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

2018-02-08 00:29袁晶婷
卷宗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员编制工作人员职业资格

摘 要: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工作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在工作人员的质量以及数量上存在缺陷,并且就整体的工作人员素质来说也是整体偏低的,当前的图书馆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针对相应的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能够将涉及人员编制、职业资格等相关内容囊括在内,根据公共图书馆自身所服务的范围、内容,结合图书馆的规模来进行整体建设。能够在新时期下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规范工作人员在图书馆不同职位中的结构比例,只有不断完善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保障,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其素质,进而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人员编制;职业资格

1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保障

(一)公共图书馆人员编制保障现状

就当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在人员编制方面的保障机制来看,仍然存在有缺陷需要我们重视。其中,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当前在图书馆工作人员方面的增长速度与整个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速度还无法更好地适应,使得二者在实际衔接过程中出现脱轨的现象。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主要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因此相应的编制也大都是在这一时间段完成的,在进入到新世纪之后,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在面积上得到了普遍的上升,但是人员编制的数量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还是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尤其是当前图书馆服务内容与内涵都逐渐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下,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愈发严重。再者,当前在图书馆的人员编制方面缺乏一定的根据,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编控加强,当前一些图书馆在馆员的编制的增长方面却找不到根据,很多公共图书馆在建立新馆之后都会要求增加编制,但是却没有相应的依据作为支持。最后就是公共图书馆在人员编制的增加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标准来执行,很多都是缺乏了人员编制的基本标准,并且一些地方图书馆在增编方法上是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在适当增加人员经费的基础上,保证增编员工能够享受与编制人员不同的工资待遇,并且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

(二)影响公共图书馆编制的因素

当前在公共图书馆的编制方面,影响其保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管是从整个图书馆的服务方面,还是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方面对于人员编制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就图书馆的人口服务方面来说,整个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藏书量以及图书馆的阅览区域面积的设置都是根据其服务的人员及其数量而设置的,并且上述内容和图书馆的人员编制等有着根本的联系。当前国际图联就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标准,针对三千名服务人口,九千册书刊,并且能够为儿童以及成年提供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应该配备一名素质符合要求的馆员,并且针对该专职馆员设置相应的辅助办事员,帮助提高服务质量。而针对那些服务质量较为先进,并且规模较大的图书馆来说,应该在两千服务人口的标准内就配备一名工作人员,这种人员的配备应当随着图书馆建设规模的增大而逐渐提高比例。其次,我们还需要重视流通量因素,也就是登记读者的数量以及人员和图书的总流通量。将图书馆的流通总量作为图书馆人员编制的依据是非常重要的,要能够将服务人口作为其服务的潜在对象。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其流通量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时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也具备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一部分的公共图书馆设施较为落后,馆藏的质量不高,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流通量较低。

(三)公共图书馆人员编制准则

对于当前公共图书馆在人员编制方面应该根据其建设以及服务的规模来确定,并且能够将馆藏资源等多种因素都融合在内,能够保证在新时期下的图书馆建设符合大众的需求,也就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设。在建设大、中、小型图书馆时,相应的人员编制都是不同的。在大型图书馆的建设中,应该保证整个图书馆的建设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并且对于馆藏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需要超过135万的藏书册数,能够在图书馆的人员编制上以一百五十人起步,保证公共图书馆的人员编制数量能够跟随整个馆藏的数量而不断调整,比如在增加1.4万册图书的时候就应该增加编制一人,确保大型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其次针对中型图书馆的人员编制来说,馆建面积应该在四千五百平方米之上,藏书量应该大于24万册,同样应该在增加1.2万册图书的过程中就应该增加编制一人。针对小型图书馆,由于规模较之前者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馆建以及人员的编制上都有较大的差别。小型图书馆服务的人口总数应该在五萬人左右,馆建面积大约为一千二百平方米,具备6.5万册左右的藏书量,每当图书馆的馆藏增加约一万册左右经营该增编一人。

2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保障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上的很多行业都确立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准则,就是人力资源是整个行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因为没有资源,那么整个行业就没有一个高质量的服务作为保障,只有一流的员工才能够保证行业具备较强的发展后劲。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在当前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因此对于图书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来说,相应的工作人员的质量保障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准入制度

