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聚五:救亡驱寇 以身殉国

2018-02-09 20:24赵春丽
共产党员·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桓仁抗日

赵春丽

在辽宁省档案馆藏日伪机构留下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情报档案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一个叫唐聚五的人。1932年至1934年间,关于他的情报多达50余份。那么,唐聚五究竟是何许人?他又何以引起日伪当局如此高度关注呢?

日寇入侵,奔走救国

唐聚五,字甲洲,1898年生于吉林省双城堡(今黑龙江省双城县),18岁投身军旅,后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9年秋任辽宁省边防军步兵第一团上校副团长,驻防凤凰城。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旋即占领了沈阳及安奉、南满铁路沿线各城镇。事变发生时,唐聚五因公务正在乡下,鉴于形势恶化,在请示顶头上司、东边镇守使于芷山“不得要领”后,遂冒险化装潜赴北平,当面向张学良请示。张学良委任唐聚五为步兵第一团团长,并嘱其收整旧部,等待时机,守住东边一隅。

东边道地处辽宁东部地区,包括现属辽宁省的桓仁、新宾及现属吉林省的通化、柳河等约20个县市,地域辽阔,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聚五受命后,立即返回东边道驻地山城镇,力劝于芷山“反正救国”,但于氏“毫无诚意”,唐聚五只好另想办法。他马不停蹄赶赴一营驻地桓仁县,收整旧部,又陆续联络桓仁、宽甸、辑安、岫岩、新宾、通化等地的郭景珊、李春润、王彤轩、王凤阁、孙秀岩、包景华等爱国人士及大刀会、红枪会等群众武装,秘密筹划抗日。

桓仁誓师,创建辽宁民众自卫军

1932年3月,日本关东军拼凑炮制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宣告成立。唐聚五义愤填膺,召集所联络的各路抗日首领在桓仁秘密集会,商讨起义抗日事宜。会议决定成立辽宁民众救国会,作为抗日的领导组织机构,推举唐聚五、黄宇宙、王育文、张宗周、郭景珊五人为救国会常委,同时成立辽宁民众自卫军,以唐聚五为总司令,将各路抗日武装编成18路军及5个大队。

1932年4月,国联调查团抵达东北,声称要调查满洲建国是否出于民族自决,以为解决中日纠纷之根据。为使国联调查团亲耳听到东北人民的抗日呼声,辽宁民众自卫军于4月21日在桓仁县师范学校隆重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唐聚五宣誓就职,并于会后通电全国:“国难当前,人必奋勇,仇不戴天,誓必歼尽……不灭倭贼,誓不生还!”通化、宽甸、柳河等14县通电响应。一时间,“绿林豪客之投诚者一万余人,红枪会徒之归服者约两万人,而各县公安大队自愿反正者四五万人”,辽宁民众自卫军集聚起6万余人的庞大队伍。

杀敌讨逆,连战连捷

自卫军誓师抗日的消息传开后,日伪当局极其震惊,立即调兵遣将,扑向通化、新宾等自卫军区域,进行所谓“东边道第一次大讨伐”。驻防通化的自卫军第十六路军司令孙秀岩部奋起抵抗,于5月3日重创日伪军,不仅保住了通化城,更使驻通化十余年的日本领事馆乖乖撤走。与此同时,第六路军李春润部也一举光复了新宾县城。随后,辑安、抚松、临江、柳河、宽甸等县城也相继被自卫军攻克。

1932年6月以后,自卫军以青纱帐为掩护,在辽东大地上主动出击,破铁路、炸桥梁,伏击日军,袭击日本领事馆,共发动大小战役数百起,收复县城十余座,歼灭大批日伪军,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及其他军需物资,给日本侵略者和伪政权以有力打击。自卫军声威大震,队伍由初创时的6万人发展到10余万人,达到全盛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5章第7节“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中写道:“唐聚五以原东北军为基础改编的抗日军队……声势浩大,历经数百次战斗,威震整个辽东地区。”

施政爱民,深受拥戴

1932年6月,唐聚五“为指挥便利”,将自卫军总部由桓仁迁至辽东重镇通化。移驻通化后,除武装抗日外,唐聚五将心血更多地倾注在巩固根据地建设上,实施了一系列救国爱民的有力措施,深受百姓拥戴。

为发展经济、搞好流通,唐聚五以原东三省官银号给辽东各县的农商贷款为库存基金,设立“辽宁民众银行”,在抗日区内发行军用流通券和军用流通债券,“人民咸以为稳固,而乐于使用”。为减轻税负、鼓励生产,唐聚五以辽宁省民众救国会的名义颁布《财政税收施行大纲》,规定各县的税收按照九一八事变前的税率减少十分之三,“取消各种杂税及额外征收”。

