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2-09 22:53刘进
科技传播 2018年3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模式

刘进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作用日益重要,产学研合作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思想的有效实现途径。山东省的产学研合作近年来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文章分析了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利益分配协调机制、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对推动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4-0182-03

我国从1992年开始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政府将产学研合作定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并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思想的有效手段,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国内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发展模式,然后以山东省为例,重点分析了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推动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国内产学研合作现状

1.1 国内产学研合作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主要围绕影响因素、合作创新机制、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开展。姚潇颖[1]等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为技术创新、结构和环境,其中技术创新因素影响尤为突出。王国红[2]等在阐述产学研合作与集成创新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认为限制集成创新的主要因素有合作主体实力、沟通和信任。丁桂香[3]从理论层面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投入、激励和制约以及沟通等运行机制。姜彤彤[4]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提出了包括动力、知识转移、风险控制、利益分配等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吴伟[5]等分别从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创新平台、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1.2 国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典型案例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开展,多种合作模式有机融合、长久共存、联合成长,目前国内已形成5种主要类型:创新战略联盟模式、“1+1+1”联合创新平台模式、高校与地方对接合作模式、大学科技园模式、“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模式。

1.2.1 创新战略联盟

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的产学研联合发展模式,具有大规模、宽领域、高水平的特点,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实现方式。国家六部委通过创立涵盖4个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汇集了龙头骨干企业26家、一流院校18所、主干科研院所9家,打造了集设计、研发和市场有效对接的技术创新活动全链条,破除了技术行业的瓶颈问题,充分解决了我国产业不集中、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限性。

1.2.2 “1+1+1”联合创新平台

“1+1+1”联合创新平台是政府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并共建研究院、研发基地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发展模式。如广东省政府部门自2006年以来已与国内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长久合作,创立了20多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分别有21所和18所高等学校创建了办事处和研究院。

1.2.3 高校与地方整体对接合作

高校及科研院所凭借自身优势与地方专业镇双向选择并开展全方面对接合作,全方位服务于社会,开辟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新领域。如佛山市、广州市等分别与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签署了23项全面合作项目。高等院校通过与广东省100多个专业镇进行双向选择,建立了長久、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显著提高了专业镇特色名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1.2.4 一园多校的大学科技园

通过校地共同创建、一园多校的大学科技园形式,将大学与当地资源进行整合,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如深圳市通过引进北京大学、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等53所国内外知名高校,成立了深圳虚拟大学园。

1.2.5 “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

“政产学研金”模式中,“政”为引领者、监察者,“产”为创新主体,“学”“研”为催化剂,“金”为支持者。如浙江德清县通过运行“政产学研金”模式,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都已成立了省级研发中心,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创建了大量具有行业辐射引领能力的中试基地、研究院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2 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

山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创新,并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对接,从1991年至今每年举办产学研展洽会,有规划、有目的地统筹安排各种产学研活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推动下,山东省产学研协同创新一直向纵深层次迈进,并已成为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的理念和品牌。到目前为止,省政府已与24家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就产学研协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省17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52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都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9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采用产学研合作方式完成,产学研结合的作用日趋增强。

2.1 山东省产学研合作模式及特点

为加快山东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高度融合,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突破,合作模式呈现明显的多样化发展趋势,目前5种主要类型如下: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转让模式,高校企业共建科研机构协作生产模式,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经营实体模式,科技成果本单位转化模式,“政产学研商资”合作模式。

2.1.1 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转让模式endprint

高校、科研机构通过科技资讯等信息传播途径将科技研发成果向社会公开,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自主选择合适的科技研发成果,从而促进生产力的有效转化。该模式的优点在于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快,科研机构能够在短期内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科研资金,企业通过投入使用科技成果能够迅速进入市场并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因此,大学和科研院所大多都热衷于这种合作模式。

2.1.2 高校企业共建科研机构协作生产模式

高校通过借助自身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与企业共建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将高校的科研人员与企业的技术人员通过定向招生、联合培养等形式组织起来共同进行相关技术研究。该模式在为企业攻破重大技术难题的同时,也有效地处理了高校科研经费和应用型人才引进、培养的问题。

