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

2018-02-09 21:20任新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意象想象

任新宇

摘要: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典诗歌的教学在语文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典诗歌教学对学生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古典诗歌;情境;意象;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107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诗歌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熠熠生辉,更加光彩照人。它如空谷幽兰,散发着淡雅而清新的幽香,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前往驻足观赏,令人难以割舍。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内容占了相当多的篇幅,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价值和迷人魅力。但纵观现在初中阶段古典诗歌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令人担忧。由于古典诗歌产生的年代久远,学生对诗歌的内容陌生,不理解,所以古典诗歌的教学课堂往往以教师一言堂为主,使得原本应是一堂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诗歌赏析课,变成了一堂以讲解字词为主,枯燥乏味的诗歌翻译课。这样的课堂导致了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不高,若不是中考关于古诗词的考查占到了15分,笔者认为很多学生也许会对古典诗歌敬而远之。針对这种现状,教师要及时反思,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古典诗歌,提高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识和赏析水平。

一、激趣,走进诗歌的情境

学生初读古典诗歌时,往往因对诗歌陌生而难以入境。这时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激情。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讲述典故、逸闻趣事等来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从中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说起。《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雅”指正声雅乐;“颂”指祭祀乐歌。追根溯源,《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歌词了。那么,在学习《关雎》《蒹葭》这两首诗时,可以通过播放和这两首诗情境相同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舒缓悠扬的歌声中去体会古人那纯洁唯美的爱情。不仅在《诗经》的教学中可以用到这样的方法,在宋词的教学中也是如此。从词的属性就可以看出它和音乐的紧密联系。“词是依照新声乐曲的各种乐调所填写的歌辞。在声律美学范畴言之,无论是平仄、清浊和顿挫,词都具有它的特殊的音乐性。”由此可见,在讲解这些和音乐有关的诗词时,音乐应该相伴左右、如影随形。除了从听觉上激发学生兴趣外,还可以从视觉入手。如在学习王维《使至塞上》这首诗时,可以给学生展示表现大漠广阔无垠,浩瀚无边的壮丽图片,在这样广阔的背景下,一屡青烟缓缓升起,一轮红日慢慢落下,通过图片中物体的色彩、形状,在空间上所展现出的令人震撼的美,由视觉上的刺激直达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还可以通过讲述诗人的趣事来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的家世。李清照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而她的夫君赵明诚则是当朝宰相赵挺之的第三子。两家家境殷实,两人情投意合,伉俪情深。讲到这里,学生明显被笔者讲的内容吸引了,都坐得笔直,睁大双眼,期待着笔者接下来要讲的故事。于是,笔者接着讲道:他们夫妻婚后志趣相投,还经常互比文采。一日,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她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得不如妻子,很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地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词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

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象

在近期的一次大型考试中,有这样一道古诗默写题,请写出和《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相似的诗句(注:请从《商山早行》这首诗中选择诗句)。这道题有两分,正确答案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这道题都做错了。这道古诗默写题的低得分率反映出不少问题。笔者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学生没有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意象”的含义和生成是十分关键的。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他在《文学雕龙·神思》篇中这样说道:“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简而言之,所谓意象是显现于文学作品中寄托了创作主体情感与思想的具体物象。它是赏析诗歌时的用语,是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事物,由这些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情思的事物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从而形成意境。

在古典诗歌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用法,有时一个句子中会没有谓语;有时为了押韵,语序变化多样。如《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这句话中只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六种意象的组合,没有谓语,不合语法规范,但读完后我们却能感受到诗人那种孤独、凄凉的心境。因为“枯”“老”“昏”这些形容词,给读者的感受都是无生机的、暗淡的,诗人既然用这些词来形容,必然是诗人当时的那种孤单、凄凉的心境的物外反映。这也是“物由心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真实反映。尽管诗人呈现给我们的意象是有限的,但通过想象和联想,我们可以由那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之实,引发审美想象的境界之虚。我们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有限的意象组合成一幅广阔、立体的、能够延伸的画面,透过字面看本质,挖掘隐藏在字面下的深沉含义,从而进入对本诗的深层理解和赏析。endprint

三、诵读,体验诗人的情感

诗歌具有强烈的情感。闻一多说:“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郭沫若说:“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古典诗歌在抒情性上更是过之而不及。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会当凌绝顶,(上接第107页)一览众山小”;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牽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些古典诗词,或忧国忧民,或壮志凌云,或缠绵悱恻,或豪气冲天,无不表达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读时仿佛自己的心情也随着诗人而上下起伏,或喜或忧。诵读,可以让学生和诗人感同身受,让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和诗歌语言的特点是紧密联系的。诗歌的语言具有节奏、韵律、对偶,富于音乐性。节奏是诗歌的重要特性之一,可以强化诗歌的效果和力量。韵律是指诗歌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对偶指把内容相关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似并互相对称的字句并列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些诗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款款入耳,能够消除学生背诵古诗的为难情绪,便于他们记忆和传诵。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定要用沉郁苍凉的声音读出诗人在遭遇屋上茅草被风刮走,被小孩子抢走过程中的痛心、痛惜、痛苦的心灵历程。对其抒情长句尤其要加强指导。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教师先要指导停顿和重音,然后指出:读这几句话,语调要高,语气要强,音色要亮。“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等词句要读得铿锵有力,“死亦足”三个字要特别用力,“足”字咬字要饱满,气息可延长。最后一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以连读三遍,一遍比一遍有气势,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杜甫心系天下百姓,大无畏的济世情怀。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就会把整首诗读得很连贯,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准确地表现诗人奔放的情感、殷切的渴望以及宽广的胸怀。

总之,古典诗歌的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一线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要继承前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又要博采众长,吸收一些有效的、实用的、切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力争在课堂上做到让学生真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民治中学 518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意象想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来自林间的风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