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

2018-02-10 09:36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金箍棒数学老师教学效果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泉山实验学校)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课导入的方式单一

新课导入方式单一,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数学老师对课堂导入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通常都是说一句“下面让我们一起打开教材,来学习xx节内容”类似的话,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学习动机没有被有效激发出来。

(二)师生互动比较少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数学课堂导入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甚至接近于零。数学老师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譬如先对上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然后带领学生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当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激发,从始至终,学生都处在一个机械、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方式的课堂导入,效率非常低。

(三)导入内容针对性不强

课堂导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所以导入的内容要和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入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内容,虽然搞笑有趣,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但是与教学内容联系性不强,偏离了教学目标,完全是为了导入而导入,导致课堂导入教学效果有所下降。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导入新课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学生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觉非常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数学老师可以引入情境创建这一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教学情境具有生动、形象、有趣的特点,将其运用到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还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此同时,数学老师可以以教学情境为载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对情境有更深的感悟,在此基础上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自觉、主动、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例如,在教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有关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只认识厘米,对毫米的概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创建出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有一个金箍棒,而且这个金箍棒可以变大可以变小,变到最小的时候看,孙悟空甚至能够把它塞进耳朵里面,同学们猜一猜,当孙悟空将金箍棒塞进耳朵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金箍棒大概有多长?很多同学纷纷用手指进行比划,嘴里喊着“大概是这么长”。趁着学生兴趣正浓,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金箍棒道具,然后让学生用直尺进行测量,学生在测量之后发现小金箍棒的长度连一厘米也没有达到。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带领学生学习比1厘米更短的长度单位,即“毫米”,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非常高。

(二)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导入新课

知识迁移的方式实际上就是温故知新,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数学老师可以以旧的知识点为载体,引导学生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例如,在学习口算除法的时候,数学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口算乘法的方式进行回顾,如12x3的口算方式就是10x3=30,2x3=6,30+6=36。数学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回忆一遍,然后让学生试着去口算48÷4的结果。这种知识迁移的方式就是在旧的知识和新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学生可以通过这座桥梁顺利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巩固,还能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导入新课

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重要产物,在当前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集视频、声乐、图片于一体,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数学老师可以将其运用在课堂导入环节,以此达到优化导入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有关内容的时候,数学老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组图片,譬如蝴蝶、蜜蜂、天安门城楼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物体,并对这些物体的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相同的地方。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还存在很多问题,数学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将课堂导入的价值和效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提高数学整体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金箍棒数学老师教学效果
大老粗也能耍得起“金箍棒”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金箍棒
得意的代价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迟到
魔力数学老师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看得重 便拿不起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