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业要建立新的成本优势

2018-02-07 16:31方洪波
支点 2018年2期
关键词:商业模式优势制造业

方洪波

回过头看,美的集团的转型史,恰恰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之路重叠在一起。

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时,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值一提。改革开放之后的80、90年代,中国制造业才发展起来。

当时制造业成功的原因,无非是依靠中国和发达国家间的成本差异迅速发展,而美的也是在1980年进入家电业并在这个阶段成长起来的。

但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模式的两个前提都发生了变化。

第一个前提是规模优势。过去全球市场需求增长较快,国内企业管理粗放、低成本竞争优势等弱点和不足都会被规模化掩盖。如今国内市场需求趋于平稳,海外市场也受到一定影响,规模优势的前提已逐渐丧失。二是成本优势。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内各种要素成本、隐形成本都在上升,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已慢慢减弱。

这两个前提发生变化后,无论是美的还是国内其他传统制造业,都面临着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持续发展的能力。

对此我总结为以下几点:寻求新成本优势、培养建立差异化能力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首先,传统制造业一定要建立新的成本优势。搞制造业,没有成本竞争力就无法生存。当前有种路径是将企业转移到低成本地区,譬如到西部、到东南亚去。但这种路径对绝大多数企业颇有难度,因为企业迁移会受到管理能力、资本及业务区域、战略的限制。

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路径,就是建立效率驱动基础上的新成本优势,这一思路要贯穿在整个产业链之中。机器换人、自动化、无人工厂都属于这类优势的体现,譬如美的已通过工厂自动化实现效率提升,利润率达到了过去的数倍。

其次,要建立产品领先、技术能力、商业模式等三个层面的差异化能力。产品领先,就是比竞争对手提前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给消费者;技术能力则需要厚积薄发,一般需要15年至20年漫长的积累;商业模式创新,则要创造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以更高效率把产品传递给用户。

以家电业为例,我们现在做的家电产品都是冷冰冰的,但未来一定是人机交互、有智能内容的产品。届时,产品、技术、商业模式都会发生深刻变化,从业者一定要做好准备。

再次,第三个转型的路径就是干脆不干现有业务,进行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比如一个企业以前做的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现在则可以转移到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向互联网、AI等领域发展。

美的这么多年转型没有追逐风口,也没有紧跟各种时髦理念,一直围绕这几个核心点做文章。对于转型的结果,我們期待是成为一家科技集团,靠科技驱动,不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公司。(支点杂志2018年2月刊)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业模式优势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矮的优势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画与话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