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 变废为宝

2018-02-11 16:37褚清黎
决策探索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方城方城县无害化

引言:

一直以来,畜牧养殖废弃物处理是制约畜牧业生态发展的最大瓶颈。

如何解决养猪不污染难题?如何使畜牧养殖能够生态环保?近年来,作为典型农业大县、畜牧大县——方城县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强化农业的一把“金钥匙”,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牢树环保意识,创新发展方式,通过“三化一带”(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化和带动脱贫)发展战略,统筹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积极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畜牧业实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以县委书记褚清黎提出的“生殁双循环”理论为引领,把养殖业与种植业结合起来,在农牧循环经济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使畜禽养殖逐步由传统粗放型向技术集约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探索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可复制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农牧循环模式,通过废物利用,不仅改善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生态环保难题,也带动了农民致富。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在调研后指出,方城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找对了路子,体现了转型发展的创新。畜牧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有机结合,走出了方城生态发展的良性之路,对加快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促进精准扶贫脱贫、确保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引领示范意义。

“引领方城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在畜牧,方城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在畜牧!”中共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说。如今,方城的畜牧业在“生殁双循环”理论的正确引领下,以争创全国畜牧业龙头县为目标,向集群化建设、生态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科技化支撑的时代迈进!

一个伟大时代的巨变,往往是从最细微的地方开始,如蝴蝶之振翼,亦能造成千里外的飓风。诚如,方城县对“生殁双循环”的实践与经验,一定能在全省甚至全国推广开来。

方城,地处河南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边缘,承载着2542平方公里肥沃的土地,养育着120万勤劳智慧的人民。方城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基于方城气候适宜、水土资源趋紧,但人为污染较少,基本属于原生态的特征,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方城县农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定位,即:以生态循环谋求发展,以有机产品进入市场,将“限量、提质、增效”作为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倡导环保、绿色、高效的农牧业发展模式。以“生殁双循环”理论为引领,在农牧循环经济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方城畜牧业从传统到现代、从低效益到高效益、从污染到零排放的成功转型。

“生殁双循环”:破解制约新农村发展难题

推动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原则,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财政奖补机制;2016年12月,农业部出台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要求果菜茶逐步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改良土壤和农产品品质结构。

方城县作为农牧业大县,拥有“五个百万”资源,即:100万亩中低产田,年产100万吨粮食,生产100万吨秸秆,出栏100万头生猪,产生100万吨粪污。养殖业废弃物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以及秸秆焚烧对大气的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及制约新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粪污哪里去?污水怎么流?环境怎么变?产业怎么兴?民生怎么保?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我们在充分论证、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科学提出了“生殁双循环”理论。所谓“双循环”,即,生的循环:畜禽养殖→粪污收集→沼气、沼渣及沼液→饲料(有机粮、有机菜)种植→畜禽养殖;殁的循环:病死畜禽→有机肥(骨粉等)→农业种植→秸秆及废菜叶→畜禽养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这一循环模式,将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采用管道排入沼气池,经过发酵处理生产沼气、沼液、沼渣进行干湿分离,将无害化处理后的粪便或沼渣制成有机肥料用于有机粮、果、蔬生产,养殖场区看不到粪便,闻不到异味;对病死畜禽实行定点收集,集中处理,官方兽医派驻,信息化管理和月报汇总通报等管理制度,将病死畜禽尸体及废弃物进行高温灭菌、生物降解,生产的骨渣与畜禽粪污混合后制作成有机肥,用于农作物种植,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实现畜牧业从传统到现代,从低效益到高效益,從污染到零排放的成功转型

第一,聚力联动,构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作为省、市确定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制建设试点县,方城县按照“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绿色永续”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要求,坚持统筹规划与属地负责相结合、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财政补助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在全省、全市先行先试,逐步建立以县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街道)或规模养殖场病死畜禽收集点为依托,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构建起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彻底解决了病死畜禽乱抛问题,切实保证了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养殖安全。

