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观念的中学生物教学

2018-02-07 10:53邹春辉
考试周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生命观念高中

摘要:校园暴力事件在最近几年频频发生,中学生轻生事件也屡屡被报道,这些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学生对生命的轻视。作为高中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重视生命教育,尤其是生物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让学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命观念;高中;生物教學

教育的最本质要求就是生命教育,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素材,生物教师应当加以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基于生命观念之上进行生物教学,强化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帮助学生学会热爱生命并珍惜生命,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命观,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 生命观念的概述

用一句很通俗的话去解释,生命观念主要就是指人们对于生命所持有的一个态度和认识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和判定。如果放在高中生物课程这个大环境中对生命观念进行阐述,大抵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稳态和平衡观、进化和适应观、物质和能量观。作为一个具有平衡性和稳态性的系统,生命系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平衡和稳态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平衡和稳态。但是这种调节能力并不是无限制的,对于维护健康而言,对稳态和平衡的维护是最基本的条件。

二、 生命观念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技术非常发达的时代,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良的思潮,中学生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有部分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轻视他人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学习中存在暴力倾向。除此之外,如今很多的高中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溺爱,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低。在高考的压力下,有部分学生往往出现抑郁的症状或者其他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时想不开而轻生。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严重的阻碍。如果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真谛进行领悟,对于生命将会有更加理性的解读。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由此可见,在高中生物中对学生生命观念进行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二) 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生命教育。如果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生命教育就是关注生命。如果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生命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全人教育,既要关注生命,同时也包涵生存价值的提升以及生存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认为,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进行生命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去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热爱生命以及尊重生命。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学生只有懂得生命的价值,领悟其真谛,才会不断去发掘价值,竭尽全力去学习知识、提高自己,让自己生命的价值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三、 基于生命观念中学生物教学策略

(一)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有效渗透生命教育内容

作为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参考依据,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素材,这些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不能忽视生物教材的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价值发挥出来。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生物发育和生长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让学生对生命来之不易以及生命力的顽强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在这个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以及珍惜生命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免疫调节》这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要将其中能够体现生命观念的知识点充分发掘出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很多病原体的包围下,人却很少会感觉到不适的情况。接着,教师再给学生播放琼斯的微电影,引导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意识到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防御功能。接着再引入艾滋病的案例,引导学生对艾滋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对生命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能够将其与生命观念有效联系起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对生命的本质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

(二)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资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某种程度上说,生命教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继而学会敬畏生命和珍爱生命。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借助一些生动形象的道具或者教学设备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我认为,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冲击,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生命的不易。

例如,在教学《胚胎工程》这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电影或者科教短片进行教学。譬如,给学生播放《向日葵》或者《人的生殖》,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命孕育的不易和艰辛,也让他们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上天的恩赐。有着生存的权利,我们必须要去善待和珍惜。

(三)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纪念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世界艾滋病日(12月1号)、国际禁毒日(6月26号)、世界环境日(6月5号)、世界无烟日(5月31号)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宣传活动。例如,在国际禁毒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海报在校园或者社区张贴,告诫人们吸毒者不仅会毁灭自己,还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孤儿院、敬老院等一些社会福利机构去访问和参观,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葬礼,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

四、 结束语

生命仅有一次,是非常珍贵的无价之宝。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生命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观念,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和敬畏生命的情感。从而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结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建立健全结构和功能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人体体质健康的稳态与平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从而更加的热爱生命。

参考文献:

[1]朱丽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176.

[2]齐美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中华少年,2015(18):78-79.

作者简介:邹春辉,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命观念高中
基于学科教室建设下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渗透“生命观念”,感悟社会责任
对比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初探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
浅析表观遗传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