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才是目的
——谈高中语文课堂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2018-02-10 09:36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落地首诗意境

(湖南省湘西州龙山高级中学)

近年来,很多的新型教育方式涌现出来,但有些为什么只是昙花一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于这个教育方式没能落到实处,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个人的发展。我们始终要谨记,教学方式永远都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然而,老师如何要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45分钟内,应用“自主探究教学”使学生收获满满的知识呢?

一、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算的上是社会学科,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并不仅仅是为了当前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走向社会的发展,社会人士更看重的是学生的交际能力或者说情商,而不是一张优秀的成绩单。语文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人们手中的一种神奇的武器,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一种这么富有魅力的工具。

二、自主探究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习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带着兴趣去学习某个科目,对这个科目的新鲜度和持久度才能保持更加的长久。高中本就是一个压力比较大的一个阶段,基于调整学生心态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老师要把课堂的教学设计弄的简洁但又不失乐趣,尽量显得艺术化。在不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时,还能使同学轻松而又快乐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例如,学习《长恨歌》,这首诗的篇幅在古代诗歌中属于较长的那一类。这首诗讲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凄美得爱情故事。这距离我们学生一千多年的故事,我们同学对这首诗的热情度可想而知。所以,我上课伊始,就播放《长恨歌》的朗读配乐,借助音乐来激起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兴趣,然后在音乐中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这诗中的情感,引起我们学生与诗人得共鸣,从而促进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教师观念的转变。学生能否得到很好的教育,不仅仅取决于学生主观的努力,还有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老师是权威的指挥者,课堂的设计由老师来决定,学生似乎只要做好聆听的工作就好。老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最根本的问题。老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我们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些认知: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应该自己探究,实践来获取知识。“自主探究教学”很好地发挥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给予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对知识进行探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学习《琵琶行》,这是一首长篇的古文,但是我不准备自己逐词逐句的进行翻译,而是让学生课堂上随机分好学习小组翻译整篇文章,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随时询问我。但是到最后,每个学习小组必须派出一个代表来翻译整篇文章。

3.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几乎每个学生做多了习题都会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做这类题的窍门和捷径,我们一般称为“思维定势”。但是在自主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如何跳出思维定势,开拓新的解题思路,试着从相反的方向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老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哪些是我们探究的重难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等量齐观的去看待。

例如,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的重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找表现了了徐志摩不愿意从英国回来的意境。首先,我会先把“意境”这个名词进行解释,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去找出文章中存在的意境,之后在进行同学之间的讨论,看看学生自己最终认为的答案是什么。通过这些,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徐志摩为什么不愿意从英国回来的原因,再者学生对“意境”这个知识点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4.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我们老师的心胸要像大海一样宽阔,能海纳百川,能兼容下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学生的创新能力对自主探究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学习《纪念刘和珍君》,讨论文中刘和珍学校校长是个怎么样的人。大多数学生会说是坏人,因为这个校长不让学生去参加游行示威。但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的安全角度出发,这个校长所作所为合情合理,校长只是不想让学生做出无谓的牺牲。后来,别的一些文献上也记载了,这位最终为了保护学生自己牺牲。

总而言之,不管是“自主探究教学”还是别的教学方法,我们的行为都要落到实处,要让学生发展自身,从中得到实在的好处。另外,任何的教学方式都不是老师或者学生盲目地努力,我们要发动双方一起齐心协力,这样才能达到“完美落地”的效果。

猜你喜欢
落地首诗意境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法律何以难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