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运营的PPP模式研究

2018-02-09 07:54朱焱于文谦戴红磊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PPP模式

朱焱 于文谦 戴红磊

PPP mode of leisure sports specialty tow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in China: based on feasibility logic analysis

ZHU Yan1,YU Wen-qian1,DAI Hong-lei2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S-CAD等研究方法,从政策主导观点出发,对我国运动休闲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运营中PPP模式选取的政府立场、发展目标、实施手段、预期结果进行分析,探求PPP模式在特色体育小镇建设运营中的逻辑关系与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PPP模式在体育小镇建设运营中逻辑关系明晰,层级联系紧密,运营效率显著,能够有效拓宽融资渠道,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优化小镇投资结构,降低项目建设风险,提高建设运营效率。并在政府与融资方之间存在有效的制衡机制,实际操作性较强,是特色体育小镇项目,统筹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结合的最佳模式。地方政府應根据特色体育小镇建设运营的实际情况,完善项目规划,提高政策支持,选取优质的社会资本方,完善监管指导体系,健全收益分配制度,统筹协调各方关系、改善公共服务环境,为运动休闲特色体育小镇的建设运营提供保障。

关键词: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PPP模式;S-CAD方法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5-0061-06

Abstract: The study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of leisure sports specialty towns in 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S-CAD and starting from government policy orientation, it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bjectives, the means of implementation as well as the expected results. Study shows that PPP mode is the best mod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social capital, because it has a clear logic,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evel and its operation efficiency is remarkable, which can effectively 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alleviate the financial pressure of the government, optimize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of the small town, reduce the risk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Therefor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project planning, [JP2]give policy support, choose social investors of high quality, [JP]perfect regulatory guidance system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take-holders, improve public service environment to provide protection for the leisure sports specialty town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operation situation.

Key words: leisure sports specialty towns; PPP mode; S-CAD

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的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的体育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5月,体育总局办公厅〔2017-73〕号文件《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将首批96家体育特色小镇作为试点建设运营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在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下简称“体育小镇”)建设工作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与规划,充分发挥体育小镇建设运营过程中市场的主体作用,摆脱过去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以政府出资或垫资为主的“地方债”融资模式,积极通过金融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引进项目建设战略投资主体,进行体育小镇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突出体育特色,形成多元融合的产业链与服务圈[1]。

随着体育特色小镇政策层面的推动,全国各地掀起了体育小镇投资建设的热潮,PPP模式作为国家政策引导,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的重要模式,已成为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动力, 2017年7月,财政部财金〔2017-76〕文件《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申报筛选的工作通知》指出:深入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简称PPP模式),加强示范引领和样板推广,带动更多的PPP项目落实,充分发挥PPP模式在稳步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地区在体育小镇建设运营过程中,规范运用PPP模式盘活存量公共服务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与运营,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2]。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廣的初期,PPP模式在体育小镇的建设、运营过程中是否能够得到合理应用,还需要对其逻辑性与可行性进行理性论证。S-CAD政策合理性分析法,是从主导观点出发,对国家政策行为模式进行实际效应性、实施效率性、实现可能性的论证方法[3]。适合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运营PPP模式实施的逻辑性与可行性的科学论证。因此,本研究选用S-CAD方法,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体育小镇建设与运营过程中选用PPP模式的内在逻辑性、经济效率性与实际操作性进行论证,为PPP模式在体育小镇建设运营中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小镇” “PPP模式”“S-CAD分析”等为关键词,检索CNKI(2010-2017年)相关论文87篇。通过整理分析后根据研究需要,引用参考了期刊论文21篇、硕博论文8篇、查阅参考了相关文件6份。

