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法在临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中效果评价

2018-02-10 16:58李志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效果评价

李志敏

[摘要]目的追踪法在临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中效果评价。方法根据我院2016年临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的结果,于2017年建立追踪检查组,对比2016年、2017年护理质量指标(高危药物外渗、压疮、使用药物错误)。结果应用追踪法后,高危药物外渗、压疮以及使用药物错误发生率均低于上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法在临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案追踪;系统追踪;护理安全质量检查;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17-189-03

护理质量管理是保证护理效果的重要措施,而护理质量评价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核心环节。护理安全管理指的是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护理不当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从而保证护理的效果。追踪法是2006年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安全评价方法,将患者作为核心,根据患者的治疗过程,对医院内部的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本次研究探讨了追踪法在护理安全质量检查中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共有开放床位900张,护理人员585人,其中女性573人,男性12人,年龄20~55岁。其中本科88人,大专364人,中专133人。根据我院2016年1~12月临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的结果,于2017年1月开始建立追踪检查组。

1.2方法

1.2.1明确评价事项与条目 护理部门应当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确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但大多数的评审标准仅是为临床实践提供框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明确的指标与标准。本次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列出了共3大事项,分别为患者相关事项、单项质量相关事项以及规章制度相关事项。

1.2.2成立追踪检查小组 追踪检查小组由护理部管理人员、护士长以及质控护士组成。由管理人员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追踪法的培训,了解追踪法的应用原理、具体内容以及基本原则等,并对相关的护理数据进行分析,对护理失误发生率较高的3项护理指标(高危药物外渗、压疮、使用药物错误)进行追踪检查。并对临床护理个体案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护理失误的原因,对相关因素进行改善。

1.2.3结合个案追踪与系統追踪 首先对管床护士进行调查访谈,了解其对风险管理以及基本知识、护理标准规范等的认知程度。其次,通过病历查阅、交谈等方式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基本情况,询问患者对责任护士、治疗计划、健康知识的了解。对各个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规章制度、流程、质量、安全落实情况等,并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进行考核。在访查的过程中,要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观察护理过程、环境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对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判断是个人原因还是系统原因,针对性的追查原因。在追踪的过程中,要观察相关的制度、程序以及文件的完整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完善措施。根据“问题关键点”从各个方面追踪责任,从而改善护理的质量。开展总分析法,对追踪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及时调整其中的相关内容,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保证追踪法的应用效果。

1.2.4追踪结果反馈 管理层应当根据追踪结果开展分析会,讨论追踪法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对评价内容以及追踪路线进行适当的调整。对追踪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由领导层进行讨论,并制定整改方案;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并纳入至月季考核中。若护理中存在和医技、后勤相关部门存在的问题,则应当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解决。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追踪法后,高危药物外渗、压疮以及使用药物错误发生率均低于上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追踪法是建立在生物学追踪研究基础上的,是针对过程进行管理的方法。该方法属于过程管理类型,关键在于明确管理重点,形成常态化、一致性。应当定期进行护理质量及检查,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整改。在临床评价中,评估人员以患者的病例资料或治疗过程作为基础,以患者的角度对整个医疗过程进行追踪、评价,并全面分析,判断治疗、护理的具体情况。追踪法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追踪法中包括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两种形式。个案追踪指的是选定某个患者进行追踪,主要用来判断医疗质量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落实力度。系统追踪指的是在个案追踪的基础上,对整个医疗流程进行评估,分析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情况,评价医疗系统功能的实现过程以及效果。

传统护理中,大多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对患者的护理过程。而在追踪法中,更加关注患者的个人情况与个人感受,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责任感。另一方面,在护理中应用追踪法,同时也加强了医院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反过来也提高了护理效率,充分发挥医院各个部门的职能。但在追踪法的应用过程中发现,不少护理人员对追踪法的理解能力有限,有一定了解的,大多也仅存在理论阶段,导致追踪法在应用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因此,必须要对护理以及护理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追踪法的了解以及实践技能,保证追踪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质量。

护理中,高危药物外渗主要包括心血管抢救药物、化疗药物、甘露醇、抗凝溶栓药等。经过临床追踪调查发现,高危药物外渗的主要科室包括儿科、肿瘤科和血液科。但在高危药物使用较频繁的重症医学科中反而较少出现药物外渗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重症患者在入院后,大多采取留置深静脉管的原因。根据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在给予患者高危药物时,通过静脉留置针能有效降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压疮是临床护理中较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之一,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我国护理质量标准规定,一旦出现院内压疮,则显示为护理不当。但在实践中,并非所有的压疮都是因护理不当造成的。在日常护理中,除了要对压疮进行控制与预防外,还应当通过护理报告记录难免性压疮病例,由专门的会诊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压疮的形成。

使用药物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医嘱转抄错误、药物摆放错误、输液瓶更换错误、给药途径错误、时间错误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多数医院已经爱是应用电子病历,大大降低了医嘱转抄错误、给药途径错误、时间错误的发生率。但根据调查发现,电子病历也可能由于打印纸不足、医嘱过长导致漏打等错误。输液瓶更换错误大多发生在输液量较大且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科室,例如输液科、外科等。因此,医院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避免出现使用药物错误的情况,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中采用追踪法对临床护理安全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应用追踪法后,高危药物外渗、压疮以及使用药物错误发生率均低于上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追踪法在临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2017-06-06)

猜你喜欢
效果评价
基于互联网微信平台的脊柱结核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不同剂型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
Fs866断层注浆效果评价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
社区医生与二级综合医院专科联动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价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基于网络媒介的中医药信息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