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胡达罗夫的“六层次等值说”翻译理论的应用

2018-02-08 22:54王巧时姜群
卷宗 2018年2期
关键词:翻译理论

王巧时+姜群

摘 要:翻译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是众多学者所研究的主要方向。前苏联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巴尔胡达罗夫在1975 年出版的《语言与翻译》(Язык и перевод)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六层次等值说”的翻译理论。他根据语言的等级体系将翻译单位分为六个层次,即:音位层次、词素层次、词层、词组层、句子层次和话语层次。他在书中指出,必要和足够层次的翻译是等值翻译,即针对传达不变的内容并遵循译出语言的规范而言,层次偏低的翻译是逐词死译,偏低是指比传达不变内容和遵循译语规范所必要的层次为低。所以本文想结合一些具体实例来说明该理论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巴尔胡达罗夫;翻译理论;“六层次等值说”

1 苏联翻译理论的发展概述

在前苏联以及现俄罗斯翻译理论的发展进程中,在巴尔胡达罗夫提出“六层次等值说”翻译理论之前,其实就已出现一些翻译等值理论的代表人物。首先在萌芽阶段代表人物是斯米尔诺夫;确立阶段的代表人物有卡什金、列茨克尔、费道罗夫等;在成熟和不断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是科米萨洛夫、什维策尔、拉特舍夫等。

20 世纪 30 年代是翻译等值理论的萌芽阶段。那时翻译理论家斯米尔诺夫首次提出了翻译的“等同”(адекватность)概念。他认为,等同翻译不仅需要传达原作者的全部创作意图,还需要传达原作的艺术特色,其中包括在原作中塑造的形象、表达的色彩和节奏美感等;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追求翻译的总体效果,有时需要舍弃原文中的一些次要信息,适当做出某种牺牲。所以可以认为:翻译“等同”概念的提出为日后“翻译等值”理论的逐渐成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36 年,卡什金提出了现实主义翻译理论。他认为,作为一个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尽力再现原文的整体含义,而不是词句;应从原文中的词句背后看到并体会现象、找出本质,忠实、完整、具体而又准确地再现原作,也就是说要忠实原作,忠实读者,忠实现实。1953 年,费道罗夫在《翻译理论概要》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隔的统一中所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翻译等值是“将原文思想内容表达的完全准确并且在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保持一致”。费道罗夫所提出得“等值(полноценность)”代替了“等同”概念。因此在翻译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此时期翻译等值理论逐步确立。

1973 年,科米萨洛夫在《论翻译》(Слово о переводе)一书中提出了有关“等值层次”的理论。他首次将“等值层次”分为五个层次,但这五个层次与巴尔胡达罗夫所提出的“六层次等值说”不同,即交际目的层次、情景等同层次、情景描述手段层次、句法结构意义层次和文字符号层次。1975 年,巴尔胡达罗夫出版了《语言与翻译》(Язык и перевод)一书,他根据语言的等级体系把翻译单位分为六个层次,即:音位层次、词素层次、词层层次、词组层层次、句子层次和话语层次。

随后在此基础上又陆续出现了相关的翻译理论著作。例如:利沃夫斯卡娅所著的《翻译的理论问题》等。以上这些都揭示了苏联翻译等值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时代特征,也由此证明了苏联翻译理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时期。

2 巴尔胡达罗夫的“六层次等值说”翻译理论

“翻译”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第一,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重新创建以一种语言创建的文本的过程。因为这是一个心理过程,所以被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所研究。其次,翻译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的结果,一种新的语言产物,一种翻译语言中出现的新文本。翻译理论只是处理这样一个文本及其与原文的关系。翻译的目的是尽可能使不懂任何语言的人熟悉该语言的文本。翻译的基本要求是将文本尽可能的传递完整。因此,我们将翻译过程定义为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文本。

翻译单位是在源语言文本中最小的语言单位,具有符合译语文本的特点。但是翻译单位可能具有复杂的结构,即由更小的单位构成。通常在语言学中认为最小意义单位是词素。但是进一步探究发现词素仅仅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作为翻译单位。

实际上翻译单位的本质可以是任何语言层次上的。因此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在语言结构中有哪些语言单位层次。在现代语言学中通常分为以下语言层次:1、音位层 2、词素层 3、词层 4、词组层 5、句子层 6、篇章层。根据翻译单位具体属于哪个层次(也就是说在原文中最小的单位可以在相应的译文中发现),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六个等值层次,也就是“六层次等值说”:音位层次等值、词素层次等值、词层层次等值、词组层层次等值、句子层次等值和话语层次等值。

3 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音位层次等值

通常情况下音位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在语言中扮演区分词与词之间含义的作用。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原文的音位发音与译文中的相似。所以在音位层次上的翻译等值主要体现在名字的翻译上。包括人名、国家名、机构名称等。在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时采用音译的方法。比如说:

(1)1953 год – установление структуры двойной спирали ДНК Дж. Уотсоном и Ф.Криком.

译文: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于1953年共同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

(2)1970 год – открытие фермента обратной транскриптазы и явления обратной транскрипции Г. Темином и Д.Балтимором.

译文:霍华德·马丁·特明与戴维·巴尔的摩于1970年共同发现逆转录酶和逆转录现象。

分析:从以上这两个例子中不难发现这些人名都是第五格的形式。因此在翻译人名时,需要将人名还原成第一格形式,然后采取音译的方法,查阅相关资料校对,遵循固定原则,以此达到音位层翻译等值。endprint

2. 词层层次等值

作为翻译单位出现最多的就是词。巴尔胡达罗夫认为词层层次等值,即词作为翻译单位、并且在翻译时逐词翻译。一个句子是在词层层次上堆积的简单结构,也就是说在词层层次上词作为原文中的翻译单位符合译文。例如:

(1)Они к культуре бескапсульных пневмококков добавляли белки, полисахариды или ДНК, выделенные из капсульных бактерий.