1.2 S-CAD方法 政策分析法(Subjectivity-Consistency, Adequacy, Dependency简称S-CAD),即从一个选定的观点出发,对国家公共政策方案实施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包括一致性(Consistency)、充要性(Adequacy)、依赖性(Dependency)等分析过程[4],其分析原理是在明确政策主导观点后,对政策执行的实际效应、实施效率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在科学的逻辑框架下鉴别不同观点对政策方案实施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政策规划的有效评估[5]。通过S-CAD法对PPP模式在我国体育小镇建设、运营中的可行性进行逻辑分析。首先,明确我国体育小镇建设的国家政策,政府观点;其次,从政策立场出发,分析体育小镇建设运营的国家政策导向与发展目标、实施手段与预期结果间的逻辑关系;再次,比较不同设计方案与实际操作情况,分析政策方案设计的逻辑性,操作方案的可行性;第四,发现PPP模式在体育小镇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PPP模式方案的实施提出建议。

2 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现状分析

运动休闲特色体育小镇又称“体育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在体育小镇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衍生而来的具有休闲特色的体育产业建制镇[5]。随着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国民健身意识迅速提高,体育产业与健身休闲业迅猛发展,2016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国家部署,以健身休闲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鼓励地方积极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示范区[6]。2017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我国首批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96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名单。全新的运动休闲特色体育小镇均以航空航天、水上运动、户外运动、网球、棒球、攀岩、温泉、滑雪、帆船、汽车、马拉松、定向越野、健康养生、电子竞技等特色项目建设为依托,明确突出以健身休闲、旅游度假、文化传承、健康指导为主体的、多太融合型产业链与生态服务圈,体现了鲜明的运动休闲业态与深厚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

从全国96个运动休闲特色体育小镇省域分布情况看,最多的为北京、河北、湖北三地,各有6个小镇;其次为湖南、山东、广东等省份各5个;上海、江苏、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区各4个;山西、辽宁、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山西等省域各3个;海南、贵州、吉林等地各2个;甘肃、青海、西藏、宁夏、新疆等地区均为1个。从我国四个直辖市分布情况看,共有15个示范镇入围,其中北京最多,6个;上海,重庆均为4个;天津最少仅有1个。从区域分布情况看,华东地区运动休闲小镇数量最多,22个;其次是华北区域,18个,华中17个,西南15个,华南11个,西北7个,东北6个。从分布类型情况看,96个小镇可分为14种类型,其中,水上运动小镇5个;健康养生小镇4个;户外运动小镇、国际小镇均为3个;航空小镇、网球小镇、温泉小镇各2个;棒球小镇、攀岩小镇、滑雪小镇、汽车小镇、马拉松小镇、帆船小镇、定向运动小镇、电子竞技小镇各1个,其余均为特色休闲旅游小镇。

运动休闲特色体育小镇,作为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特色建制城镇,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其建设、运营与发展备受社会关注。2017年我国住建部、财政部、体育总局三部委联合,为每个体育小镇配备土地4 000~5 000亩,一次性补助300万启动基金,用于建设完善小镇休闲健身设施。计划在三年内,将运动休闲特色体育小镇建设成为投资20亿, 特色体育产业覆盖率在50%以上的生态镇,形成由体育旅游、体育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传媒、体育用品制造等产业形态为主的运动、休闲、旅游、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立体融合化发展的特色小镇。而目前在运动休闲特色体育小镇建设运营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第一,资金匮乏问题。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中,资金问题是首要问题,虽然国家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投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国家体育总局提出资助金额300万,个别地方政府也相应出资2~3个亿作为体育小镇的建设资金,但与三年20亿的小镇资产相比、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的(50%)体育产业设施配备,均需要巨额的资金予以支持,要把特色体育小镇建设成为生产、居住、休闲、健身等业态融合发展的综合小镇,巨额的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按照浙江建设特色体育小镇的基本要求,每3年就要投资30~50亿元[7]。如何拓宽融资渠道,避免资金缺失问题,是推进体育小镇建设的首要问题。第二,项目建设管理风险问题。目前特色小镇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在新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积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脱实向虚的形象工程 [8]、避免开发商主导下的项目过度“举债”导致的“豆腐渣工程”“烂尾楼”“半拉子工程”等隐性风险问题的出现,同样是体育小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第三,缺少成熟的商业运营管理模式问题。目前我国休闲运动特色体育小镇的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还没有一套完善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成熟配套的商业运营管理模式是体育特色小镇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商业模式不成熟,管理体制缺失,直接影响体育小镇招生投资的发展,投资如何得到回报,小镇产业如何运营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因此,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引入社会资本力量参与体育小镇建设、运营、管理是解决当前体育小镇建设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PPP模式作为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进行“公私合作”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模式,为体育小镇建设提供了机制和资金上的双重保障,可以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项目建设风险、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

