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知识讲解与文言文教学

2018-02-11 00:40黄晓庆
中学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常识题型文言文

黄晓庆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文言文历史久远,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语法等方面有较大差别,加之学生对古代社会背景和文化礼俗不太了解,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就比较困难了。全国卷的文化知识题型给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久违的生气,这无疑是给高中文言文教学吹来了一缕春风,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契机。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往往有这样的困惑,逐字逐句的翻译,反复地强调重点的词语和句式,师生都在枯燥中寻求进步。想通过一些历史故事,文化礼俗活跃一些课堂气氛又怕耽误时间;明知诵读对于文言文学习重要又没有实际的语感题型。现在,全国卷的文化常识题型给了我们文言文教学一些思考,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瓶颈的一个契机。

一、一个文化知识“拯救一堂课”

文言文教学是比较艰涩枯燥的,我在课堂教学前都会认真备足课,但在教学中总是会遇到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一轮复习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评真题试卷,在讲解文言文的一节课时,我的感受很深。2015新课标全国卷《宋史·孙傅传》,第5题的文化知识考察了古代的科举制度、职官中的六部、称谓中皇帝的庙号和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等知识点。我在讲解王位继承时说:“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学生们没什么兴趣,只是生硬地做了笔记。我于是就举了朱元璋只能传位给孙子朱允炆(皇太子朱标之子),而没有传位给儿子朱棣的故事,给同学们区分了嫡长子继承制,从课堂气氛可以看出,同学们特别感兴趣,有的同学似乎对这段历史很熟悉,我就让大家举手发言,大家积极主动的态度让我非常满意。我于是又提到另一个中国历史上的“超级学霸”黄观,他是著名的“六首状元”(即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但因为支持明惠帝朱允炆,最终被朱棣迫害灭族。在同学们的唏嘘慨叹中,我又“因势利导”,强化了科举制度这个文化常识。

从同学们听课的积极性来说,这不像是一节文言文教学课,我在惊讶的同时,不仅有这样的感触:其实大家不是真正“怕”文言文,每一篇文言文都应该是活的,文化知识和人物精神应该是文章的血肉和灵魂。

毫无疑问,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很好的,同学们以兴趣为指引,对这些文化常识掌握较好,无形中也拉近了现代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这个新题型的出现,是给我们相对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吹来的一缕春风,我们的文言文原本就是有生命的。

二、补充文化知识不可“矫枉过正”

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当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了兴趣,那我们的教学就好办了,但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浩渺无垠,博大精深,我们无法事无巨细地了解,所以我们在抓住这个兴趣点的同时也不可走向另一个极端,文言文最终要以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为基础,文化常识是催化剂而不是故事会,我觉得在教学中要注意这几点:

首先,以典范的正史传记为抓手。虽然说文化知识要考平时的点滴积累,但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实在太博大精深,如果什么方面都讲,那是不现实的,可能教师自己也不一定有这样的知识储备。所以,我们在做好积累的同时,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以典范的正史传记为抓手,几篇典型的文言文中的文化知识比较掌握后,我们就会发现重复的知识点。

其次,注意文化知识之间的联系。文化知识本来就是一张网,最好不孤立讲解,应该在具体的文章中有机联系,例如2015新课标全国卷《宋史·孙傅传》的文化常识中古代的科举制度、职官中的六部、称谓中皇帝的庙号和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等知识点,在这篇文章中是有机联系,如科举制度和职官,皇帝的庙号和皇位的继承,这些本来就是紧密联系的,共同呈现当时社会的某方面的状貌,学生也会在比较联系中更好的掌握。

最后,注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写作素材的积累,古为今用。文言文阅读的要点,是集中体现在“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所言志,所载道”。如讲评《北史·来护儿传》时,文中“来护儿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已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数见军旅时,“护儿常概然有立功名之志。”我们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志存高远。来护儿尽职尽责却依然自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我们可以体会古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对职责的恪守,并作为素材积累下来。学生的思想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熏陶,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这也有利于学生培育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室的一个被动的角落里,由教师灌输操纵,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可能是其中的典型。传统教学中讲求“字字落实,逐句翻译”,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让学生在被动学习中一点点消解文言文教学中原本就不多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因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觉得文言文的文化知识题就给我们文言文教学提供了这种机会,让我们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久违的生气。

猜你喜欢
常识题型文言文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文言文阅读专练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靠不住的常识
常识:哪杯更冰凉
会背与会默写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