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准议题设置抢占海外舆论场

2018-02-09 20:24顾时宏
对外传播 2018年1期
关键词:华文中新社舆论

顾时宏

党的十九大是2017年的重大政治报道任务,中国新闻社作为“世界华文媒体领军者”,在有关十九大的对外报道中,通过整合海外华媒的独特渠道资源,创建精准的议题设置,向海外准确输出“中国声音”,生动地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挤压外媒负面报道中国的空间,有效地抢占了海外舆论场。

一、整合海外华媒资源,扩大新闻舆论传播力

中新社充分发挥“世界华文媒体领军者”的角色定位,发动和引领海外华文媒体积极参与十九大报道,依托拥有400多家华文媒体成员的海外华文媒体联盟和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通过“七个一”工程,搭建起海外华文媒体十九大报道联盟,引导海外华文媒体形成于我有利的关注焦点和报道重点。具体包括:

一个系列采访:联合海外华文媒体举办“行走中国?感知五年”系列采风活动,2017年7-9月,分湖北、湖南、甘肃、江西、广西、福建、吉林、四川-重庆、山东、云南、贵州等11路,深入采访过去五年各地的新发展、新成就,引导海外华文媒体零距离感知中国、客观真实报道中国。

一组专题培训:举办多场“聚焦中共十九大”海外华文媒体报道专题研修,邀请专家学者讲课,帮助海外华文媒体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和治理思路,并对海外华文媒体如何更好地报道“十九大年”和“十九大”提出建议。

一个图片展览:组织中新社-海外华文媒体“瞬间中国?感知五年”联合图片展,精选展示过去五年中国发展建设成就的图片,推出线下和线上展览,并制作H5等新媒体产品加大海内外推送。

一部专题片:联合海外华文媒体,共同拍摄制作视频专题短片《四海同心——习近平与海外华侨华人》,展现领导人的侨务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密切与华侨华人的血脉联系。该片契合中新社独特定位,挖掘其他媒体鲜有涉及的角度,填补空白。

一个征文活动:面向海外华文媒体、海外侨界发起“这五年?我与中国”征文活动,海内外侨界踊跃来稿,表达心声,相关征文已正式结集出版。

一个新闻产品共享平台:搭建“聚焦十九大”报道供稿融平台,将中新社文字通稿、图片通稿、网稿、视频稿、新媒体稿件进行集纳展示,成为十九大报道精品“直通车”,并在中新网设置入口,方便海外华文媒体采用;增加海外华文媒体十九大报道精选等内容,形成全球华媒十九大报道的资源共享平台。

一次客户需求调查:为在十九大报道中更好地服务海外华文媒体,开展“聚焦十九大?感知中国五年”报道需求调查,就中新社相关供稿服务、海外华文媒体的关注议题等征询客户需求及意见,进一步有效增强客户粘度。

通过搭建海外华文媒体十九大报道联盟,实施七个“一”工程,中新社进一步密切强化了对海外华文媒体的合作紧密度、服务有效性,并引导海外华文媒体在十九大报道中,成为正面宣传的参与者、正面报道的供应者、正能量的传递者,打造“借船出海”升级版,壮大“海外中国”舆论场的正面舆论声势,有效挤压负面舆论空间。

二、精准设置报道议题,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

通过精准地设置“十九大十九问”议题,以生动灵活的视角,通过“硬话软说”“官话民说”“长话短说”的极富亲和力的表述方式,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层面对外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式报道。

中共党代会历来是海外舆论热点。境外受众对此一直抱有“神秘”“好奇”的刻板印象,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形成舆论失衡的情况。针对这一状况,在中共十九大召开期间,中国新闻社就针对受众的疑惑,在十九大报道中进行了精心的议程设置,专门设置了“十九大十九问”栏目,该栏目定位为19篇兼具新闻性、知识性和史实性的综述。选取与十九大及党代会直接相关的新闻点,以问句设题,以“千字文”篇幅、轻松简明的行文,系统介绍党的历史、制度、程序、规定、纪律等,最大限度地帮助海外受众增加对中国共产党和十九大的认知。如《近四万里挑一 2287名十九大代表怎样选出?》《十九大为何有特邀代表?》《中共十九大前怎样进行全党“总动员”?》《中共中央全会为何五年召开七次?》《中共如何通过修改党章确立“行动指南”?》等,被海外华文报纸百分之百采用。

