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张保皋海上贸易进行的原因

2018-02-08 06:06杨明璐
卷宗 2018年2期
关键词:唐朝新罗

摘 要:唐朝末年,新罗人张保皋本是唐朝武宁军中的一名小将,在经历了裁军之后回到新罗,向新罗王请封为清海镇大使。张保皋于828年到846年,掌控了东亚三国之间的海上活动。利用唐朝、日本、新罗之间旺盛的民间贸易,把唐朝的山东半岛登州和新罗的清海镇作为自己的基地,开始了一场横穿黄海波及东亚三国的盛大壮丽的海洋贸易。张保皋的清海镇具有掌握9世纪唐朝、新罗、日本国家贸易主导权的重要意义。本文从客观条件和个人原因的角度出发,对张保皋海上贸易进行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关键词:张保皋;唐朝;新罗;海上贸易

1 张保皋进行海上贸易的客观条件

唐朝初年,人们积极对海洋进行探索,掌握了海上基本知识。并利用其知识,促进形成便利的海上交通,实现了大规模的贸易。张保皋就利用了这雄厚的基础,开始了他壮大的海上帝国。

(一)海洋的探索与认知

在张保皋发展其海上帝国前,唐朝人对海洋积极探索,对海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潮汐、海上风浪等知识就做了一定的解释说明,这些在很多书籍上均有记载。在《岭表录异》上记载道:“南中夏秋多恶风,彼人谓之飓风,坏屋折树,不足喻也。甚则吹屋瓦如飞碟。或二三年不一风,或一年两三风”[1]“咫风将至,则多虹霓,名曰咫母”。[2]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唐朝人对于咫风的名称、破坏力和规律都有了较深的认知和见解。除咫风外,唐朝的窦叔蒙继承并大力的发展了东汉王充将潮汐和月亮运动相联系的理论,并在《海涛志》中明确指出了:“一晦一明,再潮再汐,一朔一望,载盈载虚,一春一秋,再涨再缩。”也就是说,一天之内有两次潮汐的循环,一朔望月之内,有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一年之内,也有两次大潮期和两次小潮期。[3]除窦叔蒙外,封演也对潮汐逐日推移的规律作了详尽的描述,并得出了“凡一月旋转一匝,周而复始,虽月有大小,魄有盈亏,而潮常应之,无毫厘之失”的结论。[4]他和窦叔蒙对于潮汐的计量有着极大相似度,可以算得上是相辅相成。以上条件说明了唐朝的学者不只掌握了航海中的知识,且形成了系统的理念并将其记述出来,还能够在海洋航行中熟练使用。由于这些理念的出现,使张保皋未来的海上航行成为了可能。

其次,唐朝人依靠的着对水色的差异和海下的地貌海等一些标志物作为航海标记。贾耽所记的“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就是讲诉了贾耽出使新罗时,依靠陆地的地貌标记前进,一路途经山东半岛、渤海湾、辽东半岛等地直至到达朝鲜半岛的西海岸,这种方法也是航海中最常用到的技能。在利用水路导航的同时,夜晚也依靠着星辰来进行对航线的参照。在唐中后期航海过程中也利用下沉重物的方法测量出海水的深浅,来进行对是否到达目的地的参考。日本僧人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着“以石结铁沉之,仅至五丈。经少时,下铁试海浅深,唯五寻”,[5]就是在登高远眺之后没有看到陆地之后,通过了下沉测量出海深来进行判断出到达了唐朝近海。在唐代航海中,这种运用了物理和经验的方法帮助了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对海岸远近的探测被广泛应用。