2.1.3 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经营实体模式

高校和科研院所以研发成果作为股份成本,企业则以硬件如研发场地、仪器设备等作为股份成本,合作双方通过发挥各自优势,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在短期内能够获取一定规模的经济效益。

2.1.4 科技成果本单位转化模式

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自身创办企业创建科研试验场地,进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生产活动,既能获取更多的科研资金、改善教育和科研环境,又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能性,为走产学研合作的实践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5 “政产学研商资”合作模式

山东省为实现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探索并运用“政产学研商资”合作的新模式—政府(政)、工业企业(产)、高校(学)、科研机构(研)、商业企业(商)和金融投资业(资)相结合,该模式成为产学研合作长久稳定发展的典范。

2.2 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制约因素

2.2.1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开始较晚,相关法律体系建设方面还不健全,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对困难,加大了产学研结合的风险。再加上存在各合作主体知识产权概念模糊、权责不清,缺少法律的约束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产学研合作长久、稳定的发展。

2.2.2 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产学研合作开始前,对权利、责任、利益关系定位模糊或落实不到位,对合作过程中劳动成果的分配没有具体的规定,在处理利益纠纷问题上缺乏依据,都会对日后利益分配造成隐患。合作过程中,各方为实现个体利益,难免会危及整体利益,从而影响合作的进度,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

2.2.3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

山东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和种类相对较少,尤其缺乏专业的技术转移、科技企业孵化、投融资等中介机构。相比于国外产学研中介机构的管理人员,山东省产学研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据此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全方位咨询服务的能力亟待提高。

2.2.4 企业科研成果二次开发不足

目前,多数企业只注重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而缺乏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对于科研成果的二次创新、推广使用和转化重视程度不够。

2.2.5 政府在产学研协作中的引导力度有待加强

政府发布的有关科技计划实施细则对支持产学研合作具有明确规定,但对政府部门重点扶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缺少引导性的考核标准,尤其是对支持的条件、形式未进行明确规定,对以产业技术创新链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形式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贴牌”产学研迹象日益显现。

3 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对策建议

3.1 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制

1)营造良好法制环境,增强企业与高校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把产学研合作列入法律建设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监管力度。

2)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彼此尊重对方知识产权,保障科研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有效地保护专利人的合法权益。

3.2 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协调机制

1)建立贡献和利益密切结合的创新收益分配管理体系,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根据资源贡献度和科研成果转化率分配利益。

2)建立仲裁调解机制,最大限度地协调参与主体的利益差别,规避因利益偏差而导致的信任危机。

3)建立利益與风险共同分担的创新机制,实现分过程、分层次分解风险管控责任,实现产学研合作的长久发展。

3.3 强化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

1)加快建设产学研合作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有效对称。

2)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拉近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供需距离。

3)加快建设专业型中介服务机构,发挥法律咨询等专业优势。

4)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优势,发挥对该行业内产学研联合的统筹作用。

3.4 提升企业科研成果二次转化率

1)企业科技研发在满足社会切实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与高校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以项目为依托载体,引进重大科研项目进行产学研联合,大力支持高校承担参与各级各类科技研发项目,解决企业一线生产技术的瓶颈问题。

2)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建立中试基地,有选择性地对投资市场前景较好的高新技术或产品开展中试和工程化研究,再到企业进行转移转化,提升企业科技成果二次转化率。

3.5 加大政府支持产学研结合力度

1)加大财政经费投入比例,采用多种投资方式积极指导产学研有机融合。

2)充分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究创设产学研联合引导基金。

3)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引导,完善产学研合作取得项目资助的审核机制。

参考文献

[1]姚潇颖,卫平,李健.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微观调查数据[J].科研管理,2017,38(8):1-10.

[2]王国红,刘力铭,刑蕊.基于关系视角的产学研集成创新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8):106-111.

[3]丁桂香.产学研合作机制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3(17):130.

[4]姜彤彤.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7(6):61-63.

[5]吴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29):26-27.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永续债券探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瑞典“移动谷”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