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开展因材施教探究

2018-02-08 06:15罗秀美
卷宗 2018年2期
关键词:差异化因材施教初中体育

罗秀美

摘 要:由于初中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让每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得到相称的身体锻炼,运动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就必须开展差异化的因材施教。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开展分层式、互助式、竞赛式、克难式等因材施教策略,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让学生的身体运用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进而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体育;因材施教;差异化;兴趣;能力

初中体育教学须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实际开展差异化的因材施教策略,通过学生完成与自身运动能力相称的运动强度,让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得到较好的锻炼,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身体素质支撑。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体育如何开展因材施教谈一粗浅看法,与同仁共勉。

1 开展因材施教的意义

通过开展因材施教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在体育教育中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获得教师和学生的喜欢,使得学生怀着兴趣去学习体育,并获得技能方面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得不同能力和不同层次学生都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身体素质的提升,这就使得学生的总体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尤其是对于正在发育时期的初中生,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差异化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初中体育教师进行的因材施教源于对教材的认知钻研以及对初中生心理的了解,因此这督促着体育教师不断钻研教材,学习了解初中生的心理,这就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2 多措并举实施因材施教

初中体育开展因材施教,教师应转变传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运用相宜的策略,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开展差异化教学,通过实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运用分层式教学实施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十分有效的教学策略。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篮球适合男生,排球适合女生,长跑适合体育能力强的学生,体操适合身体素质弱的学生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学生身体锻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开展分层教学。同一教学内容或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来说有的认为难,有的认为较容易,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适时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调整,尽量让每一学生都有所收获。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授课,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类型乃至场地器材,再參考本班学生和当堂课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例如,教学“蹲距式跳远”一课时,把班级学生分为三组,并针对各组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甲组:助跑与踏跳连接好,踏跳充分,腾空高,落地稳。乙组:助跑与踏跳连接较好,踏跳一般,腾空不够高,落地稳。丙组:助跑与踏跳不衔接,没有腾空。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层级的学生均得到了一定的体育知识,提升了运动技能,既有效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适时调整学生层次开展分层教学。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基础,只有真正的摸清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分层教学。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分层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当给予其自主学习的契机,为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使其个性化体育知识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对于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则为其布置难度适中的动作;对于运动能力不够理想的学生,应当为其布置基础性动作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引导者,这样,不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亦使教师能够以旁观者的视角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加以观察和掌握,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例如,开展“长跑”教学时,可以依据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的差异,将学生平等的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指导。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可以安排1000米定时4分钟,并指导跑步技巧,将快跑与慢跑结合起来练习,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耐力和速度,保证他们提高长跑的成绩;针对B层次的学生,安排800-1000米匀速跑练习,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跑步时采用正确的呼吸策略、保持平稳的跑步节奏,同时训练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提高耐久力;C层次学生则安排1000米跑步和快走交替练习,即弯道走,直道跑,培养学生心理和身体的耐力,从而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开展互助式因材施教

互助教学,是让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帮助能力差学生胜利完成运动任务,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差生的自卑心理,在他们结对学习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去提升差生的能力。例如,开展“跳山羊”教学时,有个别女生始终不敢去跳。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就可以给她们安排一个跳得比较好的女生给她们做示范,进行心理开导,辅助她们顺利完成任务,同学之间互助教学起到的效果较之教师自己去教要好得多。

(三)开展竞赛式因材施教

竞赛教学,是组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相互竞争以决胜负,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师可以按照运动能力强弱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分配不同强度的运动任务,每组的冠军、亚军、季军都得到同等的待遇,这样每组相比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得到相同标准的奖励,较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例如,在跳远运动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身高分不同的组,让每个组内的学生开展竞赛,这样通过组内水平相近的成员进行竞争,获胜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潜力,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四)开展克难式因材施教

克难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适当地设置障碍,让学生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攻克未曾战胜的困难。学生一旦战胜自身心理恐惧,充分发挥出潜能完成运动任务,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自信心。例如,开展跳高教学时,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跳高水平,再提高一个档次高度让学生挑战新高度,初中生好强心理十分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他们不断练习,引导学生攻克新高度,有效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实际,有针对性地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开展差异化因材施教,让每名学生都获得相应的体育运动知识,不同程度地增强身体素质,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

[2]沈晓明.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差异化因材施教初中体育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