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2018-02-09 18:58郭怡雷
科技传播 2018年3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舆论引导

郭怡雷

摘 要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本文以2016年邢台“7·19”洪灾为研究案例,对“7·19”暴雨中邢台当地3个政务微博的信息发布趋势、智能化工具利用水平、信息原创性和舆论引导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直面邢台政务微博灾害舆情引导的短板,进而得出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策略:快速发布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公开;加强舆情监测,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打造全媒体矩阵,实行全媒体联动;政府建立自然灾害舆论引导能力评估体系。

关键词 智媒时代;灾害舆情;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4-0055-02

1 邢台“7·19”洪灾事件概况及研究对象

2016年7月19日,河北邢台遭遇强降雨天气过程,引发暴雨洪涝灾害。本文选取邢台“7·19”洪灾中3个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分别是河北省邢台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官方微博@邢台发布、邢台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邢台公安网络发言人、邢台市公安消防支队官方微博@邢台消防。@邢台发布作为邢台市外宣网络窗口,粉丝众多,影响力大,是整个邢台市整个政务微博的排头兵,@邢台公安网络发言人和@邢台消防作为一线政府部门,在“7·19”洪灾救援重建中发挥巨大作用,对这三个政务微博进行对比分析,透视邢台当地政务微博的灾害危机的处理能力具有典型意义。有学者认为“平均每个网络舆情热点议题存活时间为16.8天,大多数集中在兩周以内”[1]。邢台“7·19”的洪灾舆情萌芽于2016年7月19日,经历了舆情发酵、高潮,在7月31日消减殆尽。本文筛选出2016年7月19日至2016年7月31日3个政务微博发布的有关邢台“7·19”暴雨的相关微博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邢台发布217条,@邢台公安网络发言人67条,@邢台消防50条。这些政务微博内容主要包括:救援行动、灾后重建、救灾事迹、灾区情况、生活服务、科普知识、原创率、内容方式等。

2 邢台洪灾舆情应对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务微博信息发布与网络舆情脉络吻合度低

3家政务微博的信息发布趋势基本一致,7月19洪灾发生之初都对洪灾进行报道,7月20日,微博发布数量直线上升,出现第一个峰值。@邢台发布的微博发布数量远远高于@邢台消防和@邢台公安网络发言人,除此之外,@邢台发布的微博发布数量起伏更大,信息波峰波谷交替出现,@邢台消防和@邢台公安网络发言人的微博发布数量起伏较小,差异不明显。

另外,结合邢台洪灾网络舆情发展脉络看,3家政务微博的微博发布趋势和洪灾网络舆情发展脉络吻合度低。邢台洪灾网络舆情经历了舆情发生、发酵、高潮、回落4个阶段。7月23日、24日,这一事件在互联网上快速发酵,搜狐、新浪、央广网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邢台洪灾一度登上各大网络媒体新闻头条。

但是,23日、24日3家政务微博的信息发布数量却处于低谷,未能很好地回应网络舆情热点问题。7月25日,网络舆情突破邢台洪灾这一范围,逐渐向邯郸、石家庄等重灾区蔓延,邢台洪灾网络舆情开始回落。但是,以@邢台发布为例,救灾安置工作的微博数量增加,并未随着网络舆情的回落而逐渐消减,直到31日,微博开始关注其他议题,有关暴雨的信息趋零。

2.2 官方信息滞后,网络谣言四起

7月19日洪灾发生,当日就有网友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洪灾的相关信息,随后几天内,有关人员伤亡情况当地主流媒体集体失声,但是直到22日晚@邢台发布才第一次对外公布人员伤亡情况,召开邢台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官方信息缺位,导致“堵路说”“泄洪说”“未通知说”等各种谣言在网络上扩散,严重损害政府形象,诱发网民不理智行为,影响全社会抗洪救灾的氛围。但是,邢台政务微博没有正面回击网络谣言,传播效果和舆论引导力不佳。造成大量谣言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政府公信力下降,加重网民心理负担,扰乱了公共空间的秩序,影响了社会整体治理洪灾的信心。

2.3 微博内容呈现形式单一

智媒时代,由于技术的革新,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移动直播、秒拍视频、VR、H5、无人机等形态使信息生产有了全新模式和用户体验。自然灾害场面更具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运用最新传媒形态对自然灾害进行报道,冲破时空限制,让受众得到全新感官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增强灾害事件报道的真实性和震撼力。纵观邢台3个政务微博,内容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单纯文字型。

第二,文字图片混合型。

第三,视频型。例如,秒拍视频,相较于前两种,视频型内容画面更震撼,更具时效性,传播效果明显。邢台洪灾内容呈现方式上以前两种居多,秒拍视频等视频直播方式较少,多为穿插,内容发布形式较为单一,互动较差,没有形成统一的传播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邢台消防的内容发布形式较为新颖,对新的传播技术运用较多,利用秒拍视频等形式将救援现场画面真实立体的呈现出来,营造全民抗震救灾新画面,传播正能量。

3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策略

3.1 快速发布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公开

政府作为自然灾害危机舆论的引导主体,在自然灾害危机发生后,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务微博微信,政府网站、主流媒体等平台“第一时间”主动发布灾情信息,告诉公众及受灾群众政府救灾工作的新进展,让公众关注正面的灾情信息,避免舆论引导的偏差。如果政府关键时刻失语,就会导致不加甄别的海量信息在互联网上传播,导致信息的裂变,虚假消息盛行,最终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信心,极易发生群体性事件。

3.2 加强舆情监测,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对自然灾害实行无时差的预警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在灾害发生后必须加强灾害舆情收集、监测,关注舆情信息整体趋势,通过舆情监测,形成舆情研判、舆情应对的完善机制。成立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团队,实时24小时跟踪掌握网络舆情,当网络上出现很多别有用心的声音或者大量虚假信息时必须加强引导,使网络舆论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3 关注民生,实现以人为本为报道中心

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给受灾地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对自然灾害进行报道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慎用一些刺激性、血腥性的报道画面,防止对灾区群众的二次伤害。关注民生,为群众提供需要的生活服务信息,比如灾区天气,道路情况,灾后防疫等方面的内容,方便灾区群众生活。此外,还可以专门设置祈福专题,为灾区群众祈福,告慰已逝的灵魂,抚慰生者的内心。

3.4 政府建立自然灾害舆论引导能力评估体系

政府应建立一套包括政府响应速度、媒体应对能力、议程设置水平,舆论应对成效等4方面在内的自然灾害舆论引导能力评估体系,对政府进行自然灾害舆论引导进行量化打分,对政府应对自然灾害舆论危机能力进行衡量,为舆论引导工作提出决策依据和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喻国明,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J].人民论坛,2010(4):24-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舆论引导
智媒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态圈
智媒时代下六堡茶文化在“双创”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后移动互联时代走向智能媒体的广播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
论融媒体形态演进与智媒时代的开启
未来的“智媒时代”是什么样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