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测评标准与评价方法*

2018-02-11 17:36杨华灵
关键词:体育教师技能运动

杨华灵

(湖南商学院体育部,湖南 长沙 410205)

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体育教师是整个体育课堂的核心,其教学技能是决定高校体育课质量的关键.教学技能是一名体育教师的根本素质.要衡量一名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及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对其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教学技能就是评价的重要环节.教学技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之中,教学技能是完成教学的关键.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因为体育课本身是以身体活动示范为主的教学科目,所以教学技能就显得格外重要.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课程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发展业务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教学评价的根本意义在于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层次,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终极目的.[1]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中小学阶段有明显的区别,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更加明确和具体,目的是通过体育课程教学能让学生掌握具体运动项目的技术能力和健身方式,这就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术进行合理评价,有助于发现并解决教师在教学技术环节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1 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评价的基本原则

1.1 不同运动项目的差异性

体育课程教学与其他门类教学有明显的差异,课程之中包涵了许多细化的运动项目,比如常见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和武术等.这些课程虽然都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但从运动项群来看,这些项目都分属于不同类型的项群[2].对不同项群的教学项目,要求体育教师教学的手段方法要有区分,即在高校体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有区别地对待不同的体育项目.那么从教学技能评价角度来看,就必须充分考虑运动项目的具体类型,坚持评价指标的差异性原则,这样才能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客观,更加公正.

1.2 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明显加强,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和合理的健身方法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首要目的.在普通专业学生中,不同年级的学生自身体育素养能力、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都明显不同,教学的方法和目标就不一样,所以在体育教学技能评价体系中,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差异性,针对不同教学对象设定不同教学技能评价.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还有一部分学生群体要重点考虑,那就是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专业以专业运动理论、技能、方法为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整体性的高校体育教学课堂技能评价中不能忽略对体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评价,要根据不同对象进行评价指标设计,突出体育教学技能评价的特殊性.

1.3 教师年龄因素的差异性

教学技能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师所具备的教学技能及专业素质.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可以从2个方面进行评估:第一是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第二是专项运动能力.因为体育教师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师,教学技能往往体现在动作示范之中,而这些动作示范对于身体有明显的运动负荷要求.每个年龄阶段身体机能明显的不同,决定了体育教师在不同的年龄段能保持的身体专项技与身体示范能力有明显的差异,这是教学技能评价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考虑教师不同年龄的差异性的教学技能评价基本原则,既是教学技能评价人性化的体现,也是体育教学技能评价中身体活动考察特殊性的明显标志.

2 教学技能测评指标

2.1 体育教师教学基本技术

作为教育的实践,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教学基本技能,体育也不例外.在教学评价体系中,每一个学科的教学基本技能是其测评的基本标准.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在具备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语言组织能力等通识教学基本技术的同时,更需要具备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包含口令口哨、队列队形、室外课堂教学组织、运动技术讲解、动作示范及运动意外急救等.这些内容构成了体育教师的基本教学技术.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综合性知识,[3]根据发展需要,除了掌握体育学科中要求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外,教师还应掌握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内容,如医学之中的心肺复苏急救、物理学之中的运动技术轨迹等.这些教学技术是一名合格高校体育教师的基础技能,所以在评价教师的教学技能时不能忽略这些基本技术内容,这也是测评指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2.2 运动技术能力

运动技术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师的核心能力,教师本人所具备的运动能力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示范是体育课程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的专项运动技术能力直接决定了示范效果.示范是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关键,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动作来学习运动技术.另一方面,运动技术能力也是教师能对运动技能的教学解析.运动技术讲解属于体育教师语言运用的一种方法,[4]因为只有自身具备优良的运动水平才能准确地理解其内涵,从而对体育项目的内容进行深度讲解.把运动技能作为体育教学技术的一部分纳入测评内容,符合体育学科教学评价的本质特征与课程的需求导向,在兼顾不同年龄体育教师的原则下,是最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2.3大学体育公共课教学技能

除了体育专业的专项教学外,高校体育教师一般都要兼任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虽然公共体育课教学对专业性要求不高,但是涉及的项目却众多,如一名老师可能需要教授球类、体操类、搏击类等不同体育项目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运动技术层面对这些项目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且能应用到教学之中.如在动作示范中,是选择镜面示范还是选择非镜面示范;在动作讲解中,是分解动作讲授还是整体动作讲授等.将大学公共体育课作为测评内容,突出了当前高校体育课堂发展的根本需求.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要求教师具备综合教学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是考验教师教学技术的试金石,可以很好地考察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更加具有课程评价的全面性.

3 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评价方法

3.1 校内专家现场教学评估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最为通用的方法就是校内专家现场听课评课.这种最为传统的方式是教育领域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也是高校体育课堂教师教学技能评价的基本手段.多个同行专家进行一个周期或者是一个教学阶段的随堂听课,可以很好地对教师教学技能给出一个合理判断.[5]在一所高校之中,本校体育学科的专家既了解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深度把控,这样更容易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作出合理评价.现场教学评价更加适合于高校体育教学课堂,尤其动作示范环节更需要现场评价的直观性,因此校内专家现场评价是体育教学技能评价的首选方法.

3.2 校外专家网络评价

校内专家虽然有诸多优势性,但是当评价对象为熟悉的教师时,难免地会参杂一些“人情”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的客观性.校外同行专家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但是邀请校外同行专家进行评教活动,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首先是评价需要阶段性与系统性,时间限制了校外的同行专家,无法在另一所高校完成所有的评价;其次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室外项目,课程安排及其教学内容容易受天气影响,临时聘请的校外专家很难掌握课程的安排进度;最后就是邀请校外专同行家进行长期教学评价,成本较高,其长效性很难保障.但是,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技能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校外同行专家不能缺少.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使教育教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网络已经基本应用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其中就包含了教学技能评价.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通过网络视频直播,校外同行专家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教学技能评价,这就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达到了“现场评价”的效果.校外同行专家教学技能网络评价,是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评价的一种极好方法.

3.3 学生反馈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应该受到教学评价的重视.在高校的体育课堂中,学生更加具发言权,因为大学生群体有较为成熟的自身认知与思维意识,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较为合理的判断.学生的运动技能首先来自授课教师的教学技能,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很好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可以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技能评价方式.学生的反馈是从学习者视角对自身技能学习的一种认知.[6]虽然学生对教师不具有完全评价性,但是却可以作为评价体育课程教学技能的一种补充方法,因为教师的体育教学技能是学生通过身体运动感知的,这种切身感知通过学生反馈作为教学技能的评价有相当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3.4 同运动项群教师互评

在专业体育教学中,每个运动项目都有自身的运动特征,每个运动项群的运动技术特点都不尽相同,这也很大程度体现在教学技能评价之中.虽然同行专家具有评价的权威性,但是基于体育项目的项群差异性,同项群教对教学技术的理解则更加深刻,所以能作出更加专业的评判.针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具体项目,采用相同运动项群教师互评方式进行评价,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的专业技术层面.同运动项群教师互评的方法不仅适用于体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评价,也可以延伸到公共体育教学之中.因为在大学公共体育课堂教学也存在明显的运动项目分类[7],所以同运动项群教师技能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

4 结语

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以评促教,通过评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构建合理、科学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技能评价体系,要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入手,综合考虑高校体育教学特点,以运动项目差异性、授课对象差异性、教师年龄层次为基本原则,采用专家现场教学评估、网络评价、学生反馈及同运动项群老师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完善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技能评价机制.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技能运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