一是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县委、县政府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纳入全县重点工作,印发《方城县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全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任务等。二是社会引资,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通过招商引资,选择有实力、有技术、有担当的福盛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有偿承接全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投资建设任务。三是企业助力,建设病死畜禽收集网点。为加快病死畜禽收储体系建设,福盛源公司主动承诺,对养殖企业配备的病死畜体储存冷库和冷柜给予50%的资金补贴;还承诺对参保场(户)个人所承担保费的50%给予补贴,提高了养殖场(户)投保的积极性。四是财政补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财政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配套经费、工作经费等纳入预算,两年来拨付资金799.8万元用于县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和运营补助,配套资金568万元用于生猪保险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

第二,种养一体,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当前,畜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发生着深刻变化,种养主体分离、种养布局错位、种养依存关系弱化,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面对环保和资源约束明显加大的现实,一部分养殖场农户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必须统筹好保供给和绿色发展的关系,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方城县立足产业发展基础,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之路。以方城县鸿旺牧业有限公司和南阳东嘉牧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规模养殖企业,按照养殖规模与消纳土地相配套的总体要求,根据使用需要,企业与周边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处理后的养殖粪污施入流转土地,采取“猪—沼—田”“猪—沼—果”“猪—沼—蔬”生态循环模式,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和林果业,实现农业增产增效。根据生产需要,企业与被流转土地的农户签订进场务工合同,解决农民再就业问题,实现农户同步增收。

第三,菌畜结合,实现养殖粪污就地转化增值。河南福葵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北京德清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以年产120万只青年鸡和存栏90万只规模商品蛋鸡为基础,采取“鸡粪+秸秆+食用菌”的生产模式,进行集约化孢菇立体栽培,年消化秸秆8000吨、鸡粪4000吨,生产双孢菇2000吨,实现了粪污和秸秆资源的就地转化增值。

在运作模式上,一是以周边行政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为单位,签订秸秆购销合同,既满足了双孢菇生产需要,又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同时减少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二是与县域内的河南正大禽业、河南润鑫禽业、方城县丽洁家庭农场养殖场等大型养鸡企业签订鸡粪购销合同,增加其副产品收入,变废为宝,减轻了鸡粪环保处置压力;三是双孢菇收获后的废弃物含有丰富的可容性木质素和菌丝体,经过加工形成优质生物有机肥,还田后可改善土壤结构、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态,有效缓解因过度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盐碱化和板结化,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减少病虫害,达到增产、提质的效果。同时,该公司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按照“四统一”(即统一菇房标准、统一原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双孢菇栽培,同奔小康之路,目前已在周边行政村发展菇棚110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D0余人,安排贫困人口就业近百人。

第四,PPP运作,致力养殖粪污集中处理全覆盖。方城作为养殖大县,中小型养殖场星罗棋布,养殖污染治理难度较大,培育壮大第三方治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的PPP有效运行模式,构建畜禽粪污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条,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格局已势在必行。方城县审时度势,及时启动了粪污无害化处理PPP项目该项目由社会资本方——方城县福盛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起,县畜牧局为项目组织实施机构,建设年产30万吨有机肥厂,采用“建设一拥有一运营”(B00)模式进行运作。项目预算总投资1.2亿元,建设3条有机肥生产线,在17个乡镇(街道)建设17个发酵槽,配置300个发酵罐,采取“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有机肥生产”的社会化运行模式,公司与规模养殖场签订粪污委托处理协议,实现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整体推进。目前,财政投资500万元的项目一期工程——年产2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有效解决了方圆15公里内中小型养殖场粪污消纳问题,生产的有机肥主要供给县域内的赵河、博望、广阳和清河等乡镇高效农业示范田、有机蔬菜大棚、黄金梨和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二期工程将于下半年开工建设,三年内,方城县将实现养殖粪污集中处理全覆盖。