(二)航道的开发与海船的制造

唐朝与新罗间因陆上距离较远,大量商品很难进行运输和销售,只能扩大海上贸易。唐朝到新罗的主要通道中,有一支是从营州经由安东(现在的辽宁省丹东),到达平壤,再到达新罗的都城庆州。另外一支是从登州,利用海路到达汉江口,大同江或者临津江口的长口镇。对于唐朝与新罗的航道,史书也有明确的记载。例如,《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中记载着到达新罗和渤海的交通方案,从登州开始像东北方向航行,经过大榭岛、乌湖岛等地,再向北经过乌湖海,到马石山东的都里镇,最终行至鸭绿江一带,在从陆路上走七百里就能够到达新罗的都城。

这条路线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和横着穿过海洋直达朝鲜的西海岸的通路比起来,不管是安全性还是便利性,均为晚唐时期船队的上选。这一条航路在张保皋進行航海之前的唐朝初年,已被很多人所知并成为出使新罗的首选航路。

在唐朝末年,由于时局混乱,唐朝急需坚固并能远航的船只,制造海船的水平与之前相比有极大的进步。新罗的船只制造技术相对较差,一般只能用于内河航运,在新罗和唐朝之间来往的船只大多都是沿着海岸线进行运输。不过由于新罗与唐朝在唐中后期随着各方面交流的加深使得新罗的造船技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罗因此专门设立了管理船只的机构——“船府”。使新罗在这一方面远远领先于同时期的日本。从江淮沿海一带、山东半岛去到日本的船只,也大多都是新罗人制造的。新罗人在制船和航海方面都很先进。当时的船工、向导大多都是新罗人,在航海这一行业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在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迹》一书中记载着,沿海港口有着大量的船只修理处,例如密州、楚州等。

因为唐朝、日本和新罗之间航道已经成熟,制造的海船也能够经受风浪的洗礼,在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下才使得张保皋的船队能够在东亚三国之间进行海上贸易活动成为现实。

2 张保皋发展海上贸易的动力

(一)张保皋的个人原因

张保皋虽然被后人称之为传奇式的民族英雄,但张保皋在新罗却因“骨品制”而地位低下。骨品制是新罗评定身份等级的一种制度,以血缘为主体,是新罗评定官职的一种依据。但身份低微的张保皋深受此制度的压迫,倍感在新罗无发展空间,于是他选择在唐宪宗元和二年到达唐朝,后在徐州武宁军中服役十六年,因表现优异,在三十岁左右被提升为小将。

唐末山东半岛已割据六十余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为了收复山东半岛,集中了五个镇的军队并进行军事扩张,终于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将其收复回来。而张保皋在这次战争中表现卓越,马术武艺超群,被提升为武宁军的小将。小将是子将的别称,在《大唐六典·尚书兵部》记载:“凡军镇,军士五千名,置总管一人,受命于折冲都尉,军士一千名,置子将一人,受命于果毅都尉”。此时,虽然张保皋官职不高,但是已经初见其军事才能,在杜牧的《樊川文集·张保皋郑年传》里记载了他的骁勇善战和知人善用。朝鲜方面的史料也有类似的记载:“张保皋,(罗纪作弓福)郑年(年或作连)皆新罗人,但不知乡邑父祖,皆善斗战”。[6]随后,在唐朝实行销兵政策的契机下,张保皋借此离开武宁军,回到新罗。张保皋渴望能够增强新罗的海上军事实力,能够保卫新罗,使国民不受海盗的侵害,不再被贩卖做奴隶,同时提高新罗在世界上的地位。endprint

由于在唐朝的历练,张保皋获得了丰富的对敌经验,也因为他在唐军中的努力,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再次回到新罗时,不再以贱民的身份出现,为他日后打击海盗进行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三国之间海上贸易的需要

八世纪末期唐朝发生的安史之乱,使其进入了混乱的藩镇割据时期,导致唐朝王权的衰弱,权力下移,地方势力强大,中央政府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李正己乃是高句丽后裔,李家三代人,统治山东沿海长达六十年时间,割据一方,海运和与新罗外交被李家一手把持着,从中获得巨大利益。类似的地方豪族还有很多,中央的权利在地方几乎没有任何威慑力。