3 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PPP模式的逻辑关系分析

3.1 S-CAD框架PPP模式解构分析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9]。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从而使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10]。在休闲运动特色体育小镇的建设运营中,PPP模式的主要参与方包括政府、社会资本方、融资方、承包商和分包商、原料供应商、专业运营商、保险公司及专业结构等[11]。本研究将参与双方划分为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方。在体育小镇PPP模式项目中,政府承担项目规划、建设、运营与监管等职能,为“主导观点方”;社会资本方主要承担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方案的具体实施,为“相关观点方[12]”。

在S-CAD分析框架下,将政府主导观点划分为,政府立场、发展目标、实施手段、预期结果等四个方面,本研究站在政府部门“主导观点”的角度对体育小镇建设运营的PPP模式进行具体解构:1)体育小镇PPP模式的政府立场(简称PS):PS1为体育小镇PPP模式的社会服务、经济运行、环境保护效益最大化;PS2为体育小镇PPP模式建设运营风险最小化;PS3为体育小镇PPP模式建设运营管理效率。2)体育小镇PPP模式的发展目标(简称G):G1为合适的体育小镇PPP模式社会资本方;G2为体育小镇建设运营风险管理风险有效控制;G3为完善体育小镇建设规划、监管体系;G4为体育小镇的合理运营收益分配。3)体育小镇PPP模式的实施手段(简称S):S1为体育小镇项目前期准备阶段;S2为体育小镇项目谈判阶段;S3为体育小镇项目融资阶段;S4为体育小镇项目设计方案阶段;S5为体育小镇项目建设阶段;S6为体育小镇项目运营管理阶段。4)体育小镇PPP模式的预期结果(简称R):R1为体育小镇项目社会服务效益增强;R2为体育小镇项目PPP模式良好运行;R3为社会投资方获得合理收益(见图1)。

3.2 PPP模式政府立场与发展目标的逻辑关系分析

PPP模式的运动休闲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运营中与社会服务、经济运行、环境保护效益最大化(PS1)有直接逻辑关联的发展目标为G1 、G2 、G3、 G4四个方面。G1:选择优质的社会资本企业作为项目的建设运营合作方,是完成特色体育小镇建设运营,实现社会服务、经济运营、环境保护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方式,国家体育总局在第四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的申报筛选工作中已明确指出:对于PPP项目社会合作方的选择,应符合行业部委的支持方向与政策要求,合作方具有能够完成项目能力的论证方案,项目合作期限不低于10年,且不得采用建设—移交(BT)方式实施,政府不得回购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不承担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损失与投资收益问题。项目申请严格按照评审程序进行;G2:健全工作机制,有效的项目建设投资运营风险处理方式,对避免体育小镇因投资方问题造成“烂尾楼”、“豆腐渣工程”等现象的出现具有重要作用;G3:完善的体育小镇建设规划、监管体系;G4: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是降低项目风险提高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有效方式。

PPP模式的运动休闲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运营中与建设运营风险最小化(PS2)有直接逻辑关系的发展目标为G1 、G2、G3。G1:选择优质的社会资本企业作为项目建设运营的合作方,能够有效的避免项目进行中建设、运营方面存在的风险;G2: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的降低项目运行风险,达到全程风险最小化;G3:完善的项目建设规划、监管体系能够有效的保障项目工程质量与建设运营效率。

