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观察

2018-02-10 16:47张景欣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急救上消化道出血预见性护理

张景欣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取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所有患者均为在本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计68例。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简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占34例,研究组占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具有较大优势,可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上消化道出血;预见性护理;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17-156-03

临床上,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同时也属于危重症。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指患者的食管、胃管等屈氏韧带由上消化道病变而导致的出血症状。临床上,该疾病的主要表现为黑便以及呕血,部分患者常伴有血容量不足或者减少的周围微循环衰竭情况出现。目前为止,相关临床研究表明,使用正确的护理措施干预可恢复患者的疾病,属于促进疾病痊愈的有效措施之一。该次研究中,特选取2014年2月12日~2016年2月12日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主要比较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提供有效依据,减少疾病对患者的伤害。具体报道见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68例2014年2月12日-2016年2月12日期间在我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均占34例。本次研究报告已经提交至医院伦理委员会,并经过审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纳入标准:年龄均>18岁;均存在明显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无意愿纳入本研究者;护理、治疗配合度、依从性較差者;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患者。

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范围在21~77岁,平均(48.7±5.8)岁。研究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1-74岁,平均(483±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主要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首先由医院相关人员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确定循证问题,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各项生命体征等方面确定。提出问题,查阅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资料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为其制定合理的循证护理方案。

循证护理:(1)严格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以及脉搏等指标,并对其精神状态以及情绪的变化进行评估。(2)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关解释工作,并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给予其劝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使患者感受到关爱和尊重。对于情绪难以控制者,可适当实施镇静剂进行控制。(3)对于呕血患者,应嘱咐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侧卧或者半卧位,避免出现误吸导致窒息。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将药物的作用、使用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向患者宣教,使其加强遵医嘱用药的意识。(4)对于便秘现象进行预防,可给予导泻剂治疗已经出现便秘的患者,以免加重出血。保持床单被褥干净整洁,减少对患者皮肤的压疮以及摩擦。进行出院指导,将出院后的饮食规律以及作息情况告知患者,并将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

预见性护理:(1)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提前做好护理准备。主要针对患者出血先兆以及异常心理变化等护理。针对先兆出血患者,应严密对其喉部观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见性判断,做好急救准备,保证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2)由于该疾病具有反复性,对患者的心理具有消极反应,使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为了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应预见性地为其进行心理疏导护理。入院开始,即对患者的人格特征、爱好以及文化背景等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3)患者呕血后,应立即将存在污渍的床单衣物进行更换,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将疾病的基本发生原因、常规治疗方法等知识向其宣教,使其对自身疾病具有一定的认识。在护理期间,对于患者的隐私以及生活习惯等应尊重,缓解其紧张等心理,为患者创建温馨的治疗环境。

1.3观察指标

将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的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使用“%”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出血次数以及止血时间比较

结果分析发现,研究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次数为(3.64±1.57)次,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为(33.51±4.27)h,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8.82%,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常规治疗对患者虽具有重要意义,但合理的护理措施同样至关重要。循证护理以及预见性护理方法均为临床常用的护理模式,两组各有春秋,对患者的治疗均具有积极意义。循证护理主要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护理模式。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患者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而预见性护理主要通过护理人员对疾病的变化进行预测,并对其并发症等进行预防,从而使护理中的解决问题具有及时性、有序性。循证护理特点为放矢,而预见性护理则注重于防范于未然,两种护理措施合用的效果更佳。以上两种护理方式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孰优孰劣目前尚不清楚。本次研究中,将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联合使用,效果显著。

研究结果中显示,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出血次数为(3 64±1.57)次,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为(33.51±4.27)h,短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可知,将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联合使用,可将患者的出血频率降低,同时缩短其止血时间。除此之外,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护理满意度为97.06%,均优于对照组(23.53%、76.47%)(P<0.05)。以上结果表明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均显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出血情况,同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可将其结合应用。结果中,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佳(P<0.05),该结果充分证明以上观点,肯定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联合使用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价值。

根据以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循证护理方法+预见性护理方法干预的效果均较为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收稿日期:2017-06-15)

猜你喜欢
急救上消化道出血预见性护理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