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教育于一体的浅探

2018-02-09 16:05彭思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

彭思

【摘 要】 生活即教育,要正视什么是生活,儿童的生活又是什么。只有如此,才能施之以正确合理的教育,给予最具关怀、最有利的教育,使之能健康、充满活力地成长。

【关键词】 生活;教育;社会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是哪样的生活,就是哪样的教育。这便是陶行知先生一直主张的“生活即教育”。回顾自己不长的教学旅程,作为重中之重、慎之又慎的基础教育者,这句话值得我们好好去揣摩、去学习、去实践!

一、更好地认识自己

陶老先生曾写信给主办小学的人说:“你们此刻的工作对象譬如一张白纸,白纸可以随意作画,我希望你们不要乱画。第一笔且须谨慎。”读完此句,便更觉得肩上责任之重。笔者在自己求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因为很容易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回过头来想,其实自己缺的就是一个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在心理学上也常常提到。马斯洛理论提出的物种基本需要中,较高层次的尊重需求即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而前者必然要以一个明朗的自我认识为基础。正确的自我认识有助于个人树立自信心,有趋长弊短的内心驱动力,会更加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针对这一需求,我在自己的班级进行了名为“头脑风暴”的实践,即将每个孩子的名字都放在一个纸盒里,每周任意抽选四名小朋友,全班同学以最快的速度来发现他的优点,同时选出一位志愿者将其优点记下,并用画报的形式呈现出来,形式自创。这一活动一经提出,孩子们纷纷响应,十分愿意参加。笔者深知,对于五年级的大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开始成熟,急需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评价,另一方面也很想看看别人眼中的自己与自我认识中的自己有什么差距,无形中给了他们自我調整认知的机会,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有所偿还。与此同时,对于自愿做画报的孩子,我会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而他们也得到了自我展示的机会,画报的自创性又给了他们无限的创造机会。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做好的画报也往往新颖独特。笔者会把它张贴在教室的展示栏上,为期一周,在这期间,我会观察这四个被抽中的孩子,在这一周里,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往往都十分好,即使是以前不太听话的孩子,他也会比以往表现得好一些,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但也不难想出这背后的原因。孩子们的优点放大到每个孩子的眼里,他的心里肯定是为之骄傲自豪的,而在放大的同时也给了他监督,他会觉得我要比其他同学做得更好,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放大别人的优点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一学期下来,这一游戏在我们班深入展开,而且每个人都受益无穷。

二、让他们自己发现世界、认识世界

陶老先生在他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阐述中曾提到:中国从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念,就是把小孩子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做的事小孩也能做,所以五六岁的小孩就要他去读《大学》、《中庸》。现今社会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不在少数。对此,陶老先生说:我们主张生活即教育,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

所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生活,了解儿童的生活。成长都是需要过程的,大人们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必拿自己成熟的观念和认知去规定儿童的视角和认识。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去走进他们的生活,给予真正的帮助,给他们一双自由的眼睛,让他们去发现世界、认识世界。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我发现能力,书写自己的生活,我采取了一些小措施,一是写循环日记,二是写通讯稿。循环日记在我们学校并不罕见,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实行组长负责制,一个组每周每人轮流一篇,周五我会收上来查看,主题每周一个。内容形式不限,还可以加上与你这篇日记相关的绘画。周五进行评选,我选择了三个奖项,一是最佳书写奖,主要看小组的每个人的书写状况,二是最佳编辑奖,在书写的基础上看排版、绘画等情况,三是最佳文采奖,如果说前面是看形式的话,这一项则是侧重于内容,也是我们组织这个活动的最终目的。所以它在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的综合评价之下,成了最高的一个奖项。每一周我给的主题都比较宽泛或者有点难度,对于五年级的孩子,笔者认为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认识思考能力,学会进行个人的一些思考,同时也要学习多认识身边的世界。这项活动虽说给了他们认识思考的机会,但其实也很考验他们的能力。在进行这项活动的时候,我还有另外一个发现,那就是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都变得更强了。每一位组长都十分负责,他们会在我发给他们的日记本前几页写好我给的要求和他们自己组的要求,安排好一周的名单,把自己获得的奖项贴在首页,鼓励组员,没有得奖的甚至来找我交流原因,然后完整地贴好我给他们的建议,他们的积极性因奖项和奖励调动起来,也愿意做好每一件事。从书写、绘画到内容,他们的劳动得到了尊重和回报之后,只会做得更好。

陶老先生也提到过“社会即学校”。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教育的范围,就能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

【参考文献】

[1]徐莹晖,王文岭.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