译文:他们分别向无荚膜肺炎球菌的培养物中加入提取于有荚膜细菌中的蛋白质、多糖和DNA。

分析:культура有文化、文明、农作物之意,如果取其这些意思,显然是不对的,不符合词层的等值,导致原文与译文完全不等值,信息丢失。在笔译翻译中,词层的翻译是最小的翻译单位,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翻译单位,如若在翻译中忽视了词层的重要性,就会导致信息丢失、译文不准。

(2)Так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возможно потому, что аминокислоты обладают двум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ми группами.

譯文:这种连接是因为氨基酸具有两种官能团。

分析:функция有功能之意,所以可能有些人理所当然把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е группы译成“功能团”,这显然不符合生物学科术语的标准译法,就会造成译者概念模糊;其正确译法应该为“官能团”。

3. 词组层层次等值

词层层次上的翻译等值也很常见。但是它通常仅限于某些范围的使用。比如说: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固定的表达方式、词组、成语、俗语等。根据巴尔胡达罗夫的观点: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利用词组层层次等值翻译,也就是说整个的词组作为一个翻译单位。例如:

(1) Третья функция – реализация генетическ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виде белков, а также любых других соединений, образующихся с помощью белков – ферментов.

译文:第三个功能:使遗传信息以蛋白质或是借助于蛋白质酶形成的其它化合物的形式传递。

分析:в виде是由前置词和名词组成的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在翻译时,首先要确定该词组的含义,翻译时做到词组层的等值,然后连接整个句子,得到通顺正确的译文。

(2)Ковалентные связи между остатками двух цистеинов – так называемые дисульфидные мостики.

译文:位于两个半胱氨酸基团中间的共价键称之为二硫桥键。

分析:дисульфидный мост译为“二硫桥键”,切不可为了汉语句子的形式,任意改变原文的内容,译为“二硫桥”,此时语意不通,违反了科技语体翻译的特点和词语的准确性。

4. 句子层次等值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词组都不能作为翻译单位,所以此时需要在一个完整句子的层次上进行等值翻译。句子层次等值翻译意味着形式的替代。利用此方法,即用一种含义(语言单位)取代另一种含义,但是其句法关系没有改变。例如:

(1)И та генетическая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которой мы говорили в предыдущем параграфе,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а для того, чтобы эти белки синтезировать.

译文:我们在前一节中提到的遗传信息是为了合成这些蛋白质而准备的。

分析:从例子中可看出,这是一个带который的复合句,о которой作为говорить的宾语,指代та генетическая информация,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不能脱离了句子的语法和句法结构,造成句子混乱。应该正确分析句子的句法结构和句法关系的顺序,弄清所指代的名词,方可达到句法层面的等值。这样才能翻译正确,使整个句子清晰易懂。

(2)Именно альтернативным сплайсингом объясняется тот факт, что у человека синтезируется около 90·103 разных типов белков, кодируемых всего 20·103 генами.

译文:人体内能够合成由20000个基因所编码的约90000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因此会出现选择性拼接现象。

分析:在俄语句子中经常存在很多并列成分,长难句中经常出现主动形动词、被动形动词以及чтобы连接的从句,而汉语注重“意合”,逻辑关系较强,由于汉俄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所以在翻译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存在翻译不准确的现象。在上述例子中需要认真分析что与前文的关系,详读原文、联系前后文、认真分析句子的结构与内部语法关系,才能正确翻译。

4 结论

本文主要以《分子生物学》一书中的翻译内容作为例子,着重分析了巴尔胡达罗夫所提出的“六层次等值说”翻译理论的具体应用。其实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翻译时译者们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与疑问。适当正确的翻译理论方法能够帮助译者们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事半功倍。所以希望本文能够给广大译者带来些许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Бархударов Л. С. Язык и перевод [M]. Москв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1975.endprint

[2]Комиссаров В. Н. Современное переводоведение [M]. 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ЭТС? , 2002.

[3]Комиссаров В. Н. 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 [M]. Москва: Высшаяшкола, 1990.

[4]Комиссаров В. Н. Слово о переводе [M]. Москв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1973.

[5]Комиссаров В. Н. Лингвистика перевода [M]. Москв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1980.

[6]Латышев Л. К. Курс перевода: Эквивалентность перевода и способы её достижения [M]. Москв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1981.

[7]Буре Н. А., Быстрых М. В., Вишнякова С. А. и др Основы научной речи. М.:2003.

[8]Алексеева Л. М. Проблемы термина и терминообразования [M]. Перм Изд-во. Перм. ун-та. 1998.

[9]Сенгевич М. П. Научный стиль[M]. Москва,1970.

[10]Сенкевич М. П. Стилистика научной речи и редактирование научных произведений.М., 1984.

[11]Комиссаров В. Н. 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 . М.,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1990.

[12]黃忠廉等.翻译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2.

[13]巴尔胡达罗夫,蔡毅,虞杰,段京华编译.语言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14]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15]蔡毅,段京华.苏联翻译理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16]陈阳,刘昕.谈变译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2(06).

[17]崔宇.关于等值理论的局限性探讨[J].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作者简介

王巧时(1994-),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俄语系,研究方向:俄汉笔译。

姜群(1961-),男,汉族,教授,学位: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翻译理论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从“动态对等”的视角探讨英语习语的理解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