与此同时,新罗也渐渐开始衰败,王位的争夺也使国家实力衰弱。在两年之内,更换了四位皇帝,地方势力强大,流民失去了土地,像唐朝逃窜。由地方豪族势力作为后盾的海盗逐渐猖獗,他们平时就像正常商人一样进行贸易,一旦发现利益巨大,就会杀人越货。这些海盗不单劫掠新罗百姓钱财,还贩卖新罗人口,甚至影响到了唐朝的江苏山东等地以及日本。在这种混乱的时代,三国海上贸易急需一个与三国政府交好,并有强大势力的人出现,担任沟通三国政府的桥梁,制服海盗,守住莞岛,切断新罗婢贩卖的来源,为海上贸易制定新秩序。

张保皋的海洋贸易活动由此应运而生。他为了实现其贸易活动,招募了大量新罗人。在唐文宗二年(828年)张保皋上奏请新罗兴德王:“遍中国以新罗人为奴碑,愿得镇清海,使贼不得掠人西去。”[7]应张保皋的请求,新罗哀庄王命其为清海镇大使。望其能解决这一海上贸易的困局并帮助新罗改变国运。后张保皋以唐朝山东和清海镇为根据地,歼灭海盗,掌控了黄海和东海上所有的贸易活动,管理新罗、唐朝、日本3国之间的贸易。从此张保皋建立了一个以海洋贸易为中心的海洋帝国。

3 结语

九世纪初年,当時的学者对海洋知识有了很清晰的认知。能够掌握潮汐和飓风的规律及破坏力。可以依照海上地貌、海下地貌和水色的差异等作为识别物体的导航。掌握了海上航行的基础理论和实用的技能。唐朝的航海技术极为发达,在新罗、唐朝与日本之间已有多条航道,造船技术也有较高的水平,配套设施齐全,有专门的船工、向导、修理场所和为海船特意设立的管理机制“船府”来管理海船,这为张保皋的海上贸易奠定了理论基础。

当时的新罗实行骨品制,张保皋在新罗的品级中最为卑贱,所以来到唐朝寻求发展。又恰逢乱世,唐朝藩镇割据,有豪族做后盾的海盗横行,贩卖新罗人口,扰乱社会。乱世出英雄,在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他回国担任清海镇大使,掌握强大的势力,海上贸易应运而生。从此他控制着三国海上贸易的走向,引导着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庞大的海上帝国,终被人称为“海上王”。

注释

[1]唐 刘恂《岭表录异》

[2]《唐国史补》

[3]杜石然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稿》,科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第 320 页。

[4]王成兴《中国古代对潮汐的认识》,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九月,第23卷第5期。

[5]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

[6]僧一然《三国史记》卷44,列传第4,《张保皋·郑年传》

[7]欧阳修《新唐书》卷220,《东夷传》

参考文献

[1]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金富轼.三国史记[M].汉城:乙酉文化社,1997.

[3]刘眴.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樊文礼.唐代平卢淄青节度使略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3.

[5]石云里.揭暄的潮汐学说[J].中国科学技术史料,1993(1).

[6]金文经,金成勋,金井昊.张保皋海洋经营史研究[M].图书出版,1993.

[7]高凤林.隋唐时期山东地区与日本、朝鲜之间的交流与往来[J].山东师大学报.1994,(1).

[8]禹英兰.中韩中朝关系史[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5.

[9]金文景.张保皋研究[M]渊镜文化社,1997.

作者简介

杨明璐(1986-),女,汉族,吉林省双辽市人,学历:在读研究生,单位:延边大学,研究方向:世界史。endprint

猜你喜欢
唐朝新罗
域外汉诗:新罗新生代诗人崔匡裕的汉诗研究
唐与新罗朝贡关系解析
娄新罗
新罗质子与唐罗关系研究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
唐朝休闲文化对后世影响几何
天安新罗舒泰酒店正式开业
唐朝三省制浅析
舌尖上的异域风情
信安王祎传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