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狭长皮瓣和窄蒂皮瓣在面部瘢痕整复中的应用效果

2018-02-09 01:09邵士乾
智慧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皮瓣瘢痕创面

邵士乾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0 引言

面部瘢痕属于目前较为常见的类型,在对患者面部形象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更会促使其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严重时更可能使部分面部功能受到影响。针对在保守治疗下,效果欠佳的患者,多需按照手术的方案展开治疗[1-2]。而考虑到面部属于人体较为重要的部位,且涉及多种器官,在修复过程中对于用于修复组织的质地、量等都有着特殊要求,促使其存在有较高治疗难度。近期,按照邻近狭长皮瓣以及窄蒂皮瓣进行整复治疗已逐步为临床所采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共计纳入病例38例,均为本院在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所接诊病例中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取得,均按照临近狭长皮瓣或者窄蒂皮瓣展开修复治疗。从患者构成可知,本组由男20例,女18例构成,于32~78岁,平均(54.32±1.02)岁。其中烧伤10例、瘢痕癌8例、感染性创面增生瘢痕14例、其他6例。本组患者在入院前均未使用抗瘢痕类药物进行治疗,均为初次接受面部瘢痕治疗患者。从瘢痕所处部位来看,组内15例处于面颊部、5例为额部、8例为眼睑部、余下为颞部。

1.2 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方式对瘢痕部位各方面情况进行检查,且均决定使用邻近狭长皮瓣以及窄蒂皮瓣展开治疗。本次研究中,每例患者均按照静脉全麻的方式进行麻醉。若患者瘢痕部位挛缩程度相对较低,需要额外对瘢痕组织进行切除,则需要按照边缘标记的方式逐步标记设计线。随后,顺着设计线的路径,逐步将脂肪层等进行分离,确保将瘢痕组织完全进行切除。若患者瘢痕挛缩程度较为严重,则需要先对深筋膜层进行松懈,并对已发生移位的器官以及组织等进行牵拉。随后,按照常规方式对创面进行清理、止血等操作,并对创面面积准确进行测定。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及创面所处部位,在患者耳侧、耳后以及颞部等位置,皮肤较为松懈部位对皮瓣进行规划设计。通常情况下,皮瓣面积需较创面稍大,而蒂部位置以及大小等则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本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狭长皮瓣面积在2.9cm×0.5cm~5.6cm×1.1cm,而窄蒂皮瓣面积则在1.9cm×1.9cm~8.1cm×6.0cm。在针对皮瓣进行分离过程中,需对深筋膜进行充分保留,且在无张力旋转后将对应创面进行覆盖。随后,在缝合过程中创面边缘需要逐层进行缝合,而供区则按照直接拉拢缝合的方式进行。手术后,本组患者均进行加压包扎,压力控制在-20kPa左右,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借助扩血管类药物,辅助对创面部位血液供应情况进行改善。

1.3 观察指标

针对本组患者创面恢复情况以及皮瓣成活情况等展开统计,并按照问卷调查的模式针对本组患者对面部创面恢复满意度展开统计[3]。

2 结果

结合统计可以发现,本组患者所移植皮瓣均成功成活,且按照问卷调查对术后外形情况进行调查,满意度为100%(38/38),恢复过程中,仅1例患者移植皮瓣周围存在轻微水泡,无其他并发症。术后半年随访统计可知,本组患者恢复良好。

3 代表性病例分析

张xx,男性,因热器烫伤而导致面部出现瘢痕,时长在20个月左右。且入院时,可明显观察到在患者双侧下睑处存在有瘢痕挛缩情况,且畸形表现为“兔眼”状。在全麻下,对患者瘢痕部位展开松解,促使下睑部位组织得到有效复位。创面表现为梭形,其最宽处达1.0cm、长度在4cm左右。直接在患者创面下方进行待移植皮瓣设计,大小为4.3cm×1.0cm,充分覆盖后,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缝合,并进行加压包扎。在手术后10d,进行拆线,观察其创面完全愈合,且皮瓣完全成活。通过长达半年追踪调查可知,不存在有复发情况,创面部位皮肤颜色、弹性等均与邻近正常组织一致。

4 讨论

面部瘢痕属于外科中较为常见类型,其诱发因素表现在多个层面,车祸、建筑施工或者烧伤、烫伤等均可能促使该症发生。在对患者外在形象造成巨大影响的同时,更会促使患者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且在瘢痕增生甚至面部器官功能受损或者移位等因素的作用下,将促使患者承受更大心理压力,促使其日常工作、生活等均受到严重影响[4-6]。其中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等属于该类疾病中较为常见类型,存在有较大治疗难度。结合临床实际可知,保守治疗法仅在轻度患者中存在有较高适用性,可促使瘢痕得到改善。而针对较为严重患者,手术治疗依旧为最为有效治疗对策。结合临床实施情况可知,用于该类患者的手术方案同样存在有较高的可选择性,瘢痕切除修复术、单纯瘢痕切除缝合术以及扩张皮瓣修复术等均存在有极高的使用率[7-8]。针对创面较大患者,单方面按照瘢痕切除以及局部皮瓣修复的方式展开治疗,很难确保其综合疗效。按照游离皮瓣移植的方式展开治疗,同样存在有较大局限性,易促使患者出现凹陷、色素沉着以及挛缩等症状。而扩张皮瓣虽然综合疗效较为显著,但其治疗周期较长,且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等症状[9-10]。故此,为保障临床针对该部分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更需要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

