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幸福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策略

2018-02-10 09:36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师生学校教育

(晋城市回军小学)

幸福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所不同,幸福教育指的是教师采用正确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幸福,并培养学生感知幸福,享受幸福,并且创造幸福。而传统教育则是教会学生知识,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此种价值观念的不同,也影响着学生的未来走向,所以加强小学幸福教育则显得极为重要。

一、幸福教育的内涵

幸福指的是个体的人性得到肯定产生的美妙主观感觉,幸福的范围较大,人们一生遇到的困惑与不解,都可以归于幸福中。由于幸福的存在,人们才能感受到欲望与追求,这也是人们活着的缘由。开展学生教育,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当学习离开个人情感时,便产生矛盾。但是部分学校把教育目的的方式看作成提高学习成绩或者是加大作业量。这些都使学生为分数和成绩服务,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压抑,以及学习的被动性,也失去了幸福。

二、开展小学幸福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构建教师的幸福教学

幸福教育与师生皆有关系,由于幸福教育贯穿于师生间的学习生活,所以开展幸福教育,应当首先构建教师的幸福教学。使教师能够感受到教学过程的幸福,进而向学生传递幸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复杂枯燥的教材丰富起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材内容,将知识点以创新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实现教学目的与学生目的相统一的幸福教学。教师构建幸福教学,也首先要加强自身个性与角色的处理,通过保持自身个性,转变教学角色以及位置,能够帮助学生展示自身的个性,此种教育方式才深受学生喜好。构建幸福教育是师生共同创设的体验情感,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行为,教师能够感受到学生的幸福,学生通过教师丰富的教学,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幸福。学生感受到幸福后,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传达给教师,有助于强化幸福的感觉,师生之间可以循环交流,摒弃杂念,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

(二)创设幸福的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完善,所以应当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师根据幸福教育的原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爱上课堂,能够感受到学习氛围的幸福所在。学校带给学生快乐与幸福,使学生能够爱上学校,教师可以在教室或者是走廊上挂上与幸福教育有关的话语,或者是图画,例如关于感恩、奉献、宽容等主题的图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教室布局,使学生在充满幸福的氛围下进行愉快的学习。通过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加强学习管理模式,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创新型管理模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管理的呵护与关爱,能够感知幸福,进而创造幸福。教师可以组织并开展幸福活动,使学生能够感知幸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在检查作业时可以将“x”变为“?”使学生不会感到失落,能够减轻学生的压力,真正的践行幸福教育。

(三)营造人性化的育人环境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培养儿童时,如果拘束太多,则容易使儿童枯萎,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长得活泼精神。呆板机械式的儿童管理模式,将会抹杀学生的创造天性,也失去了体验幸福的能力。所以开展幸福教育,教师应当一改过去的工作作风将传统的量化性管理制度转变成为校园生活质量测评,通过调整管理评价导向,有助于实现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幸福节日,通过构建幸福魔方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活动的兴趣,以及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提高幸福度。教师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成绩与精彩片段记录下来,使他们感受到成就感与自信心,通过幸福的管理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有助于学生做学校的主人。教师可以开展心理幸福课堂,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能够学会与别人如何打交道,如何清晰的描绘自身感受,如何排解心中的烦闷及不快,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开展小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切记不要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开展压力式教学。通过幸福教育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让孩子们享受学习,而不是疲于应付,在学校收获到幸福教育,在今后学习中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有助于日后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开展小学教育,不仅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当培养学生的情感以及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养成,使学生感受幸福,并创造幸福,有助于学生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师生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