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入教,打造和谐五步课堂

2018-02-10 08:21程慧香
职业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情感

程慧香

(太谷县职业中学,山西 晋中 030800)

0 引言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符合社会基本要求,并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态度。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承受生活中挫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努力方向。在现有的条件下应加强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只要对学科教学内容加以梳理,开展适合的活动,就能对学生展开心理教育。

1 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1.1 有强烈的失落感,自卑心理严重

中职学校多数学生是被社会、学校、家长都忽视的群体,未能升入理想的重点高中,都会产生失落感,并且导致自卑。

1.2 思想偏执、叛逆心理强

中职生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早恋现象多。他们容易产生固执、多疑与对抗,妒忌、猜疑,偏激,叛逆等心理,有时会发生打架事件,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为人处事能力较差。如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就意气用事,难以自控。

1.3 思想意识活跃,但却有惰性、厌学

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活动开展比较多,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思想意识活跃,但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方法,惰性较强,厌学的心理较强。

2 挖掘教材真善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本中,优美的诗歌,情理交融的散文,引人入胜、构思精巧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文学,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自然美、哲思美、人性美。它以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情趣性,陶冶人的情操并启迪人生,从而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面对中职学生的自卑心理,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学习《我很重要》时去感受毕淑敏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感悟与呐喊,认识自我价值,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李家同的《那一年,面包飘香》中叙述的成功创业的年轻面包师傅的故事可以教育学生走出中考失败的阴影,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自暴自弃,踏实上进,学的一门技术立志创业,一定能获得社会和人们的赞誉。从《我为什么而活着》和《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学会树立崇高精神追求和高尚人格。

2.2 寻找积极美好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起学生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善良》教育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充满善良;《我的母亲》字里行间浸透了浓浓的亲情;《提醒幸福》中告诉人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幸福,珍惜幸福;《好雪片片》一文通过一个卖奖券的流浪老人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具有“人的好品质”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让人感到温暖,充满希望;《边城》中湘西秀丽风光、纯朴民风中感受其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人性;《我的老师》中尊重师长,积极适应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教育;《卖白菜》中的诚信教育……

2.3 增强意志,善待挫折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和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在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可以先领大家认真学习作者生平,体会作者对苦难和死亡的态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讲述了海伦·凯勒坚强地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启迪学生要坚强乐观。

2.4 学会与异性正常交往

在《爱情诗两首》和《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教学时,学会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对学生适时适地进行异性交往教育。

3 打造和谐五步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具有健全心理的人才需要语文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树立平等民主的意识,构建和谐的五步课堂,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实际教学中。

3.1 融情入“导”

梁启超曾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情境创设导入新课,要让学生有情感共鸣。导语要富有创意,便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智慧,使之善于思考问题。精彩的导语具有思维的定向性,让学生尽快把握思维中心,围绕教学内容开动思维器官,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致橡树》时引用古代爱情诗作为导语,“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古人对爱情的理解。通过古人的诗句,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达成情感共鸣,初步认识到爱情二字虽简单却引出了人世间许多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虽然爱情这一主题是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表达了新时期女性的爱情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题。导语是接通师生信息的桥梁。上课教师登的一个眼神、一抹笑容、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如果能一下博得学生好感,那便取得了通往学生心灵的通行证,为教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情绪反馈打开了通路,铺平了道路,使教师的讲课建立在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尊重、期待、理解的基础之上。亲切朴实的导语会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华。故而在导入散文《合欢树》时,教师以母亲的身份,深情讲述母子间的微妙情感,在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自然流露母亲的气韵,加强情感感染力。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导入语能确立全课的基本基调,讲述是解说还是抒情,是奋进还是纤弱,是辩驳还是说明,以怎样的基调为全课定音,语调也有个总体模式。概括展示全讲内容,让学生初步接触情绪感染,为全身心的情感投出作出准备和酝酿。只有实现了内容定旨、情感定调、语调定格,开场白才算充分发挥了效力,整个课堂教学才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在教授《雨霖铃》时,导入词要以舒缓的语气,将柳永写作此词的背景深情讲出,为学生营造一种凄婉的离别情景,将学生轻松带入词人的离别之情中,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

3.2 融情入“学”

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遏制不良情绪,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喜欢在一个安全的课堂环境里学习,这个环境一定是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在自主学习环节,学习遇到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

3.3 融情入“议”

在讨论展示的环节,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预设的思路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在这一环节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展示,去体会文本带给我们的情感,去调试我们的心理。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调控。教师对学生鼓励和期待的微笑,赞许式的点头,不时地环视都能促进学生专心听。

3.4 融情入“战”

在课堂实战练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小作文和仿写,把学生常思常想,常讨论的热门话题,常关注的焦点纳入小作文练习,就能满足他们的倾诉需要,解开他们的心结又帮助了他们提升了写作能力。因此在选择作文题目时,笔者都是精心选择一些既具有人文气息又现实性较强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又能在写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好雪片片》时,可以在课堂上布置小作文“发现身边的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细小的美。在学习《项链》时可以设计续写或者改写。在写作中正确认识金钱与荣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这样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成就感,这种感受非常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

3.5 融情入“结”

语文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思想、渗透情感教育的小结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在优化和梳理认知结构的同时又充分地表达文章富有的内涵,颇具个性色彩的学习成果,思维的拓展性,开放性及浓浓的人文情怀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4 结语

在语文五步教学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充分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才有可能让职业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绪宽.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6年3月,总第466期.

[2]沈强德.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4年6月,总第403期.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情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