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子倭瓜并些野菜”
——“刘姥姥”教我们写作文

2018-02-11 00:40裴学庆
中学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关汉卿刘姥姥贾母

裴学庆

《红楼梦》中有一个不起眼的人物,也是一个不得忽视的人物,她就是“名不见经传”而又必须是“赫赫有名”的刘姥姥!和“金陵十二钗”的贵体娇娃乃至府上的焦大比也是天壤之别!然而正是这个来自于贫苦家庭、饱经风霜的老婆婆见证了贾府的兴衰存亡,刘姥姥的小心谨慎、智慧幽默、本色本真,世态炎凉时候的挺身而出、侠肝义胆给我们读者留下了深刻影响。然而笔者在此要说的是与作文有关的话题,作文和刘姥姥能有所关联么?

俗话说,做人即作文,作文即做人,从刘姥姥的“做人”也许给我们如何作文提供一些思考。

一、好的作文来源于“诱惑”

大观园里面的人文,拿今天的话来说,是由一些高大上、白富美的人物再加上风景如画、金碧辉煌的建筑构建的豪华奢侈生活。在如此品位的环境中,刘姥姥的“驾到”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反差效应、一种“诱惑”效应。为什么刘姥姥以卑微之躯四进荣国府,为什么大观园里面众女人都喜欢这个乡下婆婆,追根究底是因为:贾母“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请了来我见一见”。这“积古”的老人家说出来的话儿,肯定新奇、迷人、充满着诱惑。这“积古”的内容,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拿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就叫做——有源头活水!

于是“刘姥姥吃了茶,便把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贾母益发得了趣味。”于是没见过世面的宝玉姊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傻乎乎的“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刘姥姥比那些瞽目先生说的书还好听。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有的说,没的也编出些话来讲。

于是村东头、村西头、地埂子上、庙宇里……全有了故事,于是菩萨也来托梦、柴草下也来了红颜、一个萝卜一头蒜也入了酒令……

二、好的作文来源于细节

我们不妨将贾母看作读者,把刘姥姥看作一个写作者,把刘姥姥的那些“真金白银”看做作文的内容。读者怎么样才能喜欢上一篇文章,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有价值的东西,人们爱读的东西?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是生活中的细节。如果说的话、写的文章是由一个个生活中真实的细节构建起来的,那这样的作文离成功应该是不远了。

《红楼梦》里面有一个比较经典的家宴描写,是一个大观园里面女人们吃饭的情节,这顿饭因为有了刘姥姥的参与,便有了特殊的意义。作者也不吝笔墨,进行了大量的细节刻画,其中一段是这样的:

“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

这段细节描写抛开贾府女人们以社会底层人物取乐的庸俗政治因素,单就作文的角度来说,是一个生活化、细节化吸引众“读者”的典型示范——只有刘姥姥大如牛的饭量表演、具象化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的夸张,才会得到旁观者酣畅淋漓的开心!

三、好的作文来源于生活

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第二次来大观园时,口袋里倒出的是枣子倭瓜并些野菜,刘姥姥说,因为庄稼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刘姥姥说“我们庄稼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

文学评论家在评价关汉卿戏剧语言时说,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可读”“可解”“可歌”,关情处全是日常口语,非常朴素,如泣如诉,真切感人。明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关汉卿长期和艺人生活在一起,底层的生活、大众的白话、三教九流的故事,使他的语言富于生活本色,使他的艺术具有恒久的生命力。人们说他“字字本色”,为“元人第一”。

品味《红楼梦》,生活气息浓郁的词语——“撷”瓜儿、“搛”茄子、“攒”钱儿、“贴”画儿、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这些内容构成了刘姥姥讨人喜欢的物质要件。

所有这些元素,无不合乎关汉卿戏剧语言的风格,无不具备关汉卿戏剧语言的能力,这些方面应该引起我们学习语文、学习作文时候的注意、思考。

猜你喜欢
关汉卿刘姥姥贾母
关汉卿
刘姥姥吃鸽子蛋
刘姥姥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重识贾母
戏词救命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刘姥姥的公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