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在救灾宣传中的作用探析

2018-02-08 22:55夏宏
卷宗 2018年2期
关键词:报刊

摘 要:近代中国信息技术落后,报刊就成了救灾宣传的主要手段。每当灾难来临时,革命根据地的各大报纸披露灾情、呼吁赈济、宣传典型、发布指示,承担了中国共产党救灾宣传的主要任务。革命根据地的各大报纸作为当时主要的传播手段,为中国共产党的防灾救灾事业,乃至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革命根据地;报刊;救灾宣传

1927—1949年的中国,内战频仍,外敌入侵,连年的战祸使中华大地生灵涂炭,而自然灾害的侵袭更是雪上加霜,使得广大贫苦老百姓民不聊生。与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不同,中国共产党不但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各项建设,而且关注民生,体恤民情,积极领导人民抗灾救灾,实施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其中利用报刊进行救灾宣传教育是一项重要措施。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各类报纸披露灾情、发布指示、呼吁捐赈,宣传典型,在抗灾救灾中起了重要作用。

1 积极披露灾情,使灾害真相大白于天下

民主革命时期,每当灾难来临时,国民党政府为了粉饰太平,遮遮掩掩,使灾民错失救灾良机。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各大报纸及时、客观、详细地报道了涉灾面积、人员伤亡和受灾损失。如苏区的主要报刊《斗争》、《红色中华》、《红旗周报》除了刊登了大量的救灾法令、条文外,还如实报道当时的灾情、灾况,使灾情真相大白于天下。1933年夏,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数省均被灾。此次灾害波及范围广,损失惨重。1933年的《红色中华》连篇累牍登载《黄河大水泛滥五省记》,详细描述了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的灾情。

1938年,蒋介石命令掘开黄河,造成花园口决堤后,7月26日的《新华日报》详细描述了花园口决口以后黄河沿岸的被灾情形:“花园口决口,至7月22日午时,已扩至217公尺……郑县姚店堤、夏庄、小新庄等处,涨宽十八里,均难涉渡。尉氏县城二三里以外,均被汎水包围……”1这样的报道使花园口决口以后河南洪水泛滥的场面如实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揭露了蒋介石的罪行。

2 呼吁各界募捐赈济,以解灾民的燃眉之急

各大報纸除了将灾情通告全国,唤起起民众的同情心外,还大量发表赈灾短评,希望人们能发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精神,积极踊跃地捐钱捐物援助灾区。

首先,各大报纸都积极地宣传灾情,呼吁救济。《新中华报》用大量版面呼吁救灾,刊登《号召号召救济雹灾呵》的文章号召“当地未被雹灾的群众以互助精神帮助被雹灾的群众”提供种子、人力、物力、财力等,帮助受灾同乡马上补种,以免误了耕种时期。2

其次,各大报纸不仅呼吁商人、社会团体以及广大民众捐款,而且利用舆论压力不断敦促国民党政府拨放赈款。1937年6月13日的《新中华报》登载了一则“清涧城灾民难民要求县政府赈济”的新闻,督促国民党政府实现其对灾民难的允诺——“承应将前次筹来的赈款七千余元保证全数放赈给他们。”

3 树立榜样,宣传典型、弘扬仁心正气

报刊除了让灾情大白于天下,还对社会各届人们的积极捐赈行为刊文表扬,为社会树立模范典型,如登载一些感人的救灾事迹,鼓励人们为灾民献出一份爱心。

1931年8月23日的《大公报》以《赤子之心!!!北平小学生汇来两元钱救灾》为题,报道了一名小学生将自己节省的暑假月费,交于报社赈济灾民的事迹,并刊登了小学生的来信。1942年11月30日的《新华日报》以《救济浙灾,虞洽卿捐百万》为题表扬虞洽卿的仁者善行,虞洽卿向浙江旅渝同乡会认捐100万元,“并允另代募50万元。”3

各大报纸通过对捐赈事迹的宣传,不仅树立了他们的仁风善行,而且给全社会树立起了模范典型。

4 发布指示命令,承载上传下达的媒介作用

革命根据地的各大报纸不仅承担着揭露灾情、呼吁救灾、弘扬正气的重任,而且作为党和根据地政府的喉舌,起着上传下达、发布指示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及时发布救灾指示。每当大灾大难发生,各根据地主要通过报纸发布救灾指示,并号召生产救灾。1943年3月,朱总司令曾电令陕甘宁边区所有部队,积极响应吴满有生产大竞赛的号召,特别指出要认真发现部队中的劳动英雄,以作竞赛运动中的中心环节,并由此广泛发展农业性的劳动竞赛。4

其次是宣传政府发放农贷、助力生产救灾。1943年3月的《新华日报》胶东通讯描述了鲁胶东行署拨款救灾以及各大银行开行放贷的盛况,“此间行署为救济去年被敌掠夺之灾区同胞,特拨款10万元,粮10万斤,以资救济,并电令专署广泛发起节粮救灾运动,救济当地被灾同胞。又北海银行胶东支行,亦以40万元无利贷款,贷予灾区同胞。”5

最后是提倡厉行节约,号召妥善安置灾难民。1943年1月《新华日报》延安通讯报道了陕北关中专属拟订安置灾民移民办法,“规定县区各级均须批设灾难民及移民管理委员会,乡则由乡长负责办理。并指定下列分区为主要移民区,计新正一、二、四区,赤水四区,淳化四、五、六区,新宁一、二区,同宜耀一、二区。”6同年6月《解放日报》发表了《加紧备荒》的社论,强调了西北局的节约救灾指示,指出:“除了增产以外,我们还必须组织群众厉行节约,提倡节衣缩食,反对各种浪费,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珍惜和节省粮食……严格遵守政府严禁粮食出口,严禁用粮食造酒、熬糖的命令。”7

总之,革命根据地的报刊,不但在根据地内发动群众,积极防灾救灾,使得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而且披露灾情,揭露了国民党政府消极救灾,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的罪恶行径。革命根据地的各大报纸作为党的喉舌和主要传播手段,为中国共产党的防灾救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注释

[1]《新华日报》,1938年7月26日

[2]《新中华报》,1937年7月13日

[3]《新华日报》,1942年11月30日

[4]《新华日报》,1943年3月26日

[5]《新华日报》,1943年3月17日

[6]《新华日报》,1943年1月21日

[7]《解放日报》,1943年6月18日

作者简介

夏宏(1992-),女,

籍贯山西忻州,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报刊
中国百强报刊
中国百强报刊
中国百强报刊
百强报刊
中国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少儿报刊创新经营及转型思考
报刊阅读策略微探
现代语境下的藏文报刊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