东边各县战事连年,民多乏食。唐聚五指派王育文、张太仆为放赈专员,高价收购富家粮食,放赈周济穷困人民。对于鳏寡孤独者,尤为善待。年逾古稀的老人各给棺敛费万元,以防不测。

唐聚五还十分关心抗日地区的公共事业,在通化设立了邮政局、禁烟局等机构。他指派专人主抓教育,帮助九一八事变后停办的各校开学复课,并在通化创办甲洲高级中学,免费招收自卫军阵亡官兵子弟及贫苦百姓子女入学。通化城西有一处敌台岭,是通往桓仁、新宾之要道,但山路崎岖狭窄,事故频发,唐聚五遂组织抗日军民凿山开路,月余间,筑成宽两丈、长400余丈的安全公路。通化人民感激唐聚五这一功绩,将敌台岭更名为“唐公岭”。

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安定人民生活、发展经济、巩固抗日根据地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至1932年8月,东边地区除安东、凤城为日伪军所占外,其余各县均在自卫军势力范围内。

守土抗敌,壮烈殉国

1932年8月中旬,自衛军总部召集各路军司令及总部负责人在通化召开会议,决定扩大自卫军编制为37路军及13个大队。经请示北平原东北军政当局同意,会议还决定在通化暂设辽宁省政府,公推唐聚五为代理省主席。10月15日,唐聚五被张学良正式委任为辽宁省政府主席兼自卫军总司令。

日军将唐聚五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自1932年10月起,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政府对东边道地区发起了规模空前的“大讨伐”,日军调集了骑兵第1旅、第4旅、混成第14旅等3个整编旅团以及第2师团、第10师团和辽东地区的伪军共6万余人,配备飞机、坦克,采取陆空协同、铁壁合围式进攻。面对日军的凌厉攻势,自卫军战士们在唐聚五的部署下顽强阻敌,以血肉之躯同装备优良的敌人展开了殊死斗争,然而终因弹药匮乏、后济无援而伤亡惨重。为避免更大牺牲,唐聚五下令各路军经抚松向热河撤退。

转战热冀后,唐聚五矢志不渝,相继参加了热河和长城抗战。《塘沽协定》签字后,自卫军受到南京国民政府歧视,被缩编成1个团,大批老弱伤残士兵被一脚踢开。唐聚五悲愤交加,辞去军职,化名王哲民,寓居于北平西城。在日本特务和汉奸的窥视下,唐聚五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但他仍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发展变化,且秘密加入了北平地下党组织的“抗日将领大同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唐聚五不改杀敌报国初衷,请缨重返抗日前线。国民政府任命其为东北游击队司令,授陆军中将衔。在蒋介石未拨一兵一卒、一枪一弹的情况下,唐聚五毫不气馁,于8月3日率部属百余人北上,受到朱德、吕正操的支持与帮助。3个月的时间里,唐聚五拉起一支7000余人的武装,下辖6个纵队,分驻迁安、玉田、宝坻、遵化等县,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39年5月,日伪军对冀东地区进行疯狂“大扫荡”。在平台山之役中,唐聚五与敌血战两昼夜,身负重伤,于5月18日壮烈殉国,时年41岁。

唐聚五为国捐躯后,国民党军政要员、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分别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延安《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悼念唐聚五将军》,指出“唐聚五将军是‘九一八后揭起抗日旗帜的民族英雄之一”,“唐聚五将军的死,是我东北乃至全国人民英勇抗战的重大损失”,并发表张庆泰、郭仁、石光等人的署名文章,表达了对唐聚五的怀念和对东北游击队英勇战斗事迹的讴歌。东北救亡总会主办的《反攻》半月刊也发表长文《唐聚五传略》和《挺进在长城口 唐聚五游击队》,详述唐聚五壮烈殉国的经过和东北游击队的赫赫战绩。所有这些,激励着前线、后方广大中华儿女继承唐聚五将军遗志,浴血奋战,英勇前行,直至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今天,在辽宁新宾这个唐聚五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巍巍北山上矗立着一座抗日英雄纪念碑,铭文赫然醒目:“辛未九月,风云突变。日倭寇境,遍地烽烟……唐聚五举义,挂冠弃官……扬国魂于中外,留希望于人间”,表达着人们对这位抗日英雄的崇敬和缅怀。endprint

猜你喜欢
桓仁抗日
孙喻奇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摘蕾和采收期对桓仁山参品质的影响研究
好山好水出好米
好山好水出好米
桓仁蛤蟆油膨胀度与浸泡时间的试验研究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