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Harris评分的影响

2018-02-10 17:08宋建康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老年

宋建康

[摘要]目的研究对比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则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手术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为88.89%(40/45),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7.3±10.4)、(77.2±8.7)分,均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分别为4.44%(2/45)、2.22%(1/45),均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15.56%(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创伤更小,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更适合老年患者。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老年;骨折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17-223-04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指股骨颈底部至股骨颈头颈交界部位的髋部所发生的骨折,且多见于中老年人。该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以及骨折部位特殊等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而髋关节置换术以及骨折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治疗术式,但针对两种治疗术式的临床疗效尚且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对比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Harris评分的影响,目的在于为临床有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提供一种最佳的手术方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由临床诊断以及X线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2)年龄≥65岁;(3)伤后至入院治疗时间<3d;(4)不伴有偏瘫等可能影响功能评定的疾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66~91岁,平均(68.5±5.3)岁。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65~89岁,平均(68.3±5.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了自愿协议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并在x线观察下行小切口解剖复位治疗,其中行小切口加压空心针固定患者22例,经皮穿针螺纹针固定18例,另有5例行股方肌骨瓣移植固定。观察组则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取腱侧卧位,并选择后外侧作一切口进入,按照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术中试膜选择合适的假体,其中生物假体27例,骨水泥型1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的患肢功能训练,术后2周则借助双拐进行地下活动。

1.3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手术率。其中临床疗效主要是根据患者Harris关节评分进行判定:其中91~100分为优,81~90分为良,71~80分为一般,70分及以下为差。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实施检测,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为88.89%(40/45),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7.3±10.4)、(77.2±8.7)分,均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1.6±0.3)h、出血量(423.2±11.4)mL及住院时间(31.5±2-3)d均高于对照组的(0.9±0.2)h、(124.7±9.0)mL及(20.4±1-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分别为4.44%(2/45)、2.22%(1/45),均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15.56%(7/4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有研究报道显示,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老年人的骨质较为疏松,肌力明显减退,稳定性较差,从而易发生跌倒等意外,进一步导致了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相对较差,加之大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因此对手术的耐受力较差,从而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风险。因此,寻找一种最佳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为88.89%(40/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这符合任立新等研究报道,表明了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笔者认为原因可能与观察组所用术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效果有关。与此同时,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何新等的研究报道相一致,说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分析原因主要可能是因为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恢复患者的髋关节结构,同时缓解患者疼痛,从而促进患者行走与下蹲功能,有助于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和于中百等的研究报道相符,提示了骨折内固定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分析原因,笔者认为可能与髋关节置换术的操作较为复杂有关。且有研究报道显示,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的生理储备能力具有较好的要求,且医疗费用较高,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骨折内固定有利于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以及术后的愈合,且对患者生理储备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操作较为简单,依旧可作为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术式。另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提示了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预后效果更佳,有效降低了再手术率。原因主要可能与此种手术方案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相对更好等因素有关。王秀禹等研究报道也证实了: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从而增加了患者骨量丢失的风险,进一步易引发骨折部位的不愈合以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对于此类患者则应予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综上所述,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创伤更小,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收稿日期:2017-04-14)

猜你喜欢
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老年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老年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康复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