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技巧

2018-02-10 09:36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袋子小麦过程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社区学院)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淡薄,不容易记住所学的概念公式,从而不能及时拓展自己的思维,因此,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畏难情绪。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幻灯片,或者结合例题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有时做些小游戏,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对数学感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要和蔼亲切,对学生的参与多表扬、多肯定、少批评,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而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学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时,先出示小黑板,再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小黑板提供的信息,能帮助售货员阿姨算出每件商品的总价等问题来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趁着他们热情高涨,有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适时导入新课。这样设计,学生不但会很快进入角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思想,体现出数学的工具性。

二、联系实际,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

在教师和学生双边的过程中,传统教师在意的是如何讲好,而忽略书本知识吸取的切身经验。所以,书本结合实际,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绝对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例如,我在教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长5厘米、款3厘米的纸板,让同学们自己用尺子测量它的周长,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而且回答的都很准确。最后,我指导学生判断哪一种算法简便,并总结出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这样设计我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体验过程,做到事半功倍,效果良好。

我们班也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他们来说,预习和复习尤其重要。因此,我要求同学们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如果上课前不做好充分的预习,就跟不上我教学的节奏,也就无法更好、更快地学习课本知识。于是,在我的数学课教学中,要求全体同学必须先自己阅读课本,遇到不懂的地方标注一下,然后在课堂上重点听我讲解,课后,再认真复习所学内容,自己独立完成我布置的作业。因此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三、联系实际,把握坡度,拓展延伸

在授课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把握坡度。在授课过程中,始终注意从简到难,从复习旧知识过渡到学习新知识,避免太大的跳跃,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然后,以快节奏进行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这过程中,我注意不增加难度,而是进行反复操练,多项反馈,从不同角度展开同一水平的知识,强化能力训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切实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巩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时,我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进行拓展延伸。

1.每个袋子装小麦50千克,现有230千克小麦,爸爸让小王回家取袋子,你帮小王算一算,他最少取几个袋子才能装完小麦?大部分学生会这样解答:

230÷50=4(个)……30(千克)答:他最少取4个袋子才能装完小麦。针对这种解答,我问学生,4个袋子能装完小麦吗?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正确的答案应该是4+1=5(个),接着我出示了这样的两道题。

2.小明家有3只公鸡,15只母鸡,每4只鸡装一个笼子,需要几个笼子?

3.咱们班小花家果园收了217筐苹果,一辆三轮车每次运20筐,需要运几次?最后一次运几筐?

学生通过第一题的练习,对第二、三题就能举一反三,顺利解决。这样实例演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有亲切感、真实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进行形象、生动的讲练,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可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非只是一个环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我们应不断地探讨,不断地摸索,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建立数学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袋子小麦过程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把手放进袋子里
哭娃小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我们都有“袋子”,你有吗?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