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

2018-02-08 09:27徐小玲
卷宗 2018年2期
关键词:本土资源幼儿

徐小玲

摘 要:梅州蕉岭之所以被评为“世界长寿之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拥有自然生态和青山绿水。就在我们自行得意地享受着家乡一方净土的时候,2015年,著名主持人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记录片《穹顶之下》客观地揭露了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欣欣向荣的盛况下,隐藏着日常能源消耗过大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物种灭绝等)。“PM2.5空气污染”“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等问题深深地触动了国人、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警醒着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类的肆意破坏、不珍惜保护绿色环境的行为。儿童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有必要對他们进行环保教育。

关键词:本土资源;幼儿;环保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雾霾天气时常笼罩着中国大部分地区,笼罩在人们心头,它所带来的污染程度让人触目惊心,严重地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蕉岭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空气天然清新,自然资源丰富,是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的世界第七个“世界长寿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家乡之所以保持着优美纯净的环境,是我们的先辈遗留下来的宝贵资源,我们要把“守护家乡,珍惜青山绿水”的环保理念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守护好这一方水土,才能拒绝雾霾侵袭我们美丽的家乡,共同维护和缔造出一个更加健康美丽的生态环境。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有责任有义务关心脚下的这片土地。而我们教师作为孩子学习及生活的引领者,应义不容辞地将“绿色教育”观念渗透到孩子的实际学习生活中,让他们从小具备环保意识,掌握初浅的环保知识、节约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简单技能,让爱家乡、护环境的种子在孩子们的稚嫩的心里萌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整合家乡文化资源,培养孩子环保行为呢?

1 引领孩子走进家乡大自然,激发他们保护家乡的情感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带领幼儿走入自然,是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它不但能开阔幼儿的视野,解放幼儿的时间、空间,还能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奥秘。为此,我们经常组织幼儿和家长走进家乡大自然进行各类亲子社会实践活动,如“寻找春天”、“拾落叶”、“叶子变变变”、“果蔬飘香”等主题活动,同时积极倡导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去郊游,让孩子们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感受家乡的美好,并请家长用相机或DV记录下来带到班级里面分享。通过家长的镜头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一个个精彩瞬间:有的陶醉地轻轻抚摸垂丝的柳条,有的在快乐地和蝴蝶嬉戏;有的深深呼吸着小草的清香,有的在静静聆听小鸟的欢唱……可以想象,在家乡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兴趣盎然、放飞遐想、陶冶情操,获得了美的感受。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起点,由孩子的兴趣点引发的教育能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部动机。因此在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同时,我们会及时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教育活动。如:让孩子采集落叶,一起制作树叶贴画,懂得废物利用的道理。又如:出去郊外回来后,孩子们常常会饶有兴致地讲述自己的体会,我便鼓励他们大胆地以艺术的形式进行表现,把收集到的干树枝、小石头、昆虫壳等制作成精美的手工作品……在一个个的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思考,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选择,形成了粗浅的环保理念。因此,引领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孩子的生活才会绚丽多彩,才能发现、感受到家乡的美丽与富饶,从而激发他们保护家乡环境的情感。

2 利用本土物质资源打造幼儿园室内外环境,营造环保教育氛围

“让环境说话”,是当前幼教主流理念,环境生成课程,我们可充分利用家乡独特的资源进行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的环保行为的发展,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一)在幼儿园的外围环境中渗透营造家乡风土人情的文化氛围。为了形成浓郁的环保教育的氛围,在园门口文化墙上我们布置了各种主题鲜明的专栏,如“家乡十大长寿食品”、“家乡八大景点”、“绿色家乡 长寿蕉岭”“低碳生活之我所见”“环保儿歌守则”等五大板块专栏,这些专栏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家长和幼儿每天进园门就能一目了然地感受到环保教育氛围。在教室内外墙壁上张贴着师幼共同制作的家乡环保题材美术作品,如花生壳手工画、果皮贴画、家乡风景图片等。在室内外的天花板装饰上具有本土风格的挂饰,如簸箕、竹筛、草帽、干稻草等充满乡土气息的手工艺品。同时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张贴体现家乡特色的环保童谣、儿歌、德育专栏、艺术画……环保的理念无处不在,让孩子的的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形成。

