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丹参多酚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2-10 16:23廖正寿冯砚瑜唐诚张耀灵罗小春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阿托伐他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廖正寿 冯砚瑜 唐诚 张耀灵 罗小春

[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多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3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选出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静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在SaO2值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更长,且PASP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丹参多酚联合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缓解,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运动耐量,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丹参多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17-91-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危及到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死亡率极高,居第四位,并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动脉高压(PAH)则是COPD发展到肺心病的关键环节,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预后造成重大威胁。不少学者提出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动脉重构,减轻右心负荷,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丹参多酚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出的有效成分,我院将其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100例患者为2013年2月一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全部患者均在我院呼吸内科经各项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且全部患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2)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年龄在18~80岁的患者。(4)无药物过敏。(5)无交流障碍。排除标准:(1)合并肺纤维化、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冠心病、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病变、肿瘤的患者。(2)对本研究药物有禁忌的患者。(3)合并精神疾病、配合度差的患者。(4)近6个月内有手术史、外伤史患者,近1个月有心脑血管及性并发症者;近3个月内服用过他汀类药物者。(5)中途退出研究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51~76岁,平均(65.8±3.5)岁,病程3~19年,平均(12.8±2.3)年;观察组患者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48~75岁,平均(65.4±3.7)岁,病程3~21年,平均(13.2±2.4)年。本研究方案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化痰解痉、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强心、利尿、镇静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H20051408)治疗,于睡前服用20mg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服药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Z20050249)静滴治疗,将200mg丹参多酚与250mL 5%葡萄糖溶液混合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0d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aCO2、PaO2、SaO2)、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有明显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2低于对照组患者,且PaO2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O2值上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运动耐量和肺动脉收缩压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长,且PASP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討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因反复的感染、炎症、缺氧、酸中毒等而出现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胶原组织暴露,刺激到血小板黏附聚集,从而使得微血栓形成,另外还有肺小动脉血管的痉挛,引发内膜增生和肺血管重构,这一系列的病理变化都促使肺循环阻力逐渐增加,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003年威尼斯会议中指出将肺动脉高压分成单纯性肺高压、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呼吸系统疾病或缺氧相关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或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混合型肺动脉高压这五种,由此可知,肺动脉高压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肺血管损伤生理病理过程,其中会涉及到多种炎症介质、细胞、生物化学路径。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常规的对症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镇静、化痰平喘、改善微循环等,基本原则是减轻缺氧肺血管的收缩重构,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扩张肺血管,预防肺小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等。他汀类药物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HMG-CoA还原酶,从而显著改善脂代谢状况,发挥抗氧化、抗凝、抗炎、改善肺功能、改善心肌重构等作用,有效保护血管,因而其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中是可行的。

中医学中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病名,但是根据发病特点、机制等可以将其归属于肺胀、喘症等范畴,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为虚实夹杂证,病位在肺,但是涉及到肝、脾、肾等脏器的病变,基本病理机制是气虚、淤血、痰浊。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位会由肺累及肾,可见气短,动则喘息、耳鸣、腰酸膝软、小便频数等肾气亏虚之证;若病情迁延反复,则痰浊、血瘀内生,气血运行不畅,可见血瘀之象;故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一般为肺肾两虚、痰壅血瘀。不少学者的研究指出:经典的中成药、经验方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中均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还有不少学者试图从血栓素、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等角度探索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应用中医疗法观察并且变化。诸多研究指出:中医药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上显现出极大的优势。丹参多酚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提高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作用,促进NO的合成,清除自由基,对抗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预防血小板的聚集,保护细胞膜结构以及功能的完整性。曾有学者的动物实验研究指出,中药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可以改变动物的血液流变学,改变高黏滞血症,达到改善肺微循环的效果。对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丹参多酚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肺功能,并且能改善右心室肥厚、平滑肌增厚情况,但是作用机制还不是十分确切。任师磊的研究指出:对于慢阻肺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法舒地尔联合丹参多酚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学者提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中药参芪丹芎饮为主的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促进肺动脉压的降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将丹参多酚与阿托伐他汀联合起来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中,二者可以从不同的途径发挥协同作用机制,抑制病情的进展,快速减轻患者急性发作期的症状,并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长期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6min步行距离长,肺动脉收缩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min步行距離多被用于中重度心肺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预测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指标,其可以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功能下降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更有助于患者运动耐量的增加,改善肺功能。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多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长期预后,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17-06-21)

猜你喜欢
肺动脉高压阿托伐他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经济学研究进展
miR—21—5p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脏声带综合征患儿心脏矫治术后肺动脉压力及声带症状的变化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法舒地尔对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塑中ROCK及ET—1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