第五,“三化一带”引领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以“生殁双循环”为抓手,方城县全面实施了畜牧业“三化一带”发展战略,即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化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着力构建“大畜牧”发展格局。

一是规模化。按照集约高效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在生猪产业上,以南阳东嘉牧业、方城鸿旺牧业、方城鹏迈农牧、方城牧原等为主力集群发展,规模饲养量达80多万头;在蛋鸡产业集群建设上,正大集团投资10亿元,以广阳镇为核心建设了豫西南最大的蛋种鸡繁育基地,目前,1.2万套祖代蛋种鸡场和孵化厂、18万套父母代蛋种鸡场和孵化厂已建成投产,年生产父母代种雏55万套、商品代鸡苗1300万羽,总养殖规模为1000万只的商品蛋鸡场正在规划布局;总投资1.85亿元的德清源蛋鸡“云养殖”项目一期工程——120万只青年鸡场在独树镇白石嘴村竣工投产,二期工程——90万只商品蛋鸡养殖项目正在施工。二是品牌化。方城县始终坚持把绿色、生态、有机理念融入产业发展过程,突出正本清源、回归自然,按照“绿色、健康、环保”的理念,倾力打造方城畜牧业品牌。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方城县成功推出“正大褐”牌蛋种鸡、“豫鸿旺”牌种猪、“鲜唱”牌生鲜羊肉和“张氏”牌风干鸡等畜禽及其相关产品品牌,其中,“鲜唱”牌生鲜羊肉和“张氏”牌风干鸡已在南阳辖区内布局展销专卖店20个,分布在方城、淅川、宛城、卧龙、内乡、西峡等8个县(区),同时已在北京绿特品农展馆、郑州世纪联华以及广州、上海、无锡等大中城市布局展销网点9个,并实现了互联网配送销售。目前,方城县已与正大集团达成开办“方城名优特农产品”旗舰店深度合作意向,将方城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三是现代化。按照“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治污达标、管理规范、示范有力”的总要求,对现有规模养殖场进行转型升级,对新建的养殖场,坚持总量控制、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基本原则,严格实行联审联批和养殖准入制度。采取前“伸”后“延”措施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实现高效长链多赢,打造出了鸿旺牧业4A级农牧游一体化的新型经济模式。积极推动互联网与畜牧业深度融合,将“互联网+”应用于畜牧业生产领域,联通“农、牧、工、商”四大业态,促进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着力推进科技强牧,培育出了鸿旺牧原、东嘉牧业、正大禽业、河南福葵等一批依靠现代科技支撑,品种上有前瞻性、规模上有冲击力、技术上有先进性的示范企业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在带动农民脱贫方面,方城县采取政府主导、金融助推的方法,积极探索实践“金融+企业+合作社+支部+贫困户”五位一体产业扶贫主导合作模式,并通過企业捐赠、合作带养、进场就业、托管带养等方式,带动脱贫攻坚。2016年,全县7个畜牧龙头企业发起创办畜牧扶贫专业合作社25个,认领建档立卡贫困户3DOO多户,覆盖13个乡镇,为贫困户分红1200余万元,新增养殖设施用地1797亩,新建规模养殖场14个,新增就业岗位1200多个,目前已有10个养殖企业参加“千企帮千村”行动计划,实现了贫困户稳定脱贫、养殖企业发展壮大、金融部门稳定收益的多方共赢。

2016年,方城县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县、河南省生态畜牧业整体推进示范县和河南省首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PPP模式试点县,并成功协办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便综合利用现场会。农业部、省人大和省政府领导先后6次莅临方城调研指导畜牧工作,对方城县“生殁双循环”发展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猜你喜欢
方城方城县无害化
方城县关工委看望慰问优秀“五老”代表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从楚方城到万里长城
方城县
聚力碧水攻坚 护航美丽方城
方城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查
ROARINGWILD壹方城店
人大专题询问之“方城样本”
方城县