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2018-02-08 09:39骆利君刘东临杜志远
卷宗 2018年2期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应对措施作用

骆利君+刘东临+杜志远

摘 要:现代农业是一个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三大领域的大产业,现代农业采取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其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其产品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其参与者是知识型劳动者。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推进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为此,需要对农业信息化的作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应对措施等予以明确。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技术;作用;应对措施

1 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1、有利于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能有效地克服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农业生产将趋向于农场化经营,农民将凭借现代技术在任何地点监控所有的农场机器和设备,甚至是饲养动物;强大的计算能力、智能化技术和软件技术,可以使农业生产中极其复杂和多变的生产要素定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可以加强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气象、生物灾变的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控性和稳定性;现代信息媒体的发展拓展了农民的技术来源渠道,使得农民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媒体学习、交流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种养技术。

2、有利于农业经营市场化的实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农业经营市场化需要信息化的支撑。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将有助于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供求信息及气象信息等,发布指导性的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地进行生产决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信息化贯穿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产前,农户及相关企业需要通过农业信息平台了解市场信息,进行生产规划,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产中,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确化有助于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效率,也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的高品质和高标准;产后,农产品的加工、流通和农副产品销售也离不开农业信息化。

4、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农业。它不单纯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追求整个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生態农业的内涵包括食品安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以及农业的集约化经营等。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信息化能够促使农民更为精确科学地使用化学制品和饲养动物,减少环境污染,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副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2 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第一,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本身起步就较晚,加上长期以来,政府首先偏重于城市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致使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尽管国家和省级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县、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仍然困难重重,投入不足问题十分突出。从居民家庭来看,作为重要信息化终端的家用计算机的拥有量还很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计算机数量仅仅为7.46台,西部地区更是低至2.49台。同时,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

第二,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人才队伍是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和支柱,农业信息的提供、传播和最终利用都依赖于人。农业信息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队伍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要求。人才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经费不足;基层信息服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难以跟上信息化发展步伐。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第三,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目前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和利用率低,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发展缓慢,许多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善的信息产品市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和信息服务手段落后。信息发布渠道不畅,绝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中西部地区尤为严重。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水平很低,政府和用户双向互动网上事务处理还很落后。

第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很低。目前,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很狭窄,没能跟上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未能全面渗透到农业生产作业、经营决策、市场服务和行业管理中。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 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应对措施

1、构建农业信息化平台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建设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农业基本信息数据库、农业灾害信息数据库、农业商务数据库等公用农业数据库,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整理、分析、传输,向广大农户提供最及时的农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其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过滤、筛选等各种处理,利用预决策技术进行市场预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农户及企业化解风险;第三,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是现代农业集约、高效发展的重要支撑,物联网的应用将使农业实现智能化互动,那将是农业崭新的令人激动的未来。

2、加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创新农业信息化的投入机制。农业信息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排斥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政府应动员、统筹、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渠道。在此过程中,可以重点引导通信运营企业的参与,因为他们不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也是关键技术的提供者,更可以在资金投入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次,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立相对完整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信息网络软硬件的升级更新,加强农业信息数据库的研制和开发,加强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控制体系、决策体系的研制和运用。endprint

3、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包括信息的开发、采集、整合以及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首先,要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指标体系,调整布设信息采集监测点,开发统一信息采集软件,建立标准统一的信息数据库,提高信息采集的实效性;其次,要加紧完善农业系统内的信息共享机制,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要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处理,提供综合信息分析意见,增强信息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最后,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尽快形成信息发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各级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信息发布制度,开辟发布窗口,拓宽信息发布渠道。

4、提升农民的信息消费能力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力度,普及科技兴农、信息兴农的理念。要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试点,让农民切实看到、体会到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对农业信息化形成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与推广;其次,要加强对农民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查阅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农民的信息消费热情;再次,要向农民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就近,甚至在家就能获取信息。要在政府投入和技术发展的支持下逐步降低信息消费价格,增强农民的信息消费能力。

5、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加快改革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的供应机制,通过培养引进建立起一支由政府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此外,要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为前期重点培训对象,通过培训使其初步具备收集、分析、传播信息的能力,充实农业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可以依托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也可以依托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系统,通过远程教育实现培养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启动了农业的信息化进程。近年来,农业部组织开展的“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和“信息化村示范工程”等进一步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在数据库、信息网络、精细农业以及农业多媒体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智,方梓权,张永琦.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J]. 南方农机. 2017(03)

[2]余应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探讨[J]. 河北企业. 2016(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化技术应对措施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浅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中学田径训练模式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