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校生积极关系的建立

2018-02-10 08:21梅暖英
职业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职校同伴师生关系

梅暖英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3)

0 引言

梅奥(George Elton Meyao,1880—1949)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他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指出,人是“社会人”,并非单纯追求物质和金钱,人还有友情、安全感和归属感等方面的社会心理需求。他基于实践提出了以人与人、人与组织的关系为指向,培养人们理解、倾听、交往和合作方面的技能,从而达到集体团结和组织和谐为管理目的的人际关系理论。

可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是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主要源泉之一。作为倡导积极德育的职业学校,指导职校生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导师关系、平等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友谊、觅得良师益友、收获爱情,增强幸福体验,经营幸福生活。

1 积极关系的基本内涵

所谓积极关系就是指用正向、感恩的态度对待他人,构建积极、稳定、互相支持的人际关系。积极关系的构成要素主要是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

2 积极关系的基本功能

人际关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建立的可察觉到的直接而稳定的心理上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许多调查结果表明人类的很多心理病态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失调引起的。了解积极关系的基本功能,对于指导职校生建立积极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1 对个人发展的积极意义

职校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认知能力不理性、不全面,这个时期更易产生心理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职校生的心理健康能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和舒适感,能从温暖的家人、尊敬的导师和亲密的同伴之间得到支持。从而在积极的人际交往中,积累社会经验,学习知识和技能,参与公平竞争,学会适应社会,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习惯,获得友谊,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2.2 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人际关系是影响特定情境中人们采用不同决策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着社会稳定发展问题。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职校生正处在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人际关系对他们道德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道德决策这个过程是一个审慎的认知推理过程,主要取决于特定情境中人际关系的结构及其相应的道德动机,受到个体道德决策视角变化的影响,具有情境的特异性而非普遍性。职校生学会了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3 职校生积极关系的建立

职校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又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个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会让他们遇到种种困难和困惑,其中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这三大社会关系,是影响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3.1 亲子关系的积极构建

亲子关系是个人建立的第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职校生培养价值观、了解生活常识、学会交流沟通所必须的社会交往技能。亲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情感关系会影响到子女对以后社会关系的期望和反应。

3.1.1 亲子关系靠亲子双方共建

亲子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双方相互沟通、理解、谅解的结果,也是亲子双方沟通能力的体现。大部分职校生想不到跟家长主动沟通,大部分人跟父母讲了一些事情或一些想法,常常会被压制或是否定。这种情况就造成父母与孩子双方沟通的路径被切断了,给双方的沟通造成了困难。

一方面职校生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自尊和人格,充分认识到孩子的竞争压力和学业压力,正视子女的合理需求,学习亲子沟通的方式方法,主动引导孩子跟家长沟通,搭建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另一方面职校生要主动与父母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正确面对家庭的实际困难,学会为父母分担忧虑,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逐步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勇于承担家庭的责任。

3.1.2 亲子关系的学校使命

要指导家长系统学习教育理念,唯一的办法就是由社会或学校承担起家长、学校的责任。很多职业学校已经通过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进行家校沟通、指导家长教育子女,这还远远不够。职校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特殊家庭也较多,再加上职校生家长普遍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缺乏教育方法。职业学校办好家长学校、助力职校生健康成长,显得尤为必要。职业学校可以通过搭建家长学校育人平台,为职校生家长提供行业企业发展介绍、家庭教育情景剧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形成家校合作育人的合力。

3.2 师生关系的积极构建

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启迪、潜能的开发、人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教育目的能否有效实现,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变化,左右着教育过程中其他各因素的作用发挥,从而影响着教育工作成效。如果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建立起一种“融洽型”的人际关系,即双方在心理上十分融洽、无拘无束,在情感上表现出积极肯定的心理倾向,那么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在时间上频率增加、在空间上距离缩短,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就特别容易为学生所接收,也容易使学生模仿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接受教师的暗示。师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建构积极的关系:

3.2.1 教师倾听学生心声,学生理解教师用心

倾听是师生之间交往的第一步,只有倾听才能与学生接近,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并可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职业学校教师首先要学习倾听,耐心倾听学生的阐释,给予学生充分的解释机会,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说话。而职校生也要学习耐心倾听教师的意见,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灵互通。

3.2.2 教师真诚对待学生,学生真心感恩教师

真诚是打开师生沟通的大门,师生之间建立在真心实意基础上的交往才是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职业学校教师要充分理解青春期的学生心理,放下自居清高的架子,真诚地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宽严结合,用真心感动学生,用包容对待学生,让隔代监护、父母疏于管教的职校生感受到来自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恩教师。

3.2.3 师生相互尊重信任,构建积极师生关系

青春期的职校生,有颗脆弱的自尊心,反感教师的权威和说教,特别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信任,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职业学校教师要客观、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积极引导职校生参加各类团队活动,充分发挥个人潜力,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同时在指导职校生共建积极师生关系的同时,榜样示范学生学会构建积极的社会关系。

3.3 同伴关系的积极构建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同伴关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同伴关系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既可以促进个体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的发展,也有利于增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当职校生离开父母进入住校生活、进入新的学校适应新的环境、学习知识技能准备步入社会的时候,都需要一群坦诚相待的朋友。

3.3.1 父母要对同伴交往给予指导

父母在孩子心理中具有一定的榜样示范性和权威性。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那样温柔而又深刻地融入人们的心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与子女的交往理念、态度和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父母应该鼓励并指导孩子与同伴积极交往,为孩子的同伴交往提供平台,在孩子同伴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给予合理的建议,指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帮助孩子客观评价同伴交往。

3.3.2 教师要对同伴交往给予引导

教师要指导职校生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同伴群体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平时的谈话、观察、讨论等形式与群体中的成员进行沟通,了解同伴群体的核心人物、交友活动,以便于更好地把握同伴关系的状况和动向。教师要根据团体特征,选择有效防范对其进行积极地引导,让同伴交往健康发展。对于同伴群体中的孤立者给予即时的帮助。注重启发引导他们参与群体活动,即时鼓励和肯定他们的行为,使其及早地被同伴接纳。

4 结语

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特别是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是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主要源泉之一。对于职校生来说,学会认识积极关系,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尤为重要。作为倡导积极教育的职业学校,通过指导职校生与父母、老师和同伴的沟通相处方式、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导师关系和平等的同伴关系,能够帮助职校生增强幸福体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梅奥[美].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M] . 费孝通译.商务印书馆,1963.

[2]魏彬. 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 山东师范大学,2005.

[3]李泽志,袁妮. 论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6(2):31-32.

猜你喜欢
职校同伴师生关系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寻找失散的同伴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