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地区社区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研究

2018-02-10 16:10杨圆刘静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流行特征手足口病危险因素

杨圆 刘静

[摘要]目的研究陈村地区社区儿童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4月~2017年3月1994例HFDM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HFDM的发病性别、年龄和时间分布。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HFDM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1994例HFMD患儿,男1196例,女798例,男女比1.50:1.00。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5岁(82.55%,1646/1994),其中1~2岁和2~3岁年龄段分别占26.13%(521/1994)和25.58%(510/1994)。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4~7月份(63.89%,1274/1994),以5月份最高(22.72%,453/1994)。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FMD病例接触史、接种门诊/医院暴露史、饭前/便后洗手、患儿咬手指/玩具习惯、家庭内消毒是手足口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34,9.958,7.675,10.431,5.312,P均<0.001)。结论陈村地区社区儿童手足口病多集中于5岁以下,男童多见,4~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手足口病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疾病监测,制定相应预防控制策略,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可以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关键词]陈村地区社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17-50-04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指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该病为温和的自限性疾病,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l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近年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顺德陈村地区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域,毗邻广州、佛山、珠海等一二线城市,人口密度大,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对流动人口形成“盆地效应”,这种人口的聚集和流动增加了手足口病传播的概率。因此,对本地区社区儿童手足口病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找寻本地区社区儿童HFMD的流行特点,提高对HFMD的认识,采取确切、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本地区HFMD的发病率。本研究通过对陈村地区社区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就行研究,以掌握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7年3月到我院儿科就诊的1994例经诊断为HFMD的患儿为研究。纳入标准:符合2010年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的临床诊断病例:(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2泼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1.2HFMD发病危险因素调查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1)病例和对照的选取:将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我院儿科的HFMD住院患儿作为本次调查的病例,共收集60例。入选对象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有HFMD临床症状特征;调查时入院时间不超过7d;按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原则(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选取同一时间段的非HFMD住院患儿为本次调查的对照,共收集到60例,对照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无HFMD临床症状体征;调查时入院时间不超过7d。(2)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HFMD临床诊断病和非HFMD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询问人口学情况、居住和家庭情况、与HFMD病例接触史以及相关个人卫生习惯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其中病例组问卷60份,对照组问卷60份。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HFMD相关危险因素数据库,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均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足口病发病性别、年龄和时间分布

2014年4月~2017年3月,共计HFMD患儿1994例,其中男1196例,女798例,男女性别比为1.50:1.00。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5岁,共计1646例,占82.55%;其中1~2岁和2~3岁年龄段儿童占比高,分别为26.13%(521/1994)和25.58%(510/1994),详见表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4~7月份,共计1274例,占63.89%(1274/1994);其中5月份占比最高为22.72%(453/1994),详见表2。

2.2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对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x2分析,结果显示:HFMD病例接触史、接种门诊/医院暴露史、饭前/便后洗手、患儿咬手指,玩具习惯、家庭内消毒,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详见表3。

2.3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MD病例接触史、接种门诊,医院暴露史、饭前/便后洗手、患兒咬手指,玩具习惯、家庭内消毒,是手足口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4。

3讨论

流行病学调研显示,HFMD传染性强、流行强度大、传播快,且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短时间内可大面积流行。本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4月~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HFDM患儿1994例,男女比1.50:1.00。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5岁(82.55%),其中1~2岁和2~3岁年龄段分别占26.13%和25.58%。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的报道基本相同。束方燕等学者对2010~2014年江阴市HFDM患儿的调查显示:男女比1.64:1.00;1~2岁和2~3岁年龄段患儿占所有病例的64.05%。张慧玲对2013~2014年安徽庐江县HFDM患儿的调查显示:男女比1.67:1.00;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占93.08%。究其原因,从性别来看,男童较女童更易感染,因为男童更加好动,其接触病毒的机会同样提高,更易被感染。从年龄来看,5岁以下儿童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抵抗力较弱,所以容易感染;而1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年龄太小,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故其发病率也明显降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免疫功能逐步发展完善,抵抗力增强,故5岁以上儿童发病明显减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4~7月份(63.89%),以5月份最高(22.72%)。田杰等学者对2012~2014年见杭州萧山地区HFDM患儿的调查显示,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2~4月份和8~10月份。王小燕等对陕西省西安市HFDM的调查显示,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4~6月和10~12月为高峰。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有所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地理环境差异引起的温度、湿度差异等所致。研究显示,温度、湿度等直接影响病原体繁殖及在环境中生存时间。Urashima等、Hii等以及曹立华等研究表明气候与手足口病发病有较强的相关性。陈村地区地处广东南部,每年的4~7月份,气温较高,雨水充足,有利于病原体的传播,因而成为高发季节。

众多因素影响HFMD的发病,本研究结果显示:HFMD病例接触史、接种门诊/医院暴露史、饭前/便后洗手、患儿咬手指/玩具习惯、家庭内消毒,是手足口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避免儿童接触HFMD患儿,尽量避免去接种门诊/医院等人群集中区域有助于减少发病。此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纠正咬手指/玩具等不良习惯,加强家庭内消毒,对于减少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陈村地区社区儿童手足口病多集中于5岁以下,男童多见,4~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手足口病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疾病监测,制定相应预防控制策略,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可以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收稿日期:2017-06-12)

猜你喜欢
流行特征手足口病危险因素
2008—2015年漳州市诏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天津市武清区成人亚临床甲减的筛查分析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91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临床分析
2008~2012年龙城区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