在公共图书馆人员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制度,其中也包括很多子制度,比如说职业的准入、晋升、独占与回报。就当前我国对于职业资格制度的相应规定来看,就是要求员工在入职时能够对相应的专业具备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保证其能力能够与图书馆的发展相对接。当前图书馆已经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制度,因此目前图书馆需要从一开始就对其职员的素质做出一个有效的保障,能够保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较高。当前在不同的国家,职业准入制度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大多数国家的图书馆法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培训,并且需要在获取图书馆从业资格证之后方能在相应的职位寻求工作。这种政策的设置也就是为了从源头上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够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制度、服务等相关事业的发展做出稳定的推动作用。我国在早期也针对地方的公共图书馆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准入制度,但是由于该策略与国家制度在某些方面有些排斥,因此在早期便被废止。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要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来看待相关规定,保证就整个图书馆行业的发展来说应该有一个较为完备的制度作为保障,能够覆盖图书馆全行业的职业资格制度,既能够对当下图书馆的编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以后图书馆的发展以及人员的准入等又不会出现排斥。endprint

(二)公共图书馆馆长任职资格

当前有地方法规针对公共图书馆的馆长任职资格进行了规定。首先是在对相应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的认定上,需要省、市、自治区等相应的图书馆的馆长的设置要确保是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这也是保证着整个图书馆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县级图书馆的馆长的担任来说,应该是具备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才具备相应的资格。就专业技术资格以及专业工作年限来说,应该保证市级的图书馆馆长具备研究馆员或者是副研究馆员以上的职称,或者在图书馆相关的工作经验需要具备五年以上。由于当前在省级、地级的图书馆的建设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从规模就能够看出。有的地级馆的建设规模已经超过了两万平方米,这已经是相当于普通的省级图书馆的馆建规模了,但是有的地级图书馆才只有两千平方米的规模。此外有的地方图书馆针对馆长资格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需要在具备一定专业工作的年限的基础上进行考虑,但是这些规定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可操作性较差,并且可以适当被相应的资格证书取代。

(三)公共图书馆人员结构设置

公共图书馆在人员结构的设置上也应当具备科学性,比如在图书馆管理中起到重要的管理人员,相关服务的业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并且这些工作人员的学识水平以及专业技能之间的比例就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结构比。就当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在工作人员结构的配置上来说,没有予以具体的规定,因此在行政管理层面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颁布了相应的规定,要求省级的公共图书馆在行政人员的设置上应该少于总编制人员的百分之十七,并且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技术干部应该具备中专以上的文化水平,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要能够始终保证全馆的人数中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高文化水准。当前我国很多地方图书馆并没有针对内部的人员结构设置予以具体的规章制度,但是一些学校对于其中的人员结构以及相应的比例都作出了规定,当前一些高校为了加强自身图书馆的建设,因此在人才结构的配比上花费较大的精力,保证聘用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并且能够在新时期的发展下具备多学科知识。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在业务人员的配备上还是非常有效的,与国外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配置有一定的区别,当然也能够发现一些馆员在知识结构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结构是有些不平衡的,并且我国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图书馆之间的人员学识结构都是存在较大的差异的,因此应该针对图书馆人员结构现状,致力于提升服务水平,来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宏观配置。

(四)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再教育问题

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在教育,也是在新时代下更好地予以图书馆巨大的发展动力,并且给相应的工作人员以保障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我国的图书馆在对馆员再教育的工作中已经逐渐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这项策略为我国整个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是应该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没有具体的条文对馆员再教育问题进行约束,因此导致整个工作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统筹规划来进行约束,有时候会缺乏条理性。其次就是由于没有规定,因此也就缺乏相應的教育经费作为质量保障,应当针对相应的问题及时予以有效的策略。我国内地关于馆员再教育的问题出台的规章还是较少的,内容也不是很完善,有的图书馆自身仅仅是为了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规定,但是却没有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针对新时期下的公共图书馆发展策略,应当更好地保障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权益等问题,并且针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策略制定出更加具体的员工培训计划,保证吸引足够的资金,并且具备相应的政策作为支持,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教育,进而在新时期下为整个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建立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 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J].刘建秀.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36)

[2]论如何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保障人民基化权益[J].汤文琴.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09)

[3]面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公共图书馆读书活动体系构建[J].王明雄.中国教育学刊. 2015(S1)

[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阈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D].孟繁晶.黑龙江大学2016

[5]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研究[D]. 蔡晓君.华侨大学 2016

作者简介

袁晶婷(1986-),江苏启东,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员编制工作人员职业资格
企业会计岗位职责的划分与编制研究
探讨国企中多元化用工对人员总量调控的价值
职业资格制度的执行困境
艺术监督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与工作能力
浅析新常态下政工干部如何做好工会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再教育研究
舰船人员编制的设置与控制
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探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