PPP模式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与项目建设运营效率(PS3)有直接逻辑联系的发展目标为G1 、G3、G4。G1:选择优质的社会资本企业作为项目的建设运营合作方,充分的运行能力、丰富的建设经验,成熟的管理机制是提高小镇建设运营效率的重要保障;G3:政府部门通过建立完善的项目建设规划、监管体系并直接监督与指导体育小镇项目的建设运营,能够有效的提高项目运行效率;G4:完善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能够有效的激励社会资本合作企业,促进体育小镇项目建设与运营效率。

3.3 PPP模式发展目标与实施手段的逻辑关系分析

PPP模式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运营中与优质的社会资本企业有逻辑关联的实施手段有S1、S2 。S1:项目准备阶段决定项目总体构想、规划与社会资本企业的选择标准;S2:项目谈判阶段决定政府对社会资本合作方的选择及社会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关系。

PPP模式的运动休闲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与有效的控制小镇建设运营风险有逻辑关联的实施手段有S1、S2、S3、 S4 、S5 、S6、S7。风险防控贯穿于小镇项目建設运营的全程,其中S1:项目准备阶段是对项目风险的前期预防;S2:项目谈判阶段是明确参与方责任风险,防止违规招商带来项目风险;S3:项目融资阶段保障依法融资避免金融风险;S4:项目设计阶段,合理规划设计小镇建设运营方案,规避违规建设对环境破坏的风险;S5:项目建设阶段管控施工安全事故;S6:项目运营阶段应严格进行运营管理风险监控;S7:项目移交阶段,对建设运营项目进行质量检查评估,避免商品质量风险。

PPP模式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运营中与小镇运营的利益分配方式有逻辑关系的实施手段有S1、S2、S3、 S4 、S5 、S6、S7。S1:项目准备阶段是对项目收益问题的讨论与分配方案的制定;S2:项目谈判阶段是对参与双方利益分配方式的确定;S3:项目融资阶段合理进行融资降低小镇建设运营成本;S4:项目设计阶段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有效的降低人力、物力成本,减少双方建设运营的金融压力;S5:项目建设阶段合理施工,高效管理能够有效节约项目成本;S6:项目运营阶段运营商科学的运营策略,高效的运营手段,提高商业收入,降低运营成本;S7:项目移交阶段“政企”进行小镇项目的检测、交接、验收与收益交付。

PPP模式的运动休闲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运营中与完善的体育小镇建设运营的监管、指导体系有逻辑联系的实施手段为S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不仅包括项目的整体方案策划与“政企”合作准备,同时也包括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政策、法律环境的准备。2010年财政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13]拓宽了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引导私营企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领域。2014年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14]明确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领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可行性。《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操作指南的通知》[15]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进行了深入指导。2015年国家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16]等一系列的政策充分的说明了PPP模式在我国公共服务建设领域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而截至目前为止我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的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申报赛选工作的开展及《招商投标法》《抵押法》《担保法》《特许经营权法》的出台更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立法基础与运行环境[17]。

