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学习型课堂

2018-02-11 00:40王宏伟
中学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组内学习型学案

王宏伟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传授学生知识,不如传授获取知识的能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让他们思想的野马在语文的课堂上纵横驰骋;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智慧的种子在心灵的沃野上播撒;多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行动的美景在探索的画板上肆意地描画。这是理想中的语文课堂。要想找到这一片语文教学的桃花源,架构起一个学习型的课堂,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科学分组

科学分组是构建学习型课堂学习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小组分配的合理、科学与否直接关乎构建学习型课堂学习方式的成败。很可惜的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太重视学生的分组,认为只要是把相同人数的学生放在一起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分组是大有学问的。分组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和而不同”。所谓“和而不同”,就是把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成绩不同的8到10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并且依据每个成员的特长分别设置记录员、检查员、纠错员、总结报告员等角色。通过角色分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成员每天的答题情况;检查员负责检查每天的作业情况;纠错员负责及时纠正组内成员所有的试题的错误,并提出改正意见;总结报告员要对每一周组内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这样一来,大家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完成学习任务都大有裨益。

二、合理的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构建学习型课堂学习方式的重要保障。在科学分配小组成员之后,还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引进一套合理的评价机制。我是通过晋级制度来对各个学习小组展开评价的,它包括组内评价和小组之间的评价。组内的评价采用的是军阶晋升制:士兵——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司令。具体做法就是让小组的记录员每天都要记录本小组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并给予相应的分值。小组归纳员每周要对本小组各成员的得分情况进行及时的归纳,并由小组长作总结和点评。表现优秀的小组成员就可以根据得分情况晋升军阶。军阶最高的个人可以得到老师写给家长的贺卡一张。小组之间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来完成。大家一起努力为自己的学习小组加分,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意识到自己对于小组的价值和意义,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客观上促进了小组的进步和提高。小组间的评价机制我采用的是爵位晋升制,共分成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爵位。每天都会对每个学习小组的积分进行汇总,当某个小组积分达到晋级分数后就会在班级进行公布,保证竞争的公平和评价的透明公开。获得爵位最高的学习小组可以获得和校长合影的机会。

三、培养“学科带头人”

俗话说“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是一个班级学习动力的引擎,他不仅能够帮助老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带动一批同学向上进步。我任课的两个班级各有6个学习小组,平均每小组有8——10人,每一个学习小组的组长都是由那些语文基本素质比较扎实而又有很好的沟通能力的学生担当。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一般情况下我都是先把基本讲课思路先和组长说一下,然后布置他们带领本小组成员展开学习。首先,小组长接到学习任务后,自己首先要做好预习工作,只有自己学懂了,才能更好的带领小组成员展开学习。在讲必修一《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时,我就先把“密谋刺秦”“易水送别”“廷刺秦王”三个活动场景让各个小组长做充分的预习,然后再根据场景不同,分别归纳不同场景下的人物性格,最后进行总结。其次,培养“学科带头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四、重视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是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也是学生课文学习的抓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篇导学案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关乎一节语文课的成败。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想要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不研究课本是行不通的,只研读课本不进行深入的思考也是不可以的。 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合理,而且还要科学。因为每个学生都不一样,基础不同,层次不同。在设计时一定要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还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具有启发性。经过我几年不断的探索和不懈努力,导学案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我把这种模式称之为“一案六环节”,一案指的是导学案,六环节分别是:确立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组织交流、评议小结、巩固测标。这六个环节环环相扣,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有了这个模式之后,我就从“主演”变成了“导演”,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课堂的参与度有了大幅的提升,学习成绩提高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当然,任何一种课堂模式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在具体的操作和实施的过程中,我认为学习型课堂学习方式存在着以下两点不足之处:

1.讨论与交流的质量有待提高

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应立足于保证维持学生讨论的话题要始终围绕着问题。有些时候课堂过于开放,学生讨论的及其热烈,但在谈论过程中逐渐的偏离了语文,最后甚至会把一节语文课上成了时事评论课。这样的课堂交流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2.一味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

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看课堂是否活跃,还要看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再活跃的课堂气氛也会失去意义。

只要我们在心间洒下“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种子,那么学习型的课堂学习方式就一定能够开出绚烂之花。

猜你喜欢
组内学习型学案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乡愁导学案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比例尺(一)”导学案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