这些稿件经过新媒体手段整合制作,在PC端、客户端、微博、微信及海外社交平台同步推送,访问量逾160万;微博平均阅读量在30万左右,头条文章平均阅读数也超25万,其中《十九大为何首设“党代表通道”?》阅读量达746万。组稿还被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腾讯、新浪、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多家商网转载,并推至头条要闻等显著位置。腾讯专门制作“十九问”专题。“十九大十九問”系列报道,以党的十九大新闻元素为由头,通过中新社全媒体平台系统地介绍十九大及党的今昔概貌,回应海内外关切,正面引导舆论,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同时,围绕十九大报告,中新社第一时间推出十九大报告解读80余篇,多维度多视角多层次,形成舆论引导声势。其中,文字电讯通稿开设“十九大观察”栏目,累计发稿40余篇,聚焦十九大报告的重大判断、理论创新、从严治党、发展目标及十九大的世界贡献等议题,站位中国、放眼世界,见格局、见深度,涌现大量上乘佳作。

据不完全统计,中新社“十九大观察”所发稿件几乎全部实现在海外落地,被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印尼、巴西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华文报纸纷纷采用,如《十九大报告四大“新意” 折射中共大格局考量》一稿,被多个网站作为头条推送,并进入新浪当日的新闻总排行榜。

中新社还为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的华文报纸提供《中共十九大对世界的意涵》等解读十九大报告的特稿近40篇,也在第一时间落地,有效引导海外对中国走向的正面预期。该社的《中国新闻周刊》在大会开幕次日推出《新时代》封面故事报道,包含一组重磅解读文章:《中国发展确立新的历史方位》《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十九大的使命着眼于第二个“百年”》等。2017年10月26日,再推出一期封面故事报道《新征程》。endprint

这些稿件紧紧围绕国际关注的核心,把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理念和对海外受众的切身影响解读出来,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形象在海外受众心中的贴近感,有效地防范和挤压了西方媒体给党的国际形象带来的丑化、矮化和碎片化等影响。

三、多角度全方位报道,加强新闻舆论影响力

2017年5月中旬以来,中新社紧扣主要宣传任务设置议程,稳妥把握报道基调、节奏,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为主线,广泛调动采访力量特别是境内分社深度参与,精心组织“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推出精准扶贫、重大工程、深化改革、民生改善、法治建设、“双绿”发展、习近平主席国内考察地回访、十九大代表风采等多个专栏的系列报道,通过报道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提升党的对外形象。

同时,中新社围绕海外舆论关切的话题,打造原创策划精品,先后完成十组重点稿件,包括“中国”系列三组,其中“中国观”一组六篇,以海外“中国通”的视角,借外眼看中国、借外嘴评中国,积极宣介中国近五年来的国际角色转变和全球责任担当;“中国策”一组六篇,从回应海外关切的中国经济热点切入,深入解读当前中国稳中向好的经济形势;“中国治”一组八篇,结合习近平“7?26”重要讲话精神宣传,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的对外开放、民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中国国家安全、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中国的军队与国防、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经济改革等不同角度,集中向外界展现十八大以来中国内政外交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各界对中国发展成就、参与全球治理的积极评价;另外,还有“新”系列四组“中共新观察”“经济新方位”“侨界新视野”“高端新对话”;以及“理政‘研习所”“侨界‘近距离”“十九大前瞻”,共计发稿70篇。图片策划推出“迎接中共十九大图片专题”,共分七组,内容涵盖经济、科技、军事、生态、华人华侨等,以每日一组的方式签发,为十九大召开预热。

