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8-02-10 09:36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物理科学

(吉林省扶余市陶赖昭镇第二中学)

在初中这一重要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对物理知识处于好奇、新鲜的状态之中,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是又由于物理这门学科包含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难懂,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做好思想准备并制定好物理学习计划,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动手能力等等,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初中物理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水平

我作为一名初中乡镇的物理教师,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深刻地意识到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必须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在我校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我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凑,教学任务也比较繁重。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后,很少有时间进行充电学习,但是我认为这不应该是拒绝学习的借口。如果长此以往,我只凭借经验教学,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少创新意识,其科学素养水平也会比较低。尤其是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迅速,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而是重复式的进行传统教学,势必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节,这会导致学生难以参与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来,失去对物理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就更别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了。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争分夺秒的积极学习,并秉承终身学习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同时,还应该如同一汪不断注入活水的湖泊一样,吸取外面的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作好学生物理学习的启蒙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要具备责任感,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钻研与实践,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的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进行猜想、实践、总结规律。根据这一特点,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而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也要有问必答或者给学生一点提示,让其在提示下自己进行思索,这是培养学生形成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关键所在。当前,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最为欠缺的就是探索心。在这么多年的物理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活力一直以来都是让我十分头疼的问题。往往当我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时,很多学生就像木头人一样,毫无反应。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培养学生探索心和科学精神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可以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多开展一些物理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做、大胆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实践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活跃初中物理课堂气氛。其次,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于物理教材中的任何一个定理定义,如果教学条件可满足的话,就鼓励学生动手去做,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如实反映出来,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印象。如果教学条件不满足的话,可以使用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不明白的物理知识内容提出来,大家一起分析和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科学的发展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来推动,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最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本身就包含创新意识,只有人们在认识上不断的突破,不断的去发现,去创新思维,科学才能够被推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对于某些学生提出来的新奇想法要鼓励和赞扬,并支持学生去实践,而不是横加斥责,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针对一个物理现象时,物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此现象进行多个角度的猜想,鼓励他们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为自己提出的想法去搜索资料和数据来证实。在这一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教师就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物理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初中物理这门学科主要是对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如声、光、力、电,等等。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验现象使学生认识其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两个:一是发生的物体在振动;二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一个: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在讲授过程中,物理教师就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声传播现象。我们主要针对第一个教学难点进行实践,首先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并说出生活中你们熟悉的声音。”在课题导入之后,引发学生热烈讨论,有的学生说:歌曲的声音、海浪的声音;有的学生说:锣鼓的声音、摩擦的声音,等等。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声音会有千差万别呢?并带领学生开展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比较,如让学生感受说话时和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如带领学生观察紧绷的橡皮筋发声和不发声的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如,在学习《力和机械》这一章节知识后,学生对重力、摩擦力、杠杆以及其他简单机械知识都具有一定的了解,只是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情况下,我就设计了一个生活实践题,要求学生回家后认真观察家里的自行车,并将其进行拆卸,了解自行车是如何运动的,在运动过程中都有哪些力学知识在应用。总而言之,物理教学生活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印象,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结论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学,而通过实验教学则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新课改深入实施后,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包含了多个物理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这些物理实验和活动的实施条件都比较简单,学生自行就可以完成。而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通过初中物理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物理科学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处处留心皆物理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