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2018-02-08 20:31钟佩婷
卷宗 2018年2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新时期创新

钟佩婷

摘 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难以符合新时期的具体标准,如何有效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水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分别从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管理创新、遵循文化规律、发展民间艺术、加强物质保障五个方面入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发展;创新

群众文化工作的宗旨就是为一切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主,合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既是我国广大人民的深切盼望,也是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的重要保障。党中央曾明确指出,主动投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有效保证,因此,群众文化工作应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管理创新、素质创新、活动创新,切实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

1 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者需要提高基本素质

群众文化工作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支配者、创造者,是整合文化资源、创收文化效益的主体,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核心要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文化素质是工作人员的基础保证。群众文化工作顾名思义,没有文化何谈工作建设?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水平逐年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趋于稳定、成熟的阶段,人民的精神文明需求日益提升。与此同时,我国文化市场门户大开,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当下文化、西方文化正在不断挤压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切实提高文化素质,不仅仅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技能、管理方式等等,还要考虑如何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理念创新、思想创新、活动创新。

其二,工作人员需提升个人道德素养。道德素养也就是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反映到文化工作中,工作人员是否能尽职尽责、严于律己、明察秋毫,是否三观端正,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能否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好文化服务工作等等,所以我认为,群众文化工作若要符合新时期要求,工作人员首先要起到表率作用。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然而功利之心也在悄无声息间得以滋生,群众文化工作者需要铭记一点: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分内之事,只有提高道德素养、坚定意志信念,群众文化工作方能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

其三,群众文化活动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群众文化工作是面向人民群众的,结合现实来看,人民群众的文化层面存在差异,每个民族、每个地区、甚至每户人家所能够接受的文化活动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工作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项能力突出,如何组织活动、做好协调交流、表达主体意愿,对于文化工作人员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另外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对可能存在的困难、逆境做好心理准备,从而保证我国群众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2 加大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力度

管理是一种活动机制,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工作对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群众文化管理应做到不拘一格、推陈出新,构建科学有效、与时俱进的管理体系,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入手:

第一,创新人事管理机制。现阶段,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文化工作站很难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用,究其原因,过于严格的制度设立约束了人事管理的变通性、灵活性,如身份问题、编制问题等等,不利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大力开展。建议减少人员身份、编制的制约影响,通过开设工作代理、合同用人、租借等方式加大人事管理的灵活程度,从而达到创新管理的目的。

第二,完善项目核算机制。各工作项目的账目核算应分化区别,保证部门项目信息资料的真实度,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成本意识,加速群众文化产业发展,确保综合服务整体到位。通过构建不同级别的成本核算机制,调动项目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为工作站减轻了管理压力。

第三,加强福利待遇,创新薪酬制度。结合各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站的实际情况,弥补福利待遇不足、实现有效资源分配,是提升群众文化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如固定工资评优制、非固定工资制、责任制以及包干制等等,激发干部员工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力争群众文化工作的全面创收。

3 遵循文化、经济规律

群众文化工作是以群众为基础开展的活动项目,经济、环境、人民是开展工作前必须考量的现实因素,也就是文化规律,如果违逆客观因素,群众文化工作脱离实际主体,其开展意义将不复存在。所以,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坚持遵循客观文化规律,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手段,避免流于形式,切实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生命力、创造力。文化与经济互相依托,群众文化应该与经济建设加强实质联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告别空洞的说教,真真正正的落到实处,想民众之所想,解民众之所需。群众文化建设中,参与是手段,也是最终目的,不仅要求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各区域工作站也要抛弃旧有观念,积极开拓资源渠道,实现社会文化的整体性建设。经济和文化互相影响、制约,又互相促进、发展,如果没有经济做保障,群众文化活动也只能是浮华于众,所以说文化是经济的动力,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二者的有效融合将进一步确保群众文化工作健康开办。

4 宏扬民间艺术,彰显文化精髓

民间艺术是一种待挖掘的文化宝藏,加强对民间艺术的推广、使用,有助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全面性建设。民间艺术的地域性、风俗性、健康性,将群众文化活动变得更加多元化、多样化,体现了群众文化建设以人民群众为落脚点的中心思想,最为重要的就是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受众率将更为可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艺术种类丰富多彩,如皮影戏、醒狮、常山战鼓、剪纸画、陶泥塑制等等,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均受列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我们要看到民间艺术与群众文化的态势不同,民间艺术说到底仍然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而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一定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最根本愿望,我认为民间艺术在群众活动中的运用原则,既要紧抓人民群众这一主体,同时又不能失去艺术文明原有的特性价值,无论是皮影、舞獅亦或是剪纸艺术,都应该与现代元素紧密融合,使之符合新时代要求。石家庄市在2016年8月份开办了“欢乐倾城”的主题文化活动,如歌曲演唱、小品相声、艺术舞蹈、美术摄影等活动形式,使得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民间艺术家、业余爱好者将个人艺术作品公布于众,展示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5 加强物质保障

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效开办离不开物质保障,往往因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导致文化设施相对匮乏,乡镇、农村地区更是如此。我认为文化设施不一定要翻倒重建,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张,既能保证效率、又能减少投入,确保群众文化工作常态化建设。像体育馆、操场等允许公开的设施,可采取招商扩建的运营策略,实现经营联合制,从而达到扩展资金来源的目的。

此外,文化部应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交流,提升协作能力共同参与群众文化建设,有关人员须不断完善思想意识,实现群众文化的高效增收。

6 结束语

综上,文章分别从几大块论述了新时期下群众文化工作应如何发展、创新。

新时期的到来对群众文化工作有了更高的标准与需求,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一定要不遗余力地找出现存问题,提升全面素质,具备责任意识,确保群众文化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烨.浅谈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5(8):16-16.

[2]珠兰.对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2).

[3]王康友.构建和谐社会赋予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内涵[J].大观,2015(6).endprint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工作新时期创新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浅谈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议新时期基层群文工作创新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