(二)师幼共同创设环保氛围,利用“环境”与幼儿进行互动。环境布置有了孩子的参加会变得更加有意义,为了强化幼儿环保行为,我们可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老师一起加入环保行动。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系列的“绿色家园”环境创设主题活动,首先,我们以爱家乡、爱环保为题材,师幼共同完成了一幅大大的长卷画,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环保的意识;然后,结合主题内容每周创设一个师幼互动德育专栏,如“美丽蕉岭我的家”、“动物是朋友”“节约用水最光荣”“环保从我做起”、“环保小卫士”等;接着我们还共同制作废品回收站,在幼儿园的每个楼道口摆放上自制的美观实用的垃圾分类筒。正因为有了孩子们的参与,墙饰的布置与幼儿间产生了互动,使幼儿主动获取很多有益的经验,深化了环保教育,这更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真正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3 利用社区和家庭环境资源,拓宽环保教育活动内容

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家长是幼儿最亲近的人,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家庭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环保教育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幼儿多方位多渠道地获取环保知识,自主地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与行为。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做好社区及家园的协调和沟通工作,发挥他们的教育督导作用。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周围环境,当秋天气息浓烈之时,我们会邀请幼儿与家长一起登上了社区内省级森林公园——镇山公园进行亲子社会实践活动,孩子在公园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精灵扑进大自然的怀抱,他们细细地观赏,高声地欢唱,愉悦地体验着家乡美景。而后,孩子就在父母的帮助下一起寻找落叶,共同制作“叶落知秋”手工作品,他们变废为宝,积极动手动脑,一幅幅精美的落叶贴画很快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孩子纷纷得意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我用叶子剪贴出蕉岭的大桥”、“我的作品是树叶字‘蕉岭”、“我用红色的叶子拼出我的家呢!”……看着充满创意的作品,不禁让人惊叹孩子们的心灵手巧和家长们的独具匠心,真正体现了“环保教育”在艺术教育上的成果。秋收时节,我们还会组织家长和孩子走进附近的田间体验生活,在那里,孩子们看到了农民收割、脱粒、晒稻谷的整个过程,看到农民们在烈日下辛苦地劳作、汗如雨下的情景,孩子们终于懂得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亲身感受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接着,在父母的引领下,他们还纷纷下田拾起了稻穗,捡起了花生……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懂得了尊重、珍惜和节约的真正含义。这种把社区、家庭和幼儿园融为一体的教育方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环保行为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4 运用本土民间游戏促进环保教育

客家民间游戏渊远流长,游戏形式简单、内容广泛,是客家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因此,在环保教育活动中,我们根据家乡传统游戏富有趣味性和简便性的特点,充分利用废旧材料组织幼儿学习一些客家民间小游戏,让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展示,在享受游戏快乐之时,懂得了如何变废为宝。如:带领孩子们到户外捡一些小石子进行“打石子”游戏;收集一些旧毛线带到教室内进行“翻绳”、“吹羽毛”的游戏;用洗干净的鸡毛做成毽球开展“踢毽子”比赛;找一些干稻草做成稻草人进行“捉迷藏”游戏……又譬如,在玩传统游戏“过家家”角色游戏之前,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材料的来源——是买呢?是做呢?还是收集生活中废旧的物品?让幼儿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说明理由,教师进行适时的评判和引导,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游戏材料应该由大家一起收集并制作,大家把家里不需要的旧报纸、纸盒、饮料瓶等带到班级,然后发动大家积极动脑动手制作成游戏道具。就这样,我们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客家本土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树立环保意识,在玩耍中接受环保教育。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不但体验到游戏的愉悦,最重要的是还掌握了如何减少生活垃圾和再次回收利用废品的方法,从而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促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幼儿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和家庭资源,进行长久的不懈努力,积极引领幼儿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活动,让他们主动、轻松、自然地接受环保教育并转变成为自觉的行为,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参考文献

[1]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姜茂先.浅谈幼儿园的环保教育[J].北大荒文学,2009,(12).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土资源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依托本土资源 提升科学素养
“利用本土资源 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初探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