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P或PKP治疗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8-02-09 04:2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穿刺针椎体激素

参考目前临床中针对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提出的研究报告,发现PVP以及PKP手术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十分显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为进一步获得更优治疗效果,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对PVP或PKP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41例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1.13±1.37)岁;同期选择4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作为参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2.07±1.4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患者局部麻醉,通过C臂机注入骨水泥。采用俯卧位,并选择14 G穿刺针。采用PVP需要保障穿刺针达到患者椎体中前路1/3处时再注入水泥,在骨水泥硬化后,方可拔出穿刺针[2]。PKP穿刺入路方案与PVP相一致,当PKP患者结束穿此后,需要采用引导针将穿刺针拔出,并更换工作套管。椎体通到通过手动钻完成,将球囊置入通道中,并进行扩张,此时将骨水泥注入椎体扩张后形成的空腔中,注入过程需要缓慢完成,避免出现渗漏情况[3]。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腰胸椎阶段骨折比例,并统计两组再发骨折行二次PVP或PKP手术的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腰胸椎阶段骨折比例比较

研究组单节段骨折患者为13例(31.71%),多节段骨折患者为28例(68.29%);参照组单节段骨折患者例数27例(65.85%)以及双节段骨折例数14例(34.1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667,P=0.0019)。

2.2 两组再发骨折行二次PVP或PKP手术的比例比较

研究组再发骨折行二次PVP或PKP手术的比例26.82%(11/41),高于参照组再发骨折行二次PVP或PKP手术的比例4.87%(2/41),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602,P=0.0146)。

3 讨论

临床中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多采用PVP或PKP手术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但是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相比较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其具有原发病及合并症,在长期卧床的过程中,并不利于患者合并症以及原发病控制,且该类疾病患者采用PVP或PKP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清楚,因此,为进一步取得更加确切的手术治疗效果,积极对PVP或PKP手术治疗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4-6]。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多节段骨折发生率(68.29%),高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多节段骨折发生率(34.15%),同时采用PVP或PKP手术治疗后,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再发骨折行二次手术治疗的发生率较高(26.82%),高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再发骨折行二次手术治疗的发生率(4.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腰椎段多节段骨折发生风险[7-9]。且需要注意初次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一年内的再发骨折风险,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以及术后抗骨质疏松质量,以此降低患者术后行二次手术治疗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10-12]。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当要注意患者多节段骨折发生风险,并在采取PVP治疗以及PKP治疗后,需要注意患者再发骨折行二次手术的概率。

猜你喜欢
穿刺针椎体激素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