网络新媒体原创方面,还精心组织“五年惊变”系列专稿的策划采写。从“二孩”政策、移动互联网、无现金生活、共享经济、传统文化复兴、全民精气神提升等六个中国社会五年间的显著变化作为切入点,通过典型故事、数据分析、核心人物采访、专家点评等方式方法,生动讲述中国人生活的积极变迁。报道引起了很大反响,如《千余万“二宝”降生 深刻影响国与家的未来》,除了有223家媒体网站转载之外,搜狐客户端也在要闻采用。《“就像科幻小说!”外国人视角下中国的五年之变》一稿,记者采访到多位和中国渊源颇深的外国人,视角独特,被174家媒體网站转载传播。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全面、立体地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故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关注民生、重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真实写照。

大会期间,视频品牌栏目《微视界》推出“我这五年”系列及十九大特别节目“如此多娇”。《我这五年:科创女孩》播发当天即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排名第六,在新浪微博播放量已超过1250万次。“如此多娇”目前已推出六期:《大国重器》《创新中国》《绿水青山》《“一带一路”》《大道民生》《文化自信》。上述节目已被YouTube、日本龙之升电视台、澳大利亚天和电视台、马来西亚嘉丽台、新西兰华人电视台、加拿大多伦多网上电视、新动力传媒、香港中文网等海外电视台和网络媒体采用。

与此同时,中新社还发挥中新网的舆论影响力,强化融媒创新,做好移动端和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精准推送,扩大网上舆论场的有效覆盖。先后向与中新社有深度合作的九家海外华文媒体合作网站欧联网、欧洲万事达网、《菲律宾商报》、日本《中文导报》、中欧通讯网、罗马尼亚欧桥网、意大利世界中国网、加拿大七天网、欧华网,推送全社十九大主题原创报道534篇次,并嵌入中新社“聚焦十九大”专题,扩大海外传播。

在报道的预热阶段,搭建“迎接十九大”中英文网络专题;开幕前夕,开设“聚焦十九大”中英文网络专题。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10月16日至24日,共发布包括文、图、视频的中英文稿件2259条,其中中文稿件1828条,英文稿件431条;境内社交媒体平台推送456篇次;海外社交平台推特、脸谱账号推送333篇次。微博话题标签“聚焦中共十九大”“我这五年”“数说这五年”“侨胞寄语十九大”累计阅读总量达3.2亿,其中主标签“聚焦中共十九大”达到2.4亿。

四、借“外嘴”说实话,提高新闻公信力

通过发动海外分社,集中广泛采访近40位外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和政要,以海外受众更熟识的专家、更熟悉的视角对外报道十九大。

这些“外嘴”包括美国TDW咨询公司总裁兼CEO汤姆?沃特金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学院院长侯秉东、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澳大利亚科学院院长安德鲁?霍尔姆斯、捷克前外长扬?科胡特、哈萨克斯坦外交部亚非司副司长阿科什卡罗夫等。如《美专家指中国取得非凡成就将为世界作更大贡献》《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中国的未来与世界息息相关》等文章,除海外报纸落地外,还被海外网络、新媒体纷纷转载。

中新社还整合自身在港澳台侨方面的传统优势,与“外嘴”“外眼”资源形成报道合力,并以此为引导海外舆论的突破口,做细做足解疑释惑工作,最大限度实现十九大外宣传播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仅大会期间针对相关对象的采访即超过230人次。通过“外嘴”说真话实话,“外眼”客观评价中国,进一步提高“海外中国”的新闻公信力、说服力。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在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等九个方面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有所加强。一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二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三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四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优化外宣战略布局。

从中新社十九大报道的显著成效可见,对十九大的后续报道,应更进一步优化议题设置,引入议题管理思维,发挥十九大议题与国际舆论的“共振效应”,多维度创新性地讲述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文中新社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海外视角 新锐表达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