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奏响新时代法治最强音

2018-02-11 16:53王新华
21世纪 2018年1期
关键词:黄石市党的领导依法治国

文/王新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了很多重要论述和新的战略部署,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为我们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了总路线,也为基层的法治建设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学习十九大精神开启法治中国新时代

回眸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不难发现,我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无到有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制定共同纲领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从此,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由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建设步入了正轨,为开辟依法治国新时代打下了基础。二是从有到优的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全国各地不断探索与尝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法治建设按下了快进键,步入了快车道,为开辟依法治国新时代提供了完备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党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做出了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重大判断,将我国法治建设推向了新的阶段。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成立,奏响了开创法治建设新时代的最强音,为深入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提供了总抓手。法治建设从地方探索到中央全面统筹,不仅进一步树立了法治的权威,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也极大提高了法治建设相关制度的定力,也能更好的集全国人民的智慧于一体,更全面、更有效、更切合实际地进行顶层设计,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举措真落地、真见效。

领会十九大精神树立法治建设新理念

十九大为法治建设进入新时代拉开了序幕,在新的时期面对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要以新的理念来迎接法治建设的新时代。

坚持党的领导是核心。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守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与性质。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法治建设就是无用功,党的领导是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的灵魂所在,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法治建设才能不走偏,不变味。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而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在于代表人民共同利益,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法治才能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法治建设覆盖全社会、全领域。法治建设必然是一项需要全面统筹、全面推进的工作,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职责使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强大合力。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是基础。法治体系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在新的社会治理体系中,法治将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成为维护政府、社会、公民之间良性互动的核心力量,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能够充分释放社会治理的巨大正能量,稳定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的权威性与合法性,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法治已经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成为保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法宝,成为社会高效治理的重要手段。在新的时期,法治化将成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成为一切社会行为的根本遵循。

把握发展机遇是重点。要分析和把握好当前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利好因素,更好地顺势而为、趁势而上。我们面临着4大机遇:分散抓到系统抓的机遇。法治建设从过去“九龙治水”到现在中央全面统筹,由各行业系统各自为战到党委统抓,法治建设系统性协同性推进已成为现实。软性抓到硬性抓的机遇。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惩治腐败、执政兴国,方方面面无不需要法治作为支撑,法治已经成为社会各领域的硬指标。宏观抓到微观抓的机遇。党对法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操作层面的要求,任务十分具体、路径十分清晰,为我们在具体抓执行、抓落实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抓领导到领导抓的机遇。党的执政必须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这其中的底线就是依法执政,这必将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认真思考和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

贯彻十九大精神实现法治黄石新提升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关键在于落实。近年来,黄石市围绕健全体制和完善机制结合、整体规划和重点突破结合、落实任务和突出特色结合、继承经验和创新发展结合、强基固本和深化实践结合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市级层面建立“1+8+N”的领导体制和配套工作机制,7个县(市、区、开发区)全部做到了编制、职数、人员、经费“四个到位”。坚持每年开展法治建设绩效考核并实名通报分数和排位。通过制定《黄石市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职责任务,并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二是立法执法进一步规范。黄石市先后制定实施了《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黄石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地方立法走在了全省前列。2016年以来对棚户区改造、城市公交车票价调整等40多个项目进行了听证。建立市级层面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专业性调解组织,县级层面普遍建立了综合性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其中大冶市人民调解中心被评为“枫桥经验黄石版”。三是公正司法进一步筑牢。在完成第一轮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试点任务后,司法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法院收案同比增加24.3%,结案率同比上升5.9%,检察院办案周期同比减少16.1%。市直政法部门班子成员包保176家骨干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700多件。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合惩戒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公布各类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10709人次,在2017年开展的“飓风行动”和“霹雳行动”中,共执结案件965件,执行标的到位金额6.3亿元,均有大幅提升。四是法治教育进一步铺开。出台了《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近两年全市2.1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无纸化法律知识考试,人大任命的56名领导干部向宪法宣誓就职。在首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比赛和第十三届法治动漫微电影征集展中,黄石共有7部作品获奖。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法治文化设施40处,法治文化村居(社区、街道)60个,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9家,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1所,涌现出一批国优、省优创建典型。

黄石市法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离上级要求和人民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法治建设整体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和部门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法治建设重点项目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基层法治创建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三是法治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的结果运用有待进一步探索;四是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法治工作队伍能力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黄石市将坚持问题导向、齐抓共管、基层优先、群众满意,重点做好三个“强力推进”:一是强力推进领导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法治黄石建设不断巩固拓展;督办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班子成员分工负责、重点项目包保落实制度;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法治绩效档案制度,强化法治建设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探索对领导干部述法进行现场质询和评议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二是强力推进重点任务落地落细。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快推行负面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全面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力争达到90%以上;进一步完善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法、检内设机构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加大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力度,形成更多黄石经验和黄石样板。三是强力推进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提升。深化“法治惠民”实事项目建设,规范项目申报、立项、督办、评比、奖励,加大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扩大法治文化影响力、提升法治文化氛围;切实增强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创新普法教育的平台载体,体现互动式、对接式、体验式,为群众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产品。

在面对法治环境最好、进步最大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保障,作为法治建设工作者唯有不断努力,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进程贡献应有之力!

猜你喜欢
黄石市党的领导依法治国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The Simple Analysis of the Usages of “IT”
Mother and son embroidery team weave the threads of history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援藏一任三载 造福高原民众——湖北黄石市第三批援藏工作综述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