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2018-02-08 06:13陈龙郑焮月
卷宗 2018年2期
关键词: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陈龙+郑焮月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新媒体语境下,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监督和制约,校园强化新媒体建设,家庭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正确的引导,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新媒体素养,大学生自身提高新媒体素质,通过几者形成的合力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注:本文为四川师范大学校厅级项目“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6YB05)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深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新媒体是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基础,互联网新媒体和手机新媒体是其基本类型。主要包括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网站、博客、微博、BBS\MSN等媒体形式,以及以手机为接受终端的手机短信、飞信、微信、手机报、QQ等媒体形式。[2]网络新媒体的产生打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能够优化教育效果,但同时也导致教育环境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充满不确性,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教育工作的挑战。

从国际社会来看,经济全球化以及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人类交往方式的变革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3]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等意识发生了变化。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广泛的交流传播和激烈的碰撞,使得人们的思想更加多元化,社会文化更加多变。特别是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激烈地冲击着大学生已有的价值观念。

从国内背景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的深水期和攻坚克难期,矛盾聚集期,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阶段,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同时,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思想、文化、信息的交流日益便捷和广泛,出现了社会意识多样化的趋势。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的思想并存。从而影响着正值价值观最后塑造期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一些错误的观念以新媒体为载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动摇和偏差。

2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2.1 新媒体传播内容复杂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世界各国文化联系的日益加强,新媒体传播内容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先进的传播媒介的优势进行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强制输出,竭力推销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3]西方意识形态中的不良思想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产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

2.2 新媒体传播方式隐匿

新媒体的出现创新了传播信息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以各种方式向他人传播信息。目前,使用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这些隐匿的社交平台上所发布的各类信息有真有假、有是有非。因此,大学生每天接触到的海量信息中难免会有很多反动、非法、虚假信息出现。长期接触不良信息而未得到正确的引导就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下降,道德判断能力减弱,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和错误。

2.3 新媒体传播对象年轻化

由于年轻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以及好奇心也更加强烈,因此年轻人使用新媒体的频率较高,其中大学生所占比重较大。据调查显示,有63%的大学生经常使用新媒体以获取信息,有57%的大学生用新媒体来进行人际交往,有58%的大学生用新媒体来进行休闲娱乐。在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多被奇、异、新的信息所吸引而缺乏独立理性的斟酌和判断,显得摇摆不定,从而感到思想迷茫,最终导致理想信念的缺失。

3 新媒体语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3.1 强化社会监督制约

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媒介来获取信息,大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由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弥补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建立健全相关监督制约机制。让新媒体的运行在国家的监管之下良性运行,从而避免谬论的广泛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还应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在新媒体创建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凸显社会公众在新媒体运营过程中的建设和监督功能。

3.2 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

在校园媒体发展较为迅速的今天,校园媒体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传播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事迹,为同学们树立正面榜样,充分发挥正面榜样的力量。同时,校园新媒体应当在正确方向的指导下,积极开发身边新的教育资源,与时俱进,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形式。校园新媒体要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开展党的基本理论、中国基本国情、基本國家政策等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3.3 注重家庭引导

家庭是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以及家庭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渗透性、全面性、针对性、血缘伦理易于接受性等特点决定了家庭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新媒体中重要的角色。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无疑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因此,父母首先应当做好表率作用,正确使用新媒体,积极地吸收和释放正能量,做好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引导工作。

3.4 提升大学生媒体素质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大多都能掌握新媒体应用技术,能够熟练地运用新媒体进行信息搜索。但是,媒体素养不仅指能有效地检索使用媒体信息,还包括对搜索到的媒体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选择、批判、评价等。因此,必须着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质,加强大学生的媒体教育,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去解读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当适当加入媒体素养这一内容,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媒体素养,让他们能够客观独立地去辨别媒体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甄别能力。

3.5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必须主动掌握话语权,主动占领学校舆论引导的制高点。为此,学校应当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新媒体技能培训,让以辅导员为代表的政工干部队伍以及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拥有高度敏感的信息意识,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熟悉网络语言。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新媒体语境下,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必须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形成的合力来共同解决。社会的监督和制约、校园的新媒体建设、家庭的正确引导、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媒体素养的提高、大学生自身新媒体素质的提升都在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评论员.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N].中国教育报,2016-12-15(1).

[2]李慧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探析[J].广州: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4):57.

[3]王易,宋友文.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思想理论导刊,2011(4):58.endprint

猜你喜欢
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