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幼儿潜能过度开发问题

2018-02-09 18:08康馨予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功利过度儿童

◆康馨予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一、学前教育潜能过度开发造成的影响

(一)忽视孩子主体性

由于对主体认识不够正确,教育人员经常出现过分关注幼儿的行为,控制欲过强,老师与幼儿的互动中更多的是遵守原则,解决各种不合时宜的问题,缺少有效交流。虽然很多教育人员在理性上认同幼儿主体功能,但在实践教学中,依然会将幼儿看成被动的教育对象,忽略对幼儿的学习能力与兴趣培养。教育人员在帮助幼儿培养独立性、合作精神、专注性方面,存在误区。

(二)忽视孩子创造性

培养创造力不仅有助于儿童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还能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创造精神。对于幼儿创造力培养,家长与老师首先关心的是如何发掘儿童创造力。创造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它,关系着对待儿童的态度与观念,甚至影响教学方式。要提高儿童创造力,就必须有意识地研究与探讨。

(三)忽视孩子个性发展

受集体主义与应试教育等传统因素的影响,教师很容易忽略孩子的个性发展。在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下,教育人员习惯用统一的教育标准和目标要求儿童,用一样的教育策略与模式制定教学规划,然后用同一标准衡量儿童。这样不仅忽略了儿童兴趣、潜能、个体差异,还忽略了儿童基本规律,导致儿童缺少创新力与个性。

二、学前教育潜能过度开发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功利性

一般来说,孩子对家长十分依赖,家庭对教育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大部分家庭教育过分功利,只有少数家庭从孩子自身着手。很多家长都表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学前阶段就对儿童施压。家长自认为的远虑则是孩子难以承担的近忧。功利的目标教育,只会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偏差,从而过度开发孩子的潜能。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家长也多以功利为主,如对孩子进行音乐、奥数与书法兴趣培养。这并不一定是所有孩子的需求,只不过是家长认为能使孩子在未来发展中占优势的内容。功利的学习成果,不仅会影响儿童的选择权,还会给儿童带来压迫感,造成潜力的过度开发。

(二)学校教育的迎合性

学前教育的教学形式、内容,依附于国家法规、政策,同时也源于家长期望和要求。为迎合学校与国家的发展要求,教育部门不可能完全从儿童出发,所以,教育内容与手段会忽略把握儿童潜能挖掘的力度,造成过度开发。首先,效益和业绩挂钩。国家对学前教育法规、政策的颁布,不仅是对儿童教育的保障,也是学校对绩效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学校教育很难真正关注儿童诉求,对不同的儿童而言,没有差别的教育并不合适。其次,要求和期望对应。学校要想得到家长青睐,提高入园率,就必须清楚家长期望,而家长期望的是技能与知识,所以,学校的教育很容易违背儿童的内在诉求与发展规律。

三、学前教育潜能过度开发问题的改善路径

(一)注重适时与适当教育

在学前教育前期,儿童身心发展正处于初级形成阶段。此时,幼师所扮的角色不能是评判人员,而是指导者与引导者。教师应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体系,让儿童主动积极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发散思维。家庭教学中也是这样,家长要遵守相关规律,对孩子已经展现的天赋给予支持与帮助。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太放纵也不能太专制,专制的后果是孩子怯懦,而放纵则会让孩子堕落。

(二)兼顾共性与个性发展

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学校教育都不可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学校必须尊重儿童的共性与发展,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感性记忆与智力缺陷等特征,对教学进行正确引导与规划,鼓励儿童从自主实践与活动中获得学习经验。另外,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板块与不擅长的领域,所以,学前教育要帮助孩子开创视野,激发个性与创新能力。当儿童热爱某个事情后,老师与家长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而不是认为儿童的兴趣是无用、无意义的。

(三)国家政策与家庭教育结合

学前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部门应该专门为学前教育立法,让适龄儿童得到公正、公平的小班教育。另外,国家还应积极建设公办园,减小私立幼儿园的办学压力,同时,建立有效的学前教育体系。家长应当结合儿童的内心诉求,给予对应的理解与陪伴,并且将行为规范渗透到日常中。家长应当多帮助儿童寻找兴趣点,而不是在自认为有帮助的情况下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该时段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家长应更加重视孩子的内心诉求,而非表面欲望,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避免过度开发孩子的潜能,减轻过度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功利过度儿童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功利社会话功利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