3.4 PPP模式预期结果与实施手段的逻辑关系分析

PPP模式的运动休闲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运营的实施手段中与预期结果有逻辑关联的为R1、R2。其中在S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对于优质的社会资本企业的选择是决定项目完成效果、社会效益的根本,而充分的政策、法律、资本、规划准备是保障体育小镇项目PPP模式良好运行的基础,更是政府获得成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依据。在S2项目谈判阶段与预期结果有逻辑联系的为R1、R2、R3。其中在谈判阶段确定项目的有效实施方案对项目能否完成并确定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决定性影响,而政府与社会资本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合理的受益分配方式是项目良好运行的保障。在S3项目融资阶段科学的投融资方案与合理的双方收益分配制度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在S4项目设计阶段与预期成果有逻辑联系的是R1、R2、R3。体育小镇项目设计应该从服务社会,以人为本,确保安全、健康、环保的角度出发,为更好的促进体育小镇建设PPP项目的运行,促进合作双方合理收益而服务。在S5项目建设阶段与预期成果有逻辑联系的是R1、R2、R3。体育小镇建设工程质量的保障是扩大社会服务效益,推动小镇项目运营,获取运营收益的重要手段。在S6项目运营阶段与预期成果有逻辑联系的是R1、R2、R3。体育小镇多元融合产业的良性运行是促进社会服务效益最大化,政企有效合作,实现双赢战略的核心要素。在S7项目移交阶段均与R1、R2、R3预期结果有逻辑联系,政府与社会资本企业实现对体育小镇项目完成后的合格检测与合法交接,能够有效实现体育小镇项目的社会服务效益最大化,促进PPP模式的合理运行,从而获得合理收益。

4 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PPP模式的经济效率分析

PPP模式的运动休闲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运营的经济效率分析是通过在体育小镇PPP模式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对“公私合营”的政府立场、发展目标、实施手段与预期成果等各环节间的逻辑联系进行充分性与必要性分析。

4.1 PPP模式发展目标对政府立场的充分必要性

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社会服务、经济运行、环境保护效益的最大化(PS1)与选择优质的社会资本企业(G1)、有效的风险控制(G2)、完善的监管体系(G3)、合理的收益分配(G4)之间存在显著的充分必要性联系。而要有效控制体育小镇的建设运营风险,使其达到融资、建设、安全、运营、环保等多方面风险的最小化(PS2),选择优质的社会资本企业(G1),制定科学严谨的风险控制方案(G2),完善政府对项目的监管指导体系(G3),是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前提。要提高小镇建设运营的工作效率(PS3),选择优质的社会资本合作方(G1)、完善的监管体系(G3)、合理的收益分配方式(G4)是关键,优质的社会企业合作方,政府的有效监管、指导再加之合理的收益分配方式的激励能够有效的促进体育小镇建设运营效率的提升。综合分析,PPP模式体育小镇建设运营项目的发展目标与政府立场各环节的逻辑联系具有显著的充分必要性。

4.2 PPP模式实施手段对发展目标的充分必要性

选择优质的社会资本企业(G1)作为体育小镇PPP项目的合作方,这一发展目标与S1项目前期准备,S2项目谈判两个阶段的项目前期规划、社会资本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标准制定,招标流程、双方洽谈合作关系均具有充分必要性联系。体育小镇项目建设运营的风险防控(G2)贯穿于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因此与S1-7实施的每一个阶段均具有充分必要性联系。科学完善的体育小镇PPP项目的监管、指导体系(G3)的建立,[JP2]源于S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政府部门的监管、指导机制的建立,因此,项目准备阶段与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充分必要性联系。保证政府与社会资本体育小镇建运营收益的合理分配(G4)体现在S1双方对项目收益配比的论证准备与S2分配方案谈判协议的达成,S3有效的社会融资,S4科学的项目设计,S5高质量的项目建设,S6合理的项目运营等过程,因此,合理的项目受益分配方式(G3)与S1-6实施阶段有充分必要性联系。[JP]

