量工作以《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为行动纲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建设质量强国为目标,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显著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修订为契机,我国正在加强计量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通过深化计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部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备案、进口计量器具检定、计量检定员资格核准、社会公正计量行(站)审批、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核发、制造销售进口国务院废除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和国务院禁止使用的其他计量器具审批等多项行政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停征计量强制检定收费,优化计量服务流程。

计量基准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和计量体系的量值源头,决定了我国科技创新和质量发展的现实能力与水平。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计量作为创新驱动、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和手段。改革开放40年来,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须的计量基准和重要领域的高精度计量标准被建立和完善。在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基准名录》里,收录了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定177项国家计量基准,涵盖几何、热工、力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光学、电离辐射、声学、化学等十个计量专业领域,为推动科技创新、增强我国先进制造能力、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截至目前,我国批准国家标准物质1.1万余种,全国各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5万余项,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最高计量标准5.5万余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有力支撑了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我国获得国际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已跃居全球第四、亚洲第一,在长度、温度、电学等国际单位重新定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准确可靠的时间频率计量是国家核心战略基础的一部分。许多重要领域,如卫星导航、通讯、电力、交通等的安全运行都要依靠高精度的时间频率。2014年,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并运行的“NIM5铯原子喷泉钟”被接收为国际计量局认可的基准钟之一,其准确度相当于2000万年不差一秒。由此,我国成为第8个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的国家,这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标准时间的产生过程中不仅具备了话语权,更具备了表决权。

“NIM5铯原子喷泉钟”也为我国的北斗卫星提供了时间频率计量的技术支持。2017年8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北斗时间频率传递装置”完成了北斗时间传递链路校准,并首次在超8200公里的欧亚链路和1000公里的欧洲内部链路实现了全视和共视两种方法的时间频率传递,稳定度达1ns,与GP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时间传递结果的吻合度优于2ns。这意味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远距离时间频率传递研究获得重要进展,为北斗系统走出国门、服务全球奠定了坚实基础。

计量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破解计量监管难题、建立健全计量惠民长效机制,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计量惠民工作的重点。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国各地持续开展市场计量专项检查活动,连续多年跟踪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和商品包装计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打造了一系列计量惠民实事工程和实事项目,设立计量免费咨询服务日、实验室开放日,组织了“5.20”世界计量日活动等;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种媒体,营造了全社会“知计量、讲计量、用计量”的良好氛围;通过建立计量协管员、计量监督员等群众计量监督队伍,形成了群众计量监督网络。

近年来,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迫切需要计量在测量精度、测量方式和测量数据等方面不断提供更加精准、极端、快速、泛在的服务。基于此,从2013年开始,我国开始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研究部署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在航空航天、卫星导航定位、海洋装备、精密机械、石油化工、节能家电、煤电、光伏、新材料等产业领域批准筹建了23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广东、贵州、河北、浙江、新疆等地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已批筹了22家省级计量测试中心,持续推进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向全领域延伸。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聚焦产业发展核心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服务。

在瞬息万变、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计量是感知和探索世界的“钥匙”,不论如何发展变化,始终不变的是对量值准确、测量精准的追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计量发展与时代同行,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当前,计量事业迎来了变革创新的新潮流,计量的基础作用将进一步发挥,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计量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浅议电子计量检定和工业计量管理
10kV配变低压侧计量电流异常故障处理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电力计量大数据对计量装置运维的应用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变电站计量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