目前,按照狭长皮瓣以及窄蒂皮瓣对该部分患者展开治疗,已经逐步在该部分患者中得到推行。且从陈娟、叶祥柏等[11]报道可知,按照该类皮瓣展开治疗,其皮瓣成活率远高于常规皮瓣移植术。与其他部分相比,面部皮肤下存在有较为密集的血管网,且深部皮肤其皮瓣缺血后所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可促使血管在短时间内进行提升,进而促使皮瓣在移植后再血管化,为其成活奠定有效基础[12]。结合临床实际以及多年诊治经验可知,按照邻近狭长皮瓣以及窄蒂皮瓣针对该部分患者展开治疗,其优势侧重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1)创面部位与皮瓣制作部位较为接近,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创面在治疗前后皮肤的颜色、弹性等,将对患者面部形象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2)在该方式下,对于待移植皮瓣制作的要求相对较低,不需要针对部分血管进行解剖,其操作较为简单;(3)在对窄蒂皮瓣的制作过程中,其制作部位主要在耳后、耳前、颞部等部位,其皮肤较为松弛,在对皮瓣切取后,可较为简单地完成拉拢操作,同时不易导致供区留下较为明显的疤痕[13-14];(4)该类皮瓣其蒂部相对较为狭长,进而可得到较大的旋转角度,能在无张力转移的情况下对创面进行修复。且在手术后,一般不会出现皮瓣回缩的情况,可实现对“猫耳”畸形的有效控制;(5)在对皮瓣设计过程中,对于皮瓣比例的要求相对较低,在对长宽比的设定时存在有较高的灵活性,在方便皮瓣设计的同时,更能降低手术操作难度;(6)在移植后期,不易使创面部位出现色素沉着甚至挛缩的情况。此外,最为重要一点在于,按照该手术方案对面部瘢痕患者展开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操作,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进行恢复。在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负担[15]。为保障该手术治疗方案的综合效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保障皮瓣蒂部位深筋膜的完整性,同时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负压进行控制,进而达到促进静脉回流的效果,实现对张力性水疱的有效控制。

结合对我院38例按照该治疗方案展开治疗的面部瘢痕患者各方面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可以发现,所有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且未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进一步说明该手术方案治疗的有效性。总之,基于邻近狭长皮瓣以及窄蒂皮瓣在治疗该症中的多方面优势,值得在临床推行。

[1] 陈琦,赵天兰,余道江,等.邻近狭长皮瓣和窄蒂皮瓣在面部瘢痕整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烧伤杂志,2017,33(6):383-385.

[2] 杨敏烈,朱宇刚,丁羚涛,等.胸三角区超薄双蒂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颜面部严重烧伤后瘢痕12例[J].中华烧伤杂志,2015,31(6):454-456.

[3] 许澎,王淑琴,燕辛,等.颈横动脉颈段皮支扩张皮瓣整复面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J].中华烧伤杂志,2016,32(8):458-462.

[4] 夏成德,薛继东,狄海萍,等.侧胸腹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整复上肢烧伤后大面积增生性瘢痕的效果[J].中华烧伤杂志,2016,32(11):649-652.

[5] 林含.分区预扩张颈浅动脉蒂颈肩背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的疗效观察与针对性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5):116-118.

[6] 刘全,游晓波,蔡震,等.随意型皮瓣整复脐旁皮瓣修复会阴部缺损后瘢痕挛缩致肛门狭窄[J].中华烧伤杂志,2016,32(11):644-648.

[7] 卢仕良,朱茗,廖清婷.颈横动脉穿支皮瓣结合重复皮肤扩张术修复重度面部瘢痕[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7,40(1):43.

[8] 张治平,黄伟,黄雁翔.预构扩张耳前窄蒂皮瓣修复大面积面部软组织缺损[J].广东医学,2017,38(8):1236-1239.

[9] 孙卫,赵天兰,余道江,等.术前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狭长窄蒂皮瓣成活及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5,21(3):173-176.

[10] 唐勇,胡春梅,李养群,等.颈肩峰区扩张皮瓣修复面部及颈项部瘢痕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6,22(5):277-279.

[11] 陈娟,叶祥柏,石志远,等.颈部和耳后联合扩张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5,21(5):264-266.

[12] 王玥潼,郑力,耿栋芸,等.波动式负压治疗在窄蒂皮瓣修复术后的效果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7,4(8):44-46.

[13] Vinh VQ, Van AT, Tien NG, et al. Bipedicled “Superthin” Free Perforator Flaps for Facial Burn Scar Reconstruction: Expanded Scope of Superthin Flaps: A Case Series[J]. Plast Reconstr Surg Glob Open, 2015, 3(8):e493.

[14] Ma X, Li Y, Li W,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Large Postburn Facial-Scalp Scars by Expanded Pedicled Deltopectoral Flap and Random Scalp Flap: Technique Improvements to Enlarge the Reconstructive Territory[J].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2017, 28(6):1526.

[15] Wang C, Yang S, Fan J,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efabricated super-thin perforator flaps after expansion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facial and cervical scar[J]. Zhonghua Zheng Xing Wai Ke Za Zhi,2015, 31(1):5-10.

猜你喜欢
皮瓣瘢痕创面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