4.3 PPP模式预期成果对实施手段的充分必要性

为了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充分服务社会(R1)的预期结果,在S1与S2项目准备、项目谈判阶段选择优质的社会资本合作方,S4项目设计阶段对体育小镇建设运营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并进一步保证S5项目建设工程质量,S6项目合理运营,S7项目成功移交给政府等过程,因此S1、S2、S4、S5、S6、S7等阶段的成功完成是实现R1充分必要性条件。体育小镇 “政企”合作的PPP项目的良性运行(R2)预期结果的实现,均与政府部门对项目实施S1前期准备、S2项目谈判、S4项目设计、S5项目建设、S6项目运营、S7项目移交等过程进行严格设计、分工、监管、指导、验收,因此S1-7等阶段是实现R2体育小镇项目良性运行的充分必要条件。社会资本方获得合理的项目收益(R3),主要取决于S2、S3、S4、S5、S6、S7等过程,其中,S2项目谈判阶段确定社会资本方的收益方式,S3融资阶段决定社会资本方对项目融资风险与建造运营风险是否可控。S4、S5项目设计与建设涉及到社会资本方对项目成本的计算与控制。S6项目运营阶段决定社会资本方的成本回收与运营效益。S7项目移交阶段决定项目能否成功交接与获[JP2]得收益。因此,S2、S3、S4、S5、S6、S7等阶段是实现R3社会资本收益的充分必要条件。通过对运动休闲特色体育小镇PPP模式的政府立场、发展目标、实施手段与预期结果各环节要素的逻辑关系分析发现,除項目移交与合理收益分配方式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充分不必要外,其余各环节要素间均为充分必要条件。由此可见,体育小镇建设运营PPP模式具有非常显著的运行效率。[JP]

5 结束语

通过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运营PPP模式的逻辑关系与经济效率分析,我国体育小镇建设对于政府与社会资本PPP模式的选择,在政府观点、发展目标、实施手段与预期结果等层级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合理,且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之间存在有效的制衡机制,其操作方案的可行性较高,地方政府应根据特色体育小镇建设运营的实际情况,选取优质的社会资本合作方,充分做好小镇建设前期规划与准备工作,提高体育小镇建设政策支持、完善小镇建设运营的监管机制、建立合理的参与方收益分配方式,统筹协调各方关系、改善公共服务环境,为运动休闲特色体育小镇的建设运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7-05-09].http://www.sport.gov.cn/n316/n336/c802334/content.html.

[2]财政部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申报筛选的工作通知[EB/OL].[2017-08-21].http://www.sport.gov.cn/n316/n336/c820232/content.html.

[3]康晓琳,梁鹤年,施祖麟. 透过S-CAD分析框架回顾土地垂直管理政策[J]. 中国土地科学,2014,28(6):51-57.

[4]梁鹤年.政策规划与评估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姝雯.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培训会[N].贵州民族报,2017-08-22(B01).

[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6-07-07].http://www.sport.gov.cn/n319/n10510/c772956/content.html.

[7]张天浩,丁伯康.PPP模式助力特色小镇战略落地[J].经济,2017(1):53-54.

[8]杨洋.特色小镇密集上马 潜在风险值得警惕[N].金融时报,2017-01-11(003).

[9]李明.PPP模式介入公共体育服务项目的投融资回报机制及范式研究——对若干体育小镇的考察与思考[J/OL].体育与科学,2017,38(4):86-93.

[10]郑志强,陶长琪,冷毅.大型体育设施供给PPP模式的合作博弈分析[J]. 体育科学,2011,31(5):27-32.

[11]屈胜国,屈萍,谢琳,刘丹松,尹波.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在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改革中的应用——以广州体育馆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8):37-43.

[12]寇杰,何桢.基于S-CAD方法的PPP模式逻辑性与可行性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5(7):65-70.

[13]国务院办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0-05-13].http://www.gov.cn/zwgk/2010-05/13/content_160518.htm.

[14]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EB/OL].[2014-09-23].http://www.mor.gov.cn/pub/jinrongsi/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409/t20140924 _1143760.htm.

[15]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EB/OL].[2014-11-29].http://www.jrs.mor.gov.cn/pub/jinrongsi/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412/t20140924 _1162965.htm.

[16]财政部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EB/OL].[2015-05-19].http://www.scio. gov.cn/xwfbh/ xwfbh /xczb /xgzc /Document/1448388/1448388.htm.

[17]韓雪.基于PPP模式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3):109-113.

猜你喜欢
PPP模式
PPP模式在现代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与海绵城市债
株洲推行PPP投融资模式的思路
国外PPP模式之借鉴研究
PPP模式下养老地产融资风险分担博弈分析
关于我国PPP